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逼上梁山”详解
读音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含义
- 逼:强迫、迫使
- 上:前往、登上
- 梁山:指《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是古代英雄好汉聚集的地方
整体含义:形容人因被逼迫而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通常指被迫反抗或走上极端道路。
典故
- 《水浒传》典故:
北宋末年,许多英雄好汉因受官府欺压、陷害,被迫投奔梁山,如林冲被高俅陷害,最终雪夜上梁山;武松因杀西门庆被通缉,最终也上了梁山。这些人并非天生反叛,而是被逼无奈才走上反抗之路。 - 历史背景:
梁山泊在宋代是强盗聚集之地,后来成为反抗朝廷的象征。成语“逼上梁山”即源于此,比喻被迫采取极端手段。
近义词
- 铤而走险:因无路可走而冒险行动。
- 迫不得已:因形势所迫,不得不做某事。
- 狗急跳墙:比喻人在绝境中会不顾一切反抗。
- 官逼民反:指统治者压迫百姓,导致百姓反抗。
反义词
- 心甘情愿:内心愿意,没有被迫。
- 主动请缨:自愿承担任务,而非被迫。
- 乐在其中:享受某种状态,而非被迫接受。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被同学欺负,最后逼上梁山,告诉了老师。
- 小狗被逼上梁山,只好躲进角落里。
-
小学高年级:
- 他欠债太多,被逼上梁山,只好卖掉房子还钱。
- 老板克扣工资,工人们被逼上梁山,集体罢工抗议。
-
初中:
- 古代许多农民因赋税太重,被逼上梁山,成为起义军。
- 他被公司裁员,走投无路,逼上梁山,只能自己创业。
-
高中及以上:
- 在封建社会,许多百姓因官府压迫,被逼上梁山,加入反抗队伍。
- 某些企业因市场垄断,小商家被逼上梁山,不得不联合抵制。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自愿选择”:
- ❌ 他喜欢冒险,主动逼上梁山去探险。(正确:他喜欢冒险,主动挑战极限。)
-
误用为“努力奋斗”:
- ❌ 他逼上梁山,终于考上了大学。(正确:他刻苦学习,终于考上了大学。)
-
误用为“被迫做小事”:
- ❌ 妈妈让我洗碗,我逼上梁山,只好去洗。(正确:妈妈让我洗碗,我没办法,只好去洗。)
-
误用为“被迫接受帮助”:
- ❌ 他生病了,被逼上梁山,只能去医院。(正确:他生病了,不得不去医院。)
总结:“逼上梁山”强调被迫采取极端或反抗性行动,不能用于普通被迫行为或自愿选择的情景。
你可能感兴趣
城下之盟
本文介绍了“城下之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城下之盟指在战争中因力量不足或形势所迫,被迫在敌方城下签订屈辱性条约或协议。其读音、出处及典故源自古代战争。近义词包括屈膝投降等,反义词为独立自主等。错误用法是将其用于非战争环境下的协议或合作。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运用“城下之盟”这一成语。
必不得已
“必不得已”是一个成语,表示在特定情境下被迫采取的行动或选择,并非出于本意。其来源于《论语·卫灵公》中的典故,也与古代战争有关。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迫不得已、情非得已、身不由己、势不得已等,反义词有心甘情愿、自由选择、顺其自然、自愿而为等。使用“必不得已”时需注意其使用情境和对象,避免滥用或与其他近义词混淆。在特定情境下,如战争、自然灾害等,人们可能不得不采取必不得已的行动。
流离播迁是什么意思
“流离播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iú lí bō qiān,形容因某种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国家,四处漂泊、迁移的境况。其典故源于古代的历史事件,如战争、灾荒等导致的民众流离失所。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等,反义词为安居乐业、安土重迁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非被迫迁移、与其他成语混淆、在不恰当语境中使用等。例句中可用于描述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境。
东南雀飞
本文解释了“东南雀飞”的读音、含义及典故来源,同时介绍了与之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文章还详细描述了“东南雀飞”的典故源自古代传说和历史事件,代表着吉祥、喜庆的征兆。此外,本文指出了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如误用场合、语意混淆、滥用比喻和地域性误用等。摘要字数控制在约160字以内。
离鸾别凤
离鸾别凤的读音为lí luán bié fèng,该成语用于形容夫妻或情侣之间的分别或离散,表达深深的哀怨和不舍之情。其源自古代神话传说,有时用于描述被迫分离的情侣或夫妻。其近义词有生离死别、劳燕分飞等,反义词有久别重逢、和好如初等。使用时应避免用于描述一般的分别或普通的离散情况,以及非情感类的分离。
流离播越是什么意思
流离播越是一个描述人们因各种原因被迫四处流浪、逃亡的词语,用来形容生活困苦、颠沛流离的状态。其源于古代,典故多出自战乱和天灾人祸导致的流离失所。该词有近义词如颠沛流离、流浪失所等,反义词则为安居乐业、稳定安顿等。文章还指出了该词语的错误用法,如误用为褒义词或使用不当的场合。例句展示了战乱、自然灾害等导致人们流离播越的情境。
背井离乡
背井离乡的读音为bèi jǐng lí xiāng,含义为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去到陌生的地方。该成语源于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描述王昭君为了国家和平远嫁匈奴的故事,也常用于形容战争、灾难等导致的被迫迁徙。背井离乡的近义词有离乡背井、飘零异乡等,反义词则为安居乐业、落叶归根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轻视其含义、与其他词语混淆以及注意语境等错误用法。背井离乡描述了人们因各种原因不得不离开故乡的情境,常用于表达无奈和悲凉的情感。
被迫巡演 格列夫游记读后感
被迫巡演 格列夫游记读后感(第1篇)《被迫巡演——格列夫游记》读后感初读《被迫巡演——格列夫游记》,首先被其书名所吸引。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冒险与成长的故事。书中语言流畅,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格列夫因种种原因被迫参加巡演,途中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长为一个勇敢、坚韧的旅行者的故事。故事背景设定在异域文化浓厚的背景下,通过格列夫的视角,展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在书中,格列夫这一角色设定得非常精彩。他从一个胆小、怯弱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敢于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旅行者。他经历的种种挑战和磨难,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书中
分钗劈凤
分钗劈凤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n chāi pī fèng,用来形容夫妻或情侣因某种原因而分别或离异。其源于古代传说,描述恩爱夫妻因故分别的情景。该成语常用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悲欢离合。然而,应注意其不适用于非情感关系上的分离或离散情况,需准确把握其含义和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例句涵盖了该成语的各种使用情境。
典妻鬻子
典妻鬻子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极度贫困的家庭为了生活而卖掉妻子或儿女以换取生活费用,表达生活的极度困苦和无奈。该成语包含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常用于形容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状况。在正确的语境中,我们应该谨慎使用,避免滥用或用于轻松无关紧要的语境,以表达其深刻的意义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