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打边鼓”详解
读音
dǎ biān gǔ
含义
“打边鼓”原指在戏曲或乐队演奏时,鼓手在一旁敲击边鼓,起到辅助作用。后来引申为在别人说话或做事时,从旁帮腔、附和或煽动,使事情更加顺利或激烈。
- 打:敲击、击打。
- 边鼓:指鼓的边缘部分,敲击时声音较轻,常用于伴奏。
- 整体含义:比喻在别人说话或行动时,从旁助势或煽动。
典故
- 戏曲伴奏:在古代戏曲表演中,鼓手除了敲击主鼓外,还会适时敲击边鼓,以增强节奏感或烘托气氛。后来人们用“打边鼓”形容在一旁帮腔的行为。
- 《红楼梦》:在《红楼梦》中,贾琏的小厮兴儿在背后议论王熙凤时,说:“我们二爷在外头,她还要打边鼓呢。”意思是王熙凤在背后推波助澜,使事情更复杂。
近义词
- 敲边鼓:与“打边鼓”意思相同,指从旁助势或煽动。
- 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的发展,多指坏事。
- 火上浇油:比喻使矛盾或情绪更加激烈。
- 煽风点火:暗中鼓动别人做坏事或使矛盾激化。
反义词
- 息事宁人:平息争端,使事情缓和。
- 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不参与也不干预。
- 冷眼旁观:冷静观察,不介入其中。
- 按兵不动:保持原有状态,不采取行动。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和小红吵架时,小刚在一旁打边鼓,让事情变得更糟。
- 老师批评小华时,小强还在旁边打边鼓,结果也被罚站了。
-
小学高年级:
- 妈妈批评弟弟时,爸爸不但不劝解,反而打边鼓,结果弟弟更生气了。
- 班长在调解同学矛盾时,最讨厌有人在旁边打边鼓。
-
初中:
- 辩论赛上,对方辩手发言时,他的队友不断打边鼓,试图影响评委的判断。
- 老师正在教育犯错的学生,其他同学不应该打边鼓,而应该帮忙劝解。
-
高中及以上:
- 在谈判过程中,对方律师不断打边鼓,试图干扰我方的思路。
- 社交媒体上,有些人喜欢在争议话题下打边鼓,加剧对立情绪。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主动参与”:
- ❌ 错误例句:这次活动他积极参与,一直在打边鼓。(正确应为“他一直在帮忙”)
- ❌ 错误场景:形容某人主动承担主要任务时用“打边鼓”。
-
误用为“默默支持”:
- ❌ 错误例句:她虽然不说话,但一直在打边鼓支持我。(正确应为“默默支持”)
- ❌ 错误场景:形容低调支持时用“打边鼓”,该词带有煽动或帮腔的意味。
-
误用为“独立行动”:
- ❌ 错误例句:他一个人完成了任务,没有打边鼓。(正确应为“没有依靠别人”)
- ❌ 错误场景:形容独自做事时用“不打边鼓”,不符合成语本义。
“打边鼓”通常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
不甘后人
“不甘后人”是一个成语,意为不愿落后于他人,具有进取心,追求卓越。其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强调名次和排名的重要性。该成语的典故以《史记》中项羽与刘邦的故事最为人们所熟知。此外,“不甘后人”的近义词有勇往直前、力争上游等,反义词为自暴自弃、甘居人后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正确使用该成语,注意避免错误的用法,如用词不当、误用对象、搭配不当和语境不符。该成语充分表达了人们的进取心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高下在心是什么意思
“高下在心”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āo xià zài xīn。它的含义指一个人的心思、想法、态度等的高低、优劣、好坏都在自己的心中,强调个人主观意识和内心状态对行为和判断的影响。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表达了人们内心对于事物的高下判断和态度,是中华文化中一种深刻的内心体验和认识。其近义词包括“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意在言外”等,反义词有“漠不关心”、“无动于衷”、“随心所欲”等。在日常用法中,需要注意避免用于描述表面现象或无关紧要的事情,避免与原意相反或扭曲原意的使用,以及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或误用为其他成语。例如,在描述一个人对事情的态度或决策时,可以使用“他高下在心,对于比
持正不阿
持正不阿是一个成语,意思为坚持正义,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向邪恶势力屈服。该成语源于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形容人正直无私、刚强不屈。其近义词有刚正不阿、公正无私等,反义词包括偏袒护短、徇私舞弊等。持正不阿的人在工作中能坚守正义立场,不畏权势,确保公正和透明,赢得尊重和信任。但需注意避免将其用于形容过于刻板、不知变通的情况。
执迷不误是什么意思
