尺二秀才

尺二秀才:一个讽刺学问浅薄的成语

读音

chǐ èr xiù cai

含义

“尺二”指一尺二寸,形容很短;”秀才”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低一级功名。字面意思是”一尺二寸的秀才”,比喻学问浅薄、见识短浅的人。

具体含义:这个成语用来讽刺那些学问浅薄、见识短浅却自以为是的人,形容他们只有一点点知识就骄傲自满,实际上学识非常有限。

典故

  1. 宋代典故:据《鹤林玉露》记载,宋代有个秀才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把”盡”字写成了”尺二”(因为”盡”字拆开是”尺”和”二”),考官看后笑称他为”尺二秀才”,讽刺他学问浅薄,连常用字都写不对。
  2. 明代记载: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也提到过类似的故事,一个秀才在考试中写错字,被主考官嘲笑为”尺二秀才”,意指他的学问只有一尺二寸那么浅。
  3. 清代演变:清代学者在笔记中记载,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泛指那些读书不多却喜欢炫耀的人,成为讽刺学问浅薄的常用表达。

近义词

  1. 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技能一知半解的人。
  2.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的人。
  3. 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4. 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片面。
  5. 才疏学浅:形容才能不高,学识浅薄。

反义词

  1.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
  2. 满腹经纶: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3. 博古通今:对古代和现代的事情都知道得很多。
  4. 见多识广: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5. 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极高。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1. 小明只背了几个单词就觉得自己英语很厉害,真是个尺二秀才。
    2. 不要做尺二秀才,要多读书才能增长知识。
  2. 小学高年级

    1. 他连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知道,却总爱在同学面前炫耀,真是个尺二秀才。
    2. 老师告诉我们,不能满足于当个尺二秀才,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3. 尺二秀才最可怕的地方不是无知,而是不知道自己无知。
  3. 初中

    1.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满足于一知半解很容易成为尺二秀才。
    2. 那位自称”专家”的人连基本概念都搞错了,不过是个尺二秀才罢了。
    3. 与其做尺二秀才夸夸其谈,不如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4. 网络上的许多”键盘侠”其实就是现代的尺二秀才。
    5. 读书切忌浅尝辄止,否则很容易沦为尺二秀才。
  4. 高中

    1. 学术研究最忌讳的就是尺二秀才式的浮躁态度。
    2. 那位教授批评某些学生是”尺二秀才”,因为他们只读教材不读原著。
    3. 在这个专业领域,我深知自己不过是个尺二秀才,还需继续努力。
    4. 尺二秀才的特征是:一知半解却自以为是,略懂皮毛就妄下结论。
    5. 要避免成为尺二秀才,就必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5. 大学及以上

    1. 学术界对那些尺二秀才式的”专家”越来越难以容忍。
    2. 真正的学者深知学海无涯,只有尺二秀才才会骄傲自满。
    3. 他的论文暴露出对相关领域研究的肤浅理解,堪称尺二秀才的典型。
    4. 在这个专业化程度极高的时代,跨学科研究尤其要警惕尺二秀才现象。
    5. 尺二秀才的危害在于,他们用有限的知识误导他人,阻碍真正的学术进步。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褒义:错误示例:”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虽然资历尚浅,但已经展现出尺二秀才的潜质。”(尺二秀才是贬义词,不能用于褒义)
  2. 形容儿童:错误示例:”幼儿园的小朋友背了几首古诗,真是可爱的尺二秀才。”(这个成语带有讽刺意味,不适合形容天真的儿童)
  3. 形容谦虚的人:错误示例:”他虽然学识渊博,但总是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个尺二秀才。”(尺二秀才特指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不能用于自谦)
  4. 形容专业人才:错误示例:”公司新来的程序员是个尺二秀才,技术非常厉害。”(完全误解了成语含义)
  5. 形容外貌:错误示例:”他个子不高,大家都笑称他为尺二秀才。”(这个成语与身高无关,是比喻学识的深浅)
  6. 形容学习速度快:错误示例:”她学习能力很强,三天就掌握了基础法语,真是个尺二秀才。”(误解了成语的讽刺含义)
  7. 形容年龄:错误示例:”那位尺二秀才已经八十多岁了。”(成语与年龄无关,重点在学识的深浅)

