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抱不平
读音
dǎ bào bù píng
含义
“打抱不平”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打”“抱”“不”“平”四个字组成。
- 打:此处指“采取行动”或“干预”。
- 抱:意为“心怀”“持有”。
- 不平:指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
整体含义是指见到不公平的事情时,主动站出来主持公道,帮助受欺负的人。
典故
-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鲁智深在酒楼听到金翠莲被恶霸郑屠欺压,愤而出手相助,最终三拳打死镇关西,是典型的“打抱不平”行为。 - 《三侠五义》中的展昭
展昭路见百姓受恶霸欺凌,拔刀相助,展现了侠义精神。 - 民间故事“包公断案”
包拯不畏权贵,公正执法,为百姓伸张正义,也被视为“打抱不平”的典范。
近义词
-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去做。
- 拔刀相助:形容在危急时刻出手帮助他人。
- 仗义执言:秉持正义,敢于说公道话。
- 扶危济困:帮助处于危难中的人。
反义词
- 袖手旁观:冷眼旁观,不插手帮助。
- 见死不救:看到他人遇险却不施救。
- 助纣为虐:帮助坏人做坏事。
- 明哲保身:只顾自己安全,不关心他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看到同学被欺负,立刻打抱不平,告诉老师。
- 小学高年级:他性格正直,经常为受委屈的同学打抱不平。
- 初中:古代侠客常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打抱不平是他们的信条。
- 高中:鲁迅先生用笔杆子为弱者打抱不平,揭露社会的黑暗。
- 大学及以上:律师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打抱不平精神。
- 日常口语:你别怕,这事我帮你打抱不平!
- 文学作品:他天生一副侠义心肠,最爱打抱不平。
- 新闻报道:志愿者为农民工讨薪,展现了打抱不平的精神。
- 历史故事:包拯一生清廉,专为百姓打抱不平。
- 影视台词:“我这个人最看不惯欺负人的事,今天必须打抱不平!”
- 寓言故事:小兔子见小羊被狼欺负,勇敢站出来打抱不平。
- 社会评论:现代社会需要更多敢于打抱不平的人。
- 演讲引用:我们要学习英雄人物打抱不平的精神。
- 议论文素材:打抱不平不仅是个人品德,也是社会正义的体现。
- 童话故事:小精灵帮助受欺负的小动物打抱不平。
- 广告语:正义从不缺席,我们为你打抱不平!
- 法律案例:律师免费为贫困家庭打官司,真正做到了打抱不平。
- 校园生活:班长总是为同学打抱不平,深受大家喜爱。
- 职场场景:老员工为新同事打抱不平,反对不公平待遇。
- 国际新闻:人权组织为受压迫群体打抱不平,呼吁公平对待。
错误用法
- 用于个人恩怨:
❌ 他因为和同事有矛盾,故意打抱不平去告状。(错误:打抱不平是主持公道,不是报复。) - 用于商业竞争:
❌ 这家公司为了打击对手,假装打抱不平举报对方。(错误:动机不纯,不属于正义行为。) - 滥用武力:
❌ 他看到有人吵架,直接上去打抱不平,结果把人打伤了。(错误:打抱不平不等于暴力解决。) - 误解为抱怨:
❌ 她整天打抱不平,说老板偏心。(错误:打抱不平是行动,不是口头抱怨。) - 用于无关小事:
❌ 他因为朋友没分到糖果,就跑去打抱不平。(错误:过于小事化,不符合成语的严肃性。)
“打抱不平”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但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和方式,避免滥用或误解其真正含义。
你可能感兴趣
抱不平
抱不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o bù píng,含义是为受冤屈或受欺负的人出面辩解或打抱不平。源于古代社会不公之事,人们为受害者出面维护公正逐渐形成的成语。近义词包括仗义执言、伸张正义、见义勇为等,反义词为袖手旁观、欺压弱小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理解为单纯的打架斗殴或自身不公正待遇的发泄。例如,他看到朋友被欺负,立刻上前抱不平,为了正义而抱不平,不惜与恶势力抗争。
锄强扶弱
本文介绍了成语“锄强扶弱”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文章详细解释了锄强扶弱指的是铲除强暴势力,保护弱小者,强调正义和公平。此外,文章还探讨了锄强扶弱的典故源于古代社会,是对社会不公和强弱不均的反抗和呼声。同时,提供了关于锄强扶弱的错误用法提示,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公正公平地维护社会正义。全文旨在传递锄强扶弱的精神,呼吁人们积极参与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抱打不平
