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读音
è sǐ shì xiǎo,shī jié shì dà
含义
- 饿死:因饥饿而死亡。
- 事小:事情微不足道。
- 失节:丧失气节、道德或贞操。
- 事大:事情重大,不可轻视。
整体含义:宁可饿死,也不能丧失气节或道德操守。强调气节比生命更重要,体现儒家思想中对道德操守的极端重视。
典故
- 宋代程朱理学的影响
该成语源于宋代理学家程颐的言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他强调妇女守节的重要性,认为即使饿死,也不能改嫁失节。这一思想在明清时期被极端化,成为封建礼教压迫女性的工具。 - 《二程遗书》记载
程颐在回答学生关于寡妇再嫁的问题时,明确表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一观点被朱熹等理学家继承,成为封建社会的道德准则。 - 明清时期的极端化
明清时期,统治者大力宣扬“贞节观”,许多妇女被迫守寡甚至殉节,以符合这一道德标准。
近义词
- 宁死不屈——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屈服。
- 舍生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威武不能屈——面对强权不屈服。
- 士可杀不可辱——士人宁可被杀,也不愿受辱。
反义词
- 苟且偷生——不顾道德,只求活命。
- 贪生怕死——畏惧死亡,丧失原则。
- 卑躬屈膝——放弃尊严,屈服于人。
- 见利忘义——因利益而违背道德。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说,做人要有骨气,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小学高年级: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朝,真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典范。
- 初中:古代许多忠臣宁死不屈,因为他们坚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高中:封建社会的贞节观强调“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导致许多女性悲剧。
- 大学及以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辩证看待“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既要坚守道德,也要反对极端化。
- 历史讨论:明清时期,“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 道德教育:虽然时代变了,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精神仍有借鉴意义。
- 文学引用:他的气节令人敬佩,真正做到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辩论赛:有人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已过时,你怎么看?
- 影视评论:这部电影展现了主角“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坚定信念。
错误用法
-
滥用道德绑架
- 错误:老板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要求员工无偿加班。
- 纠正:该成语强调个人气节,不应被用来强迫他人牺牲利益。
-
曲解原意
- 错误:他为了减肥不吃晚饭,还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纠正:成语与减肥无关,属于滥用。
-
忽视时代背景
- 错误:现代女性必须守寡,因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纠正:该观点已不符合现代价值观,不应机械套用。
-
混淆概念
- 错误:考试作弊被抓,他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纠正:成语强调道德气节,而非逃避责任。
-
极端化理解
- 错误:有人因不愿妥协而自杀,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纠正:生命可贵,道德坚守应理性,而非极端化。
该成语虽有深刻道德内涵,但需结合时代背景辩证看待,避免滥用或曲解。
你可能感兴趣
千古传颂的尚义诗词精选 探寻中华文化中的精神丰碑与道德力量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关于描写尚义的诗词的文章,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展现了尚义精神在古诗词中的体现。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尚义的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汇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了尚义精神在古诗词中的璀璨光芒。文章通过引言、正文和启示等部分,带领读者领略了描写尚义的诗词的魅力,并深入解读了尚义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这些诗词以不同的形式和角度,赞美了尚义的精神,传递了道德的力量。尚义精神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新时代的道德指引。通过欣赏这些描写尚义的古诗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文人对道德的追求与向往,也能深刻体会到尚义精神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愿我们都能崇尚道义、秉持正义,共同创
10首经典咏菊诗词赏析 感受傲霜独立的高洁意象与文化内涵
傲霜独立,千古流芳:咏菊诗词中的高洁意象菊花,这一朵绽放在萧瑟秋风中的精灵,自先秦时期进入中国人的审美视野以来,便以其傲霜独立的品格、清雅绝俗的风姿,赢得了历代文人的倾心礼赞。从陶渊明的东篱采菊到李清照的帘卷西风,菊花逐渐成为中国文人心灵世界的象征物,承载着士大夫们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本文将带您走进古典诗词中的菊花世界,品味那些流传千年的咏菊佳作,感受中华文化中这一独特的审美意象。陶渊明与菊花的千古情缘说到咏菊,首推东晋隐士陶渊明。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士,在《饮酒·其五》中留下了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将菊花与隐逸生活完美结合,使菊花成为隐士的象征。他
元代诗词精选30首 感受铁马冰河与江南烟雨交织的苍茫深情