你可能感兴趣

草腹菜肠

草腹菜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ǎo fù cài chá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生活简朴、清贫或身体瘦弱、营养不良的状态。典故源于古代贫困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而该成语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被使用。近义词包括清贫自守、节衣缩食等,反义词则是锦衣玉食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或与其他成语混淆。

白丁俗客

白丁俗客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没有文化、没有教养、平凡无奇的人,带有贬义色彩。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对文化程度的重视和鄙视,用来形容那些社会地位较低的人。除了近义词如草根平民、凡夫俗子等,还有反义词如才子佳人、士人君子等。在日常生活中,应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滥用或与其他类似含义的词语混淆使用,以免造成误解。该成语提醒人们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避免成为被淘汰的白丁俗客。

博闻强志

博闻强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ó wén qiáng zhì。它形容人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记忆力超群。该成语源于《论语》,强调君子应广泛学习并经常反省自己。博闻强志的近义词包括博学多才、见多识广等,反义词为孤陋寡闻、才疏学浅等。在正确使用该成语时,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和人物特点,不应用于形容只是表面了解知识或仅记忆力好的人。

关于博的诗词

关于博的诗词(第1篇)关于博的诗词一、引言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博”这个字所包含的含义多样,涵盖广泛的知识、广大的见识,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博,即包容并蓄,浩瀚如海,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崇尚智慧和学问的传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那些蕴含了“博”之韵味的古诗词。二、诗词选录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原文: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邦之英,广博于民。作者:未知(据传为周朝诗歌)解析:这句诗展现了周朝开国君主的威望与德行,也暗喻了广博的知识和深远的德泽。广博于民,表示了君主的知识与胸怀都是极其广大的。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博观而约取,宜

饱学之士

饱学之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ǎo xué zhī shì,形容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人。这个成语强调个人在学问上的积累和修养,以及知识的丰富和深厚。饱学之士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如《史记》等。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学富五车等,反义词则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不学无术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用词不当、张冠李戴、滥用词语等错误用法。饱学之士通常用来形容在学问上有深厚积累和广泛见识的人,常被用于称赞那些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长材茂学

长材茂学是一个成语,意为具有高超的才能和丰富的学识。其来源于古代文献,由“长才”和“茂学”两个词语合并而来。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才能和学识方面都十分出色。其近义词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等,反义词如才疏学浅、平庸无能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误解,以及注意语境。长材茂学的错误用法包括不与其他成分混用等。该成语在描述学术领域杰出人士时十分恰当。

关于书院的诗词描写

本文介绍了关于书院的诗词描写,通过多篇内容展现了书院在古诗词中的静谧、庄重与浓厚的文化氛围。书院被描绘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是传承文化与孕育智慧的圣地。古诗词中,书院的美景、学子的勤奋追求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被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些诗词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书院的美景与文化底蕴,更让我们看到学子的精神风貌与追求。在今天,我们应该珍惜书院的宝贵资源,努力学习、传承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书院的智慧与文化内涵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

博学洽闻

博学洽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ó xué qià wén,指学识广博,见闻丰富。源自《后汉书·郑玄传》,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的人。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等,反义词有孤陋寡闻、才疏学浅等。使用时需要注意不要与贬义词混淆,强调其知识面广、见多识广的特点。

才疏学浅

才疏学浅是指人的学识不广,才学不高。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用以形容一个人学识有限,能力不足。其近义词包括见闻寡陋、孤陋寡闻、才疏德薄、才疏智浅等,反义词为学富五车、博学多才、才华横溢、博古通今等。使用时应避免带有贬低意味,正确用法是表达自我反思或描述他人对自身知识或能力的认识不足和谦虚态度。

博识多通

本文介绍了成语“博识多通”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以及例句。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通晓多种学问或技能。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和用法,并提供了相关的例句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