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谀谄媚:趋炎附势的奉承艺术
## 读音
**ā yú chǎn mèi**
("阿"读第一声,"谀"读第二声,"谄"读第三声,"媚"读第四声)
---
## 含义
- **阿**:曲意迎合
- **谀**:用甜言蜜语奉承
- **谄**:卑贱地讨好
- **媚**:刻意取悦
**整体含义**:形容用卑贱的态度和夸张的言行讨好权势者,像《红楼梦》中贾政门客们"见风使舵的模样,活似摇尾的哈巴狗"。
---
## 典故
1. **《史记·汲郑列传》**
汲黯批评汉武帝"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暗讽大臣们通过阿谀谄媚获得重用。
2. **《韩非子·说难》**
记载弥子瑕失宠的故事:"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及弥子色衰爱弛,谄媚之态尽显"。
3. **《资治通鉴》唐纪**
安禄山为讨好杨贵妃,"虽外若痴直,内实谄媚",认比自己小16岁的贵妃为养母。
---
## 近义词
1. **曲意逢迎**:违背本心迎合他人
2. **趋炎附势**:巴结有权势者
3. **奴颜婢膝**:像奴婢般低声下气
4. **溜须拍马**:源自给领导捋胡须、拍马屁的肢体奉承
---
## 反义词
1. **刚正不阿**:如包拯"黑脸断案不徇私"
2. **直言不讳**:魏征谏太宗"以铜为镜"
3. **铁面无私**:海瑞备棺上谏的勇气
4. **贞高绝俗**: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
## 例句
### 小学阶段
1. 王同学总是帮老师拿包说好话,这种阿谀谄媚让同学们看不起。
2. 童话里狐狸阿谀谄媚地夸乌鸦唱歌好听,骗走了肉。
### 初中阶段
3. 历史上和珅靠阿谀谄媚获得乾隆宠信,最终却落得抄家下场。
4. 班会上,班长批评某些同学对班干部阿谀谄媚的行为。
### 高中阶段
5. 《官场现形记》深刻揭露了晚清官员阿谀谄媚的丑态。
6. 职场新人切忌通过阿谀谄媚上位,实力才是立身之本。
### 大学/社会层面
7. 学术圈也存在对权威学者阿谀谄媚的现象,这是对学术精神的亵渎。
8. 心理咨询中发现,习惯阿谀谄媚者往往有低自尊心理问题。
(因篇幅限制,此处展示8例,完整版含20个分级例句)
---
## 错误用法
1. **情感表达误区**
× "男朋友阿谀谄媚地夸我漂亮"(情侣间赞美属正常互动)
✓ 应改为"男朋友真诚地赞美我"
2. **职场礼仪混淆**
× "新人阿谀谄媚地给领导递文件"(基本礼貌≠谄媚)
✓ 应描述为"新人恭敬地递交文件"
3. **文化差异误判**
× "日本人鞠躬是阿谀谄媚"(将礼仪文化曲解为讨好)
4. **艺术夸张误读**
× "相声演员阿谀谄媚地逗观众笑"(表演艺术需要夸张表现)
5. **亲子关系错用**
× "孩子阿谀谄媚地讨好父母"(儿童寻求关爱是正常心理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
长幼尊卑
“长幼尊卑”是一种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根据年龄、辈分、地位形成的伦理关系和秩序,代表着尊敬年长、优待地位尊贵者的观念。其典故源于古代宗法制度和礼乐文化,在经典文献中反复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遵循长幼尊卑的秩序,尊重长辈、上级,同时也关心和帮助下属、晚辈。然而,长幼尊卑的观念也需要正确使用,避免滥用尊卑概念、忽视个体差异或过度强调等级观念等错误用法。
赤口白舌
本文介绍了成语“赤口白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赤口白舌形容说话刻薄狠毒,或用言语诽谤、中伤他人。典故可能源于古代对人们言语行为的观察和总结。近义词有恶语相向、搬弄是非等,反义词有善言善语、诚心诚意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注意使用语境。
低眉顺眼
本文介绍了成语“低眉顺眼”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形容人态度恭顺、顺从,源于古代文化。其近义词包括恭敬有礼、温文尔雅等,反义词则为傲慢无礼等。使用时应注意事项包括避免不恰当场合和对象的形容,以及避免与消极含义相联系。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
二三君子
二三君子的读音为èr sān jūn zi,这个成语用于形容品德高尚、行为正直、坚定不随波逐流的人。其源自古代文献,用以赞美那些不改变原则和立场的人。二三君子近义词包括仁人志士、正人君子等,反义词则是卑鄙小人、奸佞之徒等。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错误用法,如误解原意、不符合语境的搭配等。该成语强调了人的独立性和坚定性,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品质。
动辄得咎
本文介绍了成语"动辄得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描述的是行动时需小心谨慎,以免稍有差池就受到批评或惩罚。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德薄能鲜
本文介绍了成语“德薄能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自谦之词,意指品德浅薄,能力有限。使用时应注意避免贬低他人、自夸炫耀等不当用法。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调三窝四
调三窝四是一个成语,读音为tiáo sān wō sì。该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喜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制造矛盾的行为,带有贬义。虽然关于它的典故没有明确记载,但可能是对这类行为的形象描述。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搬弄是非、搬嘴弄舌等,反义词则是公正无私、团结友爱等。使用调三窝四时需要注意避免在正式场合或语境中使用,避免误解其含义或显得不够庄重得体。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或与其他负面词汇一起频繁使用,以免给人留下刻薄或攻击性的印象。
钓名要誉
钓名要誉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iào míng yào yù,表示用某种手段追求名誉和声望,带有贬义。源于古代追求名誉和地位的行为,常采用不正当手段如阿谀奉承。出自《庄子·列御寇》,表示真正的贤者追求事物的本质而非表面名誉。近义词包括沽名吊誉等,反义词为淡泊名利等。例句中存在用各种手段获取名誉的行为。错误用法是过度追求表面名誉而忽视实际。在生活中,应注重实际,不陷入钓名要誉的陷阱。
趋炎附势
避凉附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liáng fù yán,形容人为了追求权势、利益而趋炎附势,背离道义和良心的行为。这个成语含有贬义,典故来源于古代社会的现象。其近义词包括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投靠权贵等,反义词为刚正不阿、坚持正义、忠诚不渝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描述自然现象或将褒贬混淆使用。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物行为,涉及背叛道义和良心的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
抱打不平
抱打不平是一个源于古代典故的词汇,读音为bào dǎ bù píng。它表示看到不公正的事情会挺身而出,帮助弱小的一方,使正义得以伸张,体现了一种勇敢、正义、有担当的精神。抱打不平的典故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精神。其近义词有仗义执言、见义勇为、义不容辞、侠肝义胆等。反义词则包括视若无睹、明哲保身、见利忘义等。抱打不平时应根据情况适度而为,避免滥用场合、以暴制暴或将其作为个人炫耀的手段。正确的抱打不平应是出于内心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而行动的。在社会中,应该积极倡导抱打不平的精神,让正义得到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