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断脰决腹」详解
读音
duàn dòu jué fù
含义
- 断:截断,斩断。
- 脰(dòu):脖子,古语中指颈部。
- 决:剖开,割裂。
- 腹:腹部。
整体含义:形容壮烈牺牲,宁死不屈,甚至不惜自刎或剖腹以明志。
典故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后世以“断脰决腹”形容其宁死不降的壮烈。 - 《后汉书·耿弇传》:
耿弇在战场上誓死不退,最终战死,史书称其“断脰决腹,以报国恩”。 - 《战国策·齐策》:
田横五百士宁死不屈,集体自尽,后人以“断脰决腹”形容他们的忠烈。
近义词
- 宁死不屈:宁愿死也不屈服。
- 视死如归: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从容。
- 杀身成仁: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舍生取义:为正义而舍弃生命。
反义词
- 贪生怕死:畏惧死亡,苟且偷生。
- 苟且偷生:勉强活着,不顾尊严。
- 屈膝投降:屈服于敌人或压力。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故事里的英雄宁愿断脰决腹,也不愿向敌人投降。
- 他像古代的勇士一样,断脰决腹也要保护自己的国家。
-
小学高年级:
- 面对敌人的威胁,他选择了断脰决腹,展现了无畏的精神。
- 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断脰决腹,宁死不屈。
-
初中:
- 项羽在乌江边断脰决腹,成为后世敬仰的英雄。
- 田横五百士断脰决腹,展现了崇高的气节。
-
高中及以上:
- 在民族危亡之际,无数志士断脰决腹,以死明志。
- 他的断脰决腹之举,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
错误用法
-
形容普通自杀:
- ❌ 他因为失恋而断脰决腹。(错误,成语特指壮烈牺牲,非普通自杀。)
-
用于轻松场景:
- ❌ 为了减肥,她决定断脰决腹。(错误,成语带有悲壮色彩,不适用于玩笑。)
-
误用为“决断”:
- ❌ 领导断脰决腹,做出了重要决定。(错误,成语与决策无关。)
-
用于动物:
- ❌ 这只猫断脰决腹,从楼上跳了下来。(错误,成语用于人类壮烈行为。)
总结:“断脰决腹”是一个极具悲壮色彩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断头将军
“断头将军”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人。其含义是即使面临牺牲生命的危险,也决不向敌人屈服。该成语源于三国时期蜀汉将领王平的故事。此外,“断头将军”的近义词包括坚贞不屈、宁死不屈等,反义词有贪生怕死、屈膝投降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理解和运用该成语,避免误用场合、搭配不当、滥用比喻以及不恰当的语境。
10首关于乌江的经典诗词 感受项羽英雄气概与千年悲歌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乌江的诗词及其解析,包括李煜、刘禹锡、杜甫、陈亮等人的作品。这些诗词以乌江为背景,描绘了其壮丽景色和深厚文化内涵,并表达了诗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畏之情,以及对历史、人生和文化的思考。同时,本文还提到了自创诗和其他诗词中的乌江元素,强调了乌江的诗意与情感的交融,并呼吁在欣赏乌江美景的同时,关注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关于描写项羽的诗词
本篇文章汇集了关于描写项羽的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这位英雄的形象和事迹。文章介绍了多首诗词,包括《西楚霸王歌》、《乌江自刎歌》等,这些诗作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内涵,生动地描绘了项羽的英勇无畏、豪情壮志以及在爱情中的柔情与坚贞。文章还提到了许多其他描写项羽的诗词作品,如《英雄泪》、《霸王之志》等,它们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和传承,更是对英雄精神的赞美和弘扬。这些诗词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激发我们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描写项羽的著名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项羽的著名诗词,涵盖了多个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这些诗词通过描绘项羽的英雄形象、悲壮事迹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项羽的英勇、威武和悲壮。文章还提到,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这位历史上的伟大人物——项羽。
有关描写项羽的诗词
好的,以下是为您提供的关于描写项羽的诗词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项羽的古诗词,包括《乌江自刎》、《霸王别姬叹》、《鸿门宴歌》等。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项羽的英勇形象,包括战争的威武、柔情厚意、悲壮命运等特征。它们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更是对忠诚、勇敢、爱情等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这些古诗词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项羽这一传奇人物,也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共鸣。
汉代诗词中的乐府诗与文人诗赏析 雄浑与哀婉交织的10首经典作品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汉代的诗词。文章列举了多篇关于汉代诗词的内容,包括作者、诗词内容以及解析。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汉代的自然风光、生活状态、文学艺术和历史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汉代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总的来说,这些汉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从容就义
“从容就义”是一个成语,指在面临危险或困难时,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为正义或理想而甘愿牺牲生命。其典故源自文天祥等历史英雄人物。该成语出自《宋史·文天祥传》等历史文献,并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与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等词语意思相近,反义词为惊慌失措、苟且偷生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其含义和适用场合,避免误用。
关于描写项羽的诗词名句
关于描写项羽的诗词名句(第1篇)关于描写项羽的诗词名句及其解析一、诗词全文《项羽》汉·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解析:此诗以项羽为题材,首句即点出战争胜败的不可预测性,强调了忍辱负重的重要性。后两句则表达了对项羽江东子弟的赞美,以及对其未能卷土重来的遗憾。《乌江自刎》唐·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解析:此诗以项羽自刎乌江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项羽的敬仰之情。首句“生当作人杰”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后两句则以“不肯过江东”来突出项羽的英勇和决绝。二、其他描写项羽的诗词名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悲歌易水
悲歌易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ēi gē yì shuǐ。其含义是在离别之际,以悲壮的歌声表达对离别之情的深深哀痛和不舍,常用来形容壮士赴难、英雄就义等悲壮场景。源自战国时期荆轲在易水边告别朋友时的悲壮歌曲。其近义词包括壮志悲歌、慷慨悲吟等,反义词为欢歌笑语、欢声笑语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特定的场合和含义,避免在轻松愉快的场合或误用为其他含义时使用。正确运用悲歌易水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表达悲伤、离别的情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个成语,意为宁愿像玉石一样被砸碎,也不愿意像瓦片一样苟且偷生。其读音正确为nìng wéi yù suì,bú wèi wǎ quán。这个成语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或抉择时坚守气节和忠诚。其近义词包括宁死不屈、坚贞不屈等,反义词则为苟且偷生、委曲求全等。在正确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和极端理解。文章中的主人公在面对威胁时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用生命捍卫了正义和信念。同时,也要注意在实际使用中要准确把握其含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