抱打不平是一个源于古代典故的词汇,读音为bào dǎ bù píng。它表示看到不公正的事情会挺身而出,帮助弱小的一方,使正义得以伸张,体现了一种勇敢、正义、有担当的精神。抱打不平的典故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精神。其近义词有仗义执言、见义勇为、义不容辞、侠肝义胆等。反义词则包括视若无睹、明哲保身、见利忘义等。抱打不平时应根据情况适度而为,避免滥用场合、以暴制暴或将其作为个人炫耀的手段。正确的抱打不平应是出于内心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而行动的。在社会中,应该积极倡导抱打不平的精神,让正义得到伸张。
剗恶锄奸
文章介绍了成语“剗恶锄奸”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彻底铲除凶狠的邪恶势力,扫清社会上的坏人和邪恶行为,是对于正义力量的期望和呼唤。其近义词包括铲除邪恶、肃清奸佞等,反义词为姑息养奸、纵容邪恶等。文章还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应结合具体语境恰当地运用。
除暴安良
除暴安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ú bào ān liáng。其含义是清除凶暴势力,安定社会秩序,保护善良的人民,强调社会正义和秩序的重要性。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动荡、暴行横行的时期,英勇的官员和侠士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而行动。除暴安良的近义词包括平息暴乱、安定社会、惩恶扬善等。反义词为放纵暴徒、社会动荡、为非作歹等。文章还提到了除暴安良的错误用法,包括使用不当的场合和滥用或误用成语含义。例句展示了除暴安良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打富济贫是什么意思
“打富济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 fù jì pín。其含义是强调社会公正和财富合理分配,批判社会不平等现象,通过对富人的打击和财富的重新分配来救济穷人。典故源于古代社会,成语也与均贫富、劫富济贫等词语有相似之处。“打富济贫”不应滥用,现实中应理性看待社会财富分配问题,通过法律和制度保障公平正义。例句表明其是一种正义行为,得到社会支持和认可。错误用法是将其视为暴力的手段或行为。
摧折豪强
“摧折豪强”是一个成语,意思为打压、摧毁那些强横、欺压弱小的人或势力,以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对豪强大族的打击和压制行为。其典故出处较多,在《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均有记载。使用“摧折豪强”时需恰当,避免在不当场合使用或误解成语含义。该成语在表达打击强权、维护社会公正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拔刀相助
“拔刀相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dāo xiāng zhù。该成语形容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或脱离困境。源于古代武侠故事,也常用来形容勇敢、义气、乐于助人的人。其近义词有见义勇为、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勇往直前等。反义词为见死不救、袖手旁观、畏缩不前。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仅口头支持、非正义行为、过于暴力等。该成语在表达勇敢助人、义薄云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黜邪崇正
黜邪崇正的读音为chù xié chóng zhèng,意指去除邪恶,崇尚正直,强调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源于古代道德教化,这一成语是人们对正直品德和道德追求的信仰。其近义词包括扶正祛邪、抑恶扬善等,反义词为纵容邪恶、偏颇不正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搭配及避免滥用。例句中展示了黜邪崇正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帮虎吃食
帮虎吃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āng hǔ chī shí。它的含义是帮助恶人做坏事或在危险情况下助纣为虐。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虎吃食”的习俗。帮虎吃食常用来形容那些明知对方是恶势力却仍助其作恶的行为,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和不理智。近义词包括助纣为虐、火上浇油等。反义词包括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说明该成语的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