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打不平:侠义精神的成语诠释
读音
抱打不平:bào dǎ bù píng
含义
- 抱:心怀、持有
- 打:出手、行动
- 不平:不公正的事
整体含义指见到不公平的事,主动站出来主持正义,帮助弱者对抗强权。
典故
-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鲁智深听闻金翠莲被恶霸镇关西欺辱,愤而出手相助,三拳打死镇关西,是典型的“抱打不平”。 - 《三侠五义》展昭故事
南侠展昭路见百姓受贪官压迫,仗剑惩恶,展现了古代侠客“抱打不平”的精神。 - 民间传说“义贼廖添丁”
台湾日据时期,廖添丁专偷富人财物救济穷人,虽行为极端,但被百姓视为“抱打不平”的代表。
近义词
-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去做。
- 仗义执言:主持公道,说正直的话。
- 除暴安良:铲除暴徒,安抚良民。
- 拔刀相助:形容挺身而出帮助弱者。
反义词
- 袖手旁观:冷眼旁观不插手。
- 助纣为虐:帮助坏人做坏事。
- 欺软怕硬:欺负弱者,畏惧强者。
- 明哲保身:为保全自己而回避矛盾。
例句
(按不同学习阶段分类)
小学阶段
- 小明看到高年级同学欺负小同学,立刻抱打不平上前阻止。
- 故事里的侠客总爱抱打不平,帮助受欺负的人。
初中阶段
- 鲁迅先生用笔抱打不平,为底层人民发声。
- 班主任抱打不平,批评了冤枉同学的班长。
高中阶段
- 法律应当成为公民抱打不平的武器,而非沉默的理由。
- 他因抱打不平举报黑心企业,反遭报复,令人唏嘘。
文学化表达
- 江湖夜雨十年灯,多少侠客为抱打不平耗尽热血。(仿古风)
- 她像一柄出鞘的剑,永远站在抱打不平的第一线。(比喻句)
错误用法
- 混淆对象:
❌ “妈妈抱打不平地帮我做完了作业。”(家务帮助不属正义范畴) - 滥用场景:
❌ “两国外交纠纷中,A国总统抱打不平支持B国。”(国际政治需中立表述) - 过度暴力:
❌ “他抱打不平,把小偷打成重伤。”(超出合理防卫限度) - 动机不纯:
❌ “网红为流量抱打不平拍摄救助视频。”(正义行为不应掺杂功利目的)
“抱打不平”不仅是语言符号,更是中国人对侠义精神的千年寄托。从古时侠客到现代公益者,这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血性,始终是民族文化基因里跃动的火种。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侠的诗词
关于侠的诗词(第1篇)关于侠的诗词,自古以来便在中华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以下是我为您精心挑选的几首关于侠的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词原文及解析侠客行作者:李白(唐代)原文: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解析:此诗以豪放洒脱的笔调,描绘了侠客的英勇形象。李白以赵客和吴钩等意象,勾勒出侠客的英勇形象,以及他勇往直前、决绝不拖沓的气质。全诗豪放激昂,生动描绘了侠客的义气和侠义精神。古风其十九·侠客篇作者:陆游(宋代)原文:平明闿阖拂天开,万马千车出汉台。侠客身轻似叶飞,豪情万丈如云来。三尺青锋破苍穹,一骑绝尘走天涯
描写古时侠客的诗词
本文收录了多篇描写古时侠客的诗词,包括唐诗、宋词及其他古代诗作。这些诗词通过描绘侠客的形象、行为和情感,展现了古代侠客的英勇、豪情和忠诚。从剑气纵横、身经百战的侠客形象,到豪情壮志、义气深重的精神风貌,以及忠诚不渝、家国为重的侠义精神,这些诗词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侠客的形象和精神内涵。同时,这些诗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正义、勇气和忠诚的崇尚和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中关于剑的意象解析 10首经典咏剑诗词赏析与侠义精神探微
寒光秋水照千秋: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剑意象探微剑,这一冷兵器时代的王者,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武器属性,成为一种承载着丰富文化密码的意象符号。从《诗经》时代的"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到唐代"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剑意象在诗词长河中不断演变,最终凝聚为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图腾。本文将通过历代经典诗词中的剑意象解析,探寻这一特殊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深意。先秦时期的剑意象雏形剑在先秦文学中已初现端倪。《诗经·秦风·无衣》中"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虽未直接写剑,但已展现兵器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屈原《九歌·国殇》中"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的"短兵"很可能包括剑,展现了早期剑与战争
拔刀相助
“拔刀相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dāo xiāng zhù。该成语形容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或脱离困境。源于古代武侠故事,也常用来形容勇敢、义气、乐于助人的人。其近义词有见义勇为、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勇往直前等。反义词为见死不救、袖手旁观、畏缩不前。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仅口头支持、非正义行为、过于暴力等。该成语在表达勇敢助人、义薄云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抱不平
抱不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o bù píng,含义是为受冤屈或受欺负的人出面辩解或打抱不平。源于古代社会不公之事,人们为受害者出面维护公正逐渐形成的成语。近义词包括仗义执言、伸张正义、见义勇为等,反义词为袖手旁观、欺压弱小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理解为单纯的打架斗殴或自身不公正待遇的发泄。例如,他看到朋友被欺负,立刻上前抱不平,为了正义而抱不平,不惜与恶势力抗争。
锄强扶弱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锄强扶弱”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文章详细解释了锄强扶弱指的是铲除强暴势力,保护弱小者,强调正义和公平。此外,文章还探讨了锄强扶弱的典故源于古代社会,是对社会不公和强弱不均的反抗和呼声。同时,提供了关于锄强扶弱的错误用法提示,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公正公平地维护社会正义。全文旨在传递锄强扶弱的精神,呼吁人们积极参与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打富济贫是什么意思
“打富济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 fù jì pín。其含义是强调社会公正和财富合理分配,批判社会不平等现象,通过对富人的打击和财富的重新分配来救济穷人。典故源于古代社会,成语也与均贫富、劫富济贫等词语有相似之处。“打富济贫”不应滥用,现实中应理性看待社会财富分配问题,通过法律和制度保障公平正义。例句表明其是一种正义行为,得到社会支持和认可。错误用法是将其视为暴力的手段或行为。
打抱不平是什么意思
打抱不平是指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主动站出来帮助受委屈的一方,维护正义。其源于古代社会不公,勇敢站出来为弱者说话维护正义的行为。打抱不平的近义词有仗义执言、见义勇为等。反义词包括见利忘义、欺压良善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具体语境和避免错误用法,如滥用和与个人恩怨混淆。该成语体现了正义感和积极的社会态度。
摧折豪强是什么意思
“摧折豪强”是一个成语,意思为打压、摧毁那些强横、欺压弱小的人或势力,以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对豪强大族的打击和压制行为。其典故出处较多,在《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均有记载。使用“摧折豪强”时需恰当,避免在不当场合使用或误解成语含义。该成语在表达打击强权、维护社会公正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刬恶锄奸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刬恶锄奸”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给出相关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该成语意为铲除邪恶、消灭奸臣,源自古代中国,象征着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常被用来形容正义力量能够战胜邪恶势力的行为。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恰当,不可随意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