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逼人太甚」详解
读音
bī rén tài shèn
含义
- 逼:强迫、压迫。
- 人:指他人。
- 太:过分、过度。
- 甚:极端、严重。
整体含义:形容对他人施加的压力或要求过于苛刻,让人难以忍受。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栾盈被诬陷谋反,被迫逃亡。他的朋友叔向劝他不要反抗国君,否则“逼人太甚,反受其咎”。后来栾盈不听劝告,最终失败被杀。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鸿门宴上本可杀死刘邦,但最终放他离开。范增怒斥项羽“逼人太甚则反”,意指对敌人过于宽容,反而会害了自己。 - 民间故事:
古代有个财主,对佃户催租极狠,甚至抢走最后一粒粮食。佃户忍无可忍,联合反抗,财主最终家破人亡。人们感叹:“逼人太甚,终有报应。”
近义词
-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以招架。
- 欺人太甚:指欺负人到了极点,让人无法忍受。
- 强人所难:勉强别人做难以做到的事。
- 得寸进尺:比喻贪得无厌,步步紧逼。
反义词
- 宽以待人: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 适可而止:做事有分寸,不过分。
- 网开一面:给人留有余地,不赶尽杀绝。
- 手下留情:做事留有余地,不做得太绝。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抢了小红的橡皮还不还,小红生气地说:“你逼人太甚了!”
- 老师批评小刚:“你不能因为别人不借你玩具就逼人太甚。”
-
小学高年级:
- 老板要求员工每天加班到深夜,真是逼人太甚。
- 弟弟总是抢我的零食,今天还藏起来不让我吃,真是逼人太甚!
-
初中:
- 债主天天上门催债,甚至威胁要砸东西,实在是逼人太甚。
- 教练让队员在烈日下训练四小时,连水都不让喝,未免逼人太甚。
-
高中:
- 公司要求员工24小时待命,连病假都不批,这种管理方式简直是逼人太甚。
- 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连周末都不让休息,逼人太甚反而会适得其反。
-
大学及以上:
- 甲方在合同里添加无数苛刻条款,乙方忍无可忍,怒斥:“你们这是逼人太甚!”
- 某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不断施压,逼人太甚只会激起更强烈的反抗。
错误用法
- 形容自然现象:❌“台风逼人太甚,导致树木倒塌。”(正确用法应指人为压迫)
- 用于自我要求:❌“我对自己逼人太甚,每天学习到凌晨。”(应用“严于律己”)
- 形容动物行为:❌“这只猫逼人太甚,总抢我的鱼。”(应用“霸道”或“贪得无厌”)
- 夸大轻微矛盾:❌“同学不借我笔,我觉得他逼人太甚。”(应用“不讲理”或“小气”)
总结:“逼人太甚”强调人为的过度压迫,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暴内陵外
暴内陵外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o nèi líng wài,形容对内凶狠残暴、对外欺压凌辱的行为。该成语源自古代,用来描述那些对内压迫百姓、对外欺压弱小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凶狠残暴、欺压凌辱等,反义词为仁爱宽厚、公正无私等。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
敲骨吸髓是什么意思
“敲骨吸髓”是一个用来形容极度残酷剥削行为的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王莽传》。该成语比喻残酷地剥削和压迫他人,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其近义词包括暴殄天物、搜刮民脂民膏等。反义词则是仁慈宽厚、仁爱有度等。然而,在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不当场合和滥用情况,尤其是避免在原意扭曲的情境下使用。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用来形容负面行为或消极情绪中的残酷和剥削性行为。
得人死力
“得人死力”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rén sǐ lì,表示得到别人的全力帮助和支持,形容得到了人的极度信任和忠诚。其典故包括古代将军得到士兵全力支持以及三国时期刘备得到关羽和张飞的忠诚。近义词有全力以赴、竭尽全力、忠心耿耿等,反义词包括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等。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个人或组织得到的全力支持情况,但在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的语境。例如,“他的团队得到了领导的高度信任,可谓得人死力。”在描述不当情况或轻视讽刺的语境中不适用该成语。
百顺千随
百顺千随是一个成语,读音bǎi shùn qiān suí,意为在任何情况下都顺从、跟随他人,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意见。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崇尚忠诚、顺从的品质。百顺千随常被用于形容那些忠诚、听话的人。其近义词包括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等,反义词则包括刚愎自用、独立自主等。该成语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场合,避免误解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放虎自卫
“放虎自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àng hǔ zì wèi,意为因过于宽容或疏忽大意可能给自己带来危害。典故来源于古代寓言,表示放走看似无害实则危险的事物,最终可能招致灾难。近义词如“引狼入室”,反义词如“防患未然”。使用这个成语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错误的使用可能使人误解或感到困惑。因此,需谨慎使用。
反唇相稽
本文介绍了成语“反唇相稽”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汇。该成语形容双方互相指责、争执不休的情景。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在不同场合下的错误用法和注意事项。同时,通过例句展示了“反唇相稽”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反正还淳
“反正还淳”是一个成语,发音为fǎn zhèng huán chún,含义是回归本真、返璞归真。该成语强调摒弃浮华,追求回归自然和本真状态。源自《庄子·天道》中的“返朴归真”,后演变为现代成语。近义词有返璞归真、复归本真、回归自然等。反义词包括矫揉造作、虚伪浮华等。该成语常被用于描述追求自然、简单、真实的生活方式与心态。错误用法是混淆与其他词语的使用,需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语境,避免过度使用。
反治其身
本文介绍了成语“反治其身”的读音、含义和典故,以及与其相近的词语如反受其害、自食其果等。该成语表示因处理不当或过度,原本用于治疗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反而变成问题的一部分或加剧问题的严重性。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说明其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整体而言,本文全面介绍了“反治其身”这一成语,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使用。
东掩西遮
东掩西遮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读音为dōng yǎn xī zhē。它用来形容事物或现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及在某些方向上被掩盖或隐藏,在另一些方向上又显现或显露出来的状态。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可能源于自然现象的描述或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类似表达方式。近义词包括遮遮掩掩、隐约可见等,反义词为“一览无余”。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描述单一简单的事物或过度使用,同时要注意与其他成语的区别。例如,在描述城市夜景、山间景色、政治斗争等方面,东掩西遮的巧妙运用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事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趁人之危
本文介绍了“趁人之危”的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趁人之危指的是利用他人困境或危险时刻进行攻击、获取利益的行为,被认为不道德甚至违法。其典故源于战国时期,表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趁机发动攻击。近义词包括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等,反义词有雪中送炭、见义勇为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词汇的使用场景,同时指出了错误的用法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