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恶扬善

遏恶扬善

读音

è è yáng shàn

含义

  • :阻止、抑制。
  • :邪恶、不良的行为或风气。
  • :宣扬、发扬。
  • :善良、美好的品德或行为。

整体含义:阻止邪恶的行为,弘扬善良的品德。形容一种积极的社会道德导向,鼓励人们抵制不良风气,推崇正义与美德。

典故

  1. 《周易·大有》
    《周易·大有》卦象中提到:“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意思是君子应当抑制邪恶,弘扬善行,顺应天道,完善自身。这是“遏恶扬善”最早的出处之一。
  2. 《后汉书·党锢传》
    东汉时期,士人崇尚名节,反对宦官专权,提倡正义。史书记载他们“遏恶扬善,以正风俗”,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对社会风气的积极引导。
  3. 《资治通鉴》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称赞他们“能遏恶扬善,使民知所向”,强调道德教化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近义词

  1. 惩恶扬善:惩罚邪恶,表彰善良。
  2. 扶正祛邪:扶持正气,去除邪气。
  3. 激浊扬清:清除污浊,发扬清明。
  4. 褒善贬恶:赞扬善行,贬斥恶行。

反义词

  1. 助纣为虐:帮助坏人做坏事。
  2. 为虎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3. 同流合污:与坏人一起做坏事。
  4. 姑息养奸:纵容坏人,使其更加猖狂。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老师教导我们要遏恶扬善,做个正直的人。
  2. 小学高年级:社会需要更多遏恶扬善的英雄,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3. 初中:新闻媒体应当发挥遏恶扬善的作用,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4. 高中:法律不仅是惩罚犯罪的工具,更是遏恶扬善的社会规范。
  5. 大学及以上:在历史长河中,那些真正伟大的文明都具备遏恶扬善的精神内核。
  6. 社会评论:政府通过立法遏恶扬善,推动社会风气向善发展。
  7. 家庭教育:父母要以身作则,遏恶扬善,为孩子树立榜样。
  8. 文学作品:这部小说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深刻诠释了遏恶扬善的主题。
  9. 演讲引用:我们要像古人那样,以遏恶扬善为己任,共建和谐社会。
  10. 新闻报道:志愿者团队深入社区,开展遏恶扬善的宣传活动。
  11. 历史分析:古代清官之所以受人敬仰,正是因为他们坚持遏恶扬善。
  12. 道德教育:学校应当加强遏恶扬善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13. 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当包含遏恶扬善的价值观。
  14. 影视台词:“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要站出来遏恶扬善。”——某电影台词
  15. 法律宣传:司法机关不仅要打击犯罪,更要遏恶扬善,引导社会风气。
  16. 哲学探讨:遏恶扬善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17. 社会倡议: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遏恶扬善,抵制不良风气。
  18. 名人名言:孔子曾说:“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正是遏恶扬善的体现。
  19. 国际关系:在国际社会中,各国应当遏恶扬善,共同维护和平与发展。
  20. 个人修养:真正的君子,必定以遏恶扬善为人生准则。

错误用法

  1. 混淆对象

    • ❌ 错误:我们要遏恶扬善,所以必须严厉打击所有犯错的人。(“遏恶扬善”强调引导向善,而非单纯惩罚。)
    • ✅ 正确:我们要遏恶扬善,既要制止不良行为,也要鼓励善行。
  2. 滥用范围

    • ❌ 错误:公司为了遏恶扬善,决定开除所有业绩差的员工。(“遏恶扬善”不适用于单纯的绩效管理。)
    • ✅ 正确:公司通过道德培训遏恶扬善,提升员工的职业操守。
  3. 语义矛盾

    • ❌ 错误:他虽然贪污受贿,但在某些方面也算遏恶扬善。(“遏恶扬善”是正面行为,不能用于描述有严重道德问题的人。)
    • ✅ 正确:他一生清廉正直,真正做到了遏恶扬善。
  4. 过度简化

    • ❌ 错误:遏恶扬善就是做好事。(忽略了“遏恶”的部分。)
    • ✅ 正确:遏恶扬善包括制止恶行和弘扬善行两个方面。
  5. 脱离语境

    • ❌ 错误:这只猫会抓老鼠,真是遏恶扬善。(“遏恶扬善”用于人类社会道德范畴,不适用于动物行为。)
    • ✅ 正确:社区志愿者通过宣传和行动,真正践行了遏恶扬善的精神。