铁马冰河入诗来:元代诗词的苍茫与深情在中国诗歌的长河中,元代诗词犹如一匹孤独的狼,在草原与农耕文明的交界处发出独特的长啸。这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其诗词创作既延续了唐宋传统,又融入了北方民族的豪迈气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元朝诗词如同其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背景一般,既有汉人士大夫的深沉忧思,又有蒙古色目文人的新鲜视角,共同谱写了一曲铁马冰河与江南烟雨交织的文化交响。元初诗坛,一批由金入元、由宋入元的遗民诗人用笔墨记录着时代的剧变与心灵的阵痛。元好问作为金元之际的文坛盟主,其《雁丘词》中"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千古绝唱,表面咏雁,实则寄托了对故国沦亡的无尽哀思。南宋遗民汪元量的
历代咏菊诗词精选 探寻菊花精神图腾与文人风骨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菊花诗词的内容,文章通过引言介绍了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分篇列举了多首描写菊花的古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与内涵,同时传达了诗人们的情感、志趣与哲理。文章还探讨了这些诗词所展现的诗人的情怀,并强调了菊花在诗词中的独特魅力及其与诗人情感表达的紧密联系。最后,文章呼吁珍惜并传承这份优秀的文化传统。
10首描写丹青的经典诗词 领略千年绘画艺术中的诗意与意境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丹青的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展现了古人对丹青的热爱与敬仰,以及他们在绘画艺术上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文章通过引用多首古诗词,描绘了丹青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诗人通过丹青表达情感与追求的方式。这些诗词中的画面与意境如同一幅幅流动的丹青画卷,令人陶醉。同时,文章也介绍了丹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描绘丹青的古诗词所传递的深厚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10首关于凌云壮志的古诗词 展现中华民族不屈精神与高远追求
这篇文章主要摘要介绍了五篇描写志气的诗词的内容,包括其引言、每篇的具体内容、解析和启示。文章指出,这些诗词展现了不同朝代、不同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在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时,我们应保持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同时也要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每篇诗词的作者和朝代。
10首关于爱国情怀的经典诗词 感受中国文人赤子丹心的精神传承
赤子丹心照汗青: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爱国题材的作品更是璀璨夺目。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以笔为剑,以诗言志,抒发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这些作品或慷慨激昂,或深沉悲壮,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唐代:边塞诗中的豪情壮志盛唐时期,国力强盛,边塞诗派崛起。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展现了戍边将士的英勇无畏。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的恶劣环境,衬托出"将军金甲夜不脱"的坚毅精神。宋代:山河破碎的悲愤与坚守北宋灭亡后,爱国诗词达到高峰。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
历代咏菊诗词精选 10首傲霜名句解读菊花精神图腾与文化内涵
本文整理并呈现了五篇关于描写菊花的诗词曲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菊花的形象、品质和情感,展现了菊花高洁、坚韧、淡泊的品质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文章通过收集并整理几首典型的描写菊花的诗词曲,让读者感受这一传统意象的独特魅力。内容包括诗词的原文、解析以及相关的创作背景。同时,也介绍了现代创作中对菊花的描绘和赞美。通过本文的整理,读者可以领略到菊花的美丽与深情,感受文人墨客对菊花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古代战争诗词精选 从《诗经》到明清的10首经典战争诗赏析
本文介绍了五篇描写战争古诗词的内容,包括汉乐府《出塞》、杜甫《春望》、曹松《庚午岁广德王新治行殿紫极宫手植青松课罚戏赠郡府僚友》等古诗词,通过对战争的不同角度和层面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艺术的价值,更是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在今天这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反思战争,让这些古诗词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记忆。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独特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如《凉州词》中的荒凉的边疆景象和孤城的寂寞、《从军行》中的战士思乡之情等,展现了战争中的人性光辉和深沉的悲悯。
关于厚道的诗词
关于厚道的诗词(第1篇)关于厚道的诗词,古人以其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创作了众多优美的诗句。下面将按照朝代顺序,列举一些符合“厚道”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及简短解析。一、先秦时期《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南山之台,北山之梁。乐只君子,邦家之光。厚道之德,可以永康。”作者:佚名(古代人民集体创作)解析:此诗以山为喻,赞美了君子的厚道品质,认为只有具备厚道品德的君子,才能给国家和家庭带来光明和繁荣。二、汉代《古诗十九首·其十》:“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会有时。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加餐饭,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