执迷不误的读音执迷不误的读音为 zhí mí bù wù,其中zhí为第二声,mí为第二声,bù为第四声,wù为第四声。执迷不误的含义执迷不误的含义是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其中,“执迷”表示固执地迷恋或坚持错误的事物或观念,“不误”则表示没有认识到错误或没有改正错误。整体上,该成语形容一个人对错误的认识或行为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劝告或正确的观点。执迷不误的典故执迷不误的典故源于古代,其中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固执的农夫。这个农夫在田里耕作时,一直坚持用一种古老的方法耕种,不愿意尝试新的耕种方法。尽管他的邻居们告诉他新的方法可以带来更好的收成,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最终,他的田地收成不好,但他仍
傲骨嶙嶙
本文介绍了形容词短语“傲骨嶙嶙”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傲骨嶙嶙形容人的性格或气质刚毅不屈,有骨气。文章还指出该成语的误用情况,如描述非正面场合、与其他词语混淆以及滥用于描述外在形象。正确理解和使用傲骨嶙嶙,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人的性格和品质。
大功告成是什么意思
“大功告成”是一个成语,拼音为dà gōng gào chéng,意味着巨大的工程或任务顺利完成。这个成语最早源于古代的军事和工程领域,现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它的含义是某项工作或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并圆满结束。其近义词包括“圆满成功”、“功德圆满”等,反义词有“功亏一篑”、“半途而废”等。在使用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语境,避免滥用或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
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èn huǒ dǎ jié”,意指利用他人的困难或危机获取自己的利益。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战争和劫掠行为,常用来形容在他人遇到困难时谋取私利的行为。趁火打劫的近义词包括落井下石、乘人之危和坐收渔利等。反义词为雪中送炭、见义勇为和乐于助人等。使用趁火打劫时要根据具体语境,避免误用和滥用。在困难时期,应该互相帮助,而不是趁火打劫。
出师不利
“出师不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ū shī bù lì,形容在开始行动或执行任务时遭遇不顺利的情况。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出征作战,有时即使做了充分准备仍可能出现不利情况。近义词包括初战失利、败北之始等,反义词有一帆风顺、顺顺利利等。误用此成语的情况包括认为其表示个人天赋或能力的不足,以及与“注定失败”等同使用。正确理解和使用“出师不利”,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事情开头的挫折和困难。
不避艰险
“不避艰险”的读音为bù bì jiān xiǎn,意指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不退缩、勇往直前。该成语用于形容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担重任的人。其典故来源于《汉书·项籍传》中项羽的勇猛表现,以及岳飞在抗击金兵时的英勇事迹。不避艰险的近义词有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等,反义词有畏缩不前、退避三舍等。使用不避艰险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形容轻松场合或误用为其他近义词的含义。该成语强调了面对困难和危险的勇气和决心。
传闻异辞
“传闻异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uan wén yì cí,含义为不同的传闻有不同的说法或解释。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籍和历史故事,用来形容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或来源的描述和解释可能存在差异或出入。其近义词包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执一词等,反义词为众口一词、一致公认。在使用中,应避免滥用场合和混淆概念等错误用法。文章中的例子展示了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说法,体现了传闻异辞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