“遏恶扬善”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社会价值观。正确理解和使用它,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弘扬正义与美德。

遏恶扬善.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不孝的诗词

关于不孝的诗词(第1篇)关于不孝的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并不罕见。这些诗词不仅揭示了社会道德观念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古代对于家庭伦理、亲情关系的重视。以下是我根据您的需求,整理的一些关于不孝主题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列表《孝经·谏诤章》汉乐府《长歌行》晋·陶渊明《杂诗》唐·白居易《孝妇吟》宋·王安石《孝道歌》二、诗词全文及解析《孝经·谏诤章》作者:佚名(先秦时期)原文:曾子曰:“若夫慈爱抚育,奉事父母如大人,此孝之大者。不慈不孝,不祥之民也。”解析:此段出自《孝经》,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若不慈不孝,则被视为不祥之人。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

惩恶劝善

本文介绍了“惩恶劝善”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文章强调该成语旨在对社会风气和人们行为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通过惩罚恶行和鼓励善行来维护社会正义和道德价值。同时,提供了关于惩恶和劝善的例句,并指出了错误用法示例。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化民成俗

“化民成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通过教育引导,使人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和习惯。它源于古代中国的教育理念,强调社会风气和习惯的养成与改变对社会的重要性。《礼记·大学》中也有相关记载。该成语的近义词有移风易俗、教化人心等,反义词则是败坏风俗等。使用“化民成俗”时需注意其语境和用法,避免误解和不当使用。只有通过长期的教育和引导,才能让人们真正地化民成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社区、教育部门和政府等方面都有化民成俗的实践。同时,家庭、文化传承和推广等方面也可以促进人们化民成俗。化民成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

赏善罚否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赏善罚否”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该成语强调社会公正和道德规范的维护,对善恶行为有明确的态度和行动。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实际应用中要全面理解并贯彻其原则。希望读者通过了解该成语,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矫世变俗

本文介绍了成语“矫世变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意为改变不良习俗或风气,促进社会端正和改良。典故源于古代社会对道德风尚的追求和改变。同时,本文还提供了矫世变俗的积极例句和日常生活例句,并强调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避免与贬低传统文化的行为混淆。

矫世厉俗

本文介绍了成语“矫世厉俗”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及其与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该成语意指通过个人言行改变不良社会风气,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文章还列举了矫世厉俗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正确用法。同时,也指出了误用情境,以避免在实际运用中产生误解。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矫世厉俗”这一成语。

败化伤风

败化伤风的读音是bài huà shāng fēng。这个成语意指败坏道德,伤害风俗,源于古代社会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出现。败化伤风涵盖道德沦丧、风俗败坏、人心不古等含义。其近义词包括道德沦丧、风俗败坏、人心不古等,反义词为道德昌明、风清气正、人心向善等。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包括在不当场合使用、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以及滥用该成语。近年来,不良娱乐节目、商业道德败坏、青少年受影响等不良现象日益严重,显示出败化伤风的严重性。

浇风薄俗

本文介绍了成语“浇风薄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社会风气轻薄、浮华,缺乏淳朴厚重的道德风尚。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多个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语境下的正确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是形容个人或小群体的行为举止。呼吁人们回归淳朴道德风尚,警惕不良社会风气。

积德泽

积德泽是一个源于古代的成语,意指通过长期积累善行来造福社会、利益众生。其典故源于古代的道德教化和文化传承。积德泽的近义词包括积善行、恩泽广布、造福社会等,反义词为损人利己、忘恩负义、损公肥私等。在使用积德泽这一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词、用法不当、与其他词语混淆以及滥用或过度使用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长期努力行善、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善举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好运和福祉。

匡谬正俗

匡谬正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kuāng miù zhèng sú。其含义是纠正错误,扶正风俗,旨在通过纠正错误来恢复社会风气和道德伦理的正常状态。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风气不正的状况,有识之士通过教育等方式纠正错误行为,扶正社会风气。匡谬正俗的近义词包括拨乱反正、整顿纲纪等,反义词则是因循守旧、放任自流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匡谬正俗的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