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动辄得咎」详解
读音
dòng zhé dé jiù
含义
- 动:行动,做事。
- 辄:就,总是。
- 得:受到。
- 咎:责备,责难。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受到指责或批评,处境艰难,稍有不慎就会被怪罪。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因直言进谏,多次被国君责罚,他的朋友感叹他“动辄得咎”,形容他即使出于好意,也总是被怪罪。 - 《后汉书·范滂传》:
东汉名士范滂因刚正不阿,屡次得罪权贵,最终被诬陷下狱。他的遭遇被形容为“动辄得咎”,意指正直之人反而容易遭受无端指责。 - 韩愈《进学解》: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文章中自嘲:“动辄得咎,跋前踬后。”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上屡屡受挫的无奈。
近义词
- 左右为难:无论怎么做都会遇到困难。
- 进退维谷:前进或后退都陷入困境。
- 举步维艰:每走一步都很困难。
- 寸步难行:形容处境极其艰难。
反义词
- 游刃有余:形容做事轻松自如,毫不费力。
- 得心应手:做事顺手,不受阻碍。
- 一帆风顺:比喻事情顺利,没有阻碍。
- 如鱼得水:形容环境适合,做事顺利。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不小心打翻了水杯,妈妈批评他,他觉得自己“动辄得咎”。
- 老师总是批评小华,他觉得做什么都会被说,真是“动辄得咎”。
-
小学高年级:
- 小美在班上总是被同学挑毛病,她觉得自己“动辄得咎”。
- 爸爸对弟弟要求很严格,弟弟觉得“动辄得咎”,做什么都不对。
-
初中:
- 他在公司里小心翼翼,却还是“动辄得咎”,让他压力很大。
- 班长管理班级时,有些同学不服管,让他觉得“动辄得咎”。
-
高中:
- 在严格的家庭环境中,他“动辄得咎”,连呼吸都像犯错。
- 职场新人常常“动辄得咎”,需要时间适应规则。
-
大学及以上:
- 在官僚体系里,做事“动辄得咎”,创新变得异常困难。
- 他的提案屡屡被否决,感觉“动辄得咎”,渐渐失去信心。
错误用法
-
误用为“经常犯错”:
- ❌ 他考试总是粗心,“动辄得咎”。(正确应为“屡屡犯错”)
- ❌ 小张做事马虎,“动辄得咎”。(正确应为“经常出错”)
-
误用为“容易成功”:
- ❌ 他能力很强,“动辄得咎”,总能完成任务。(完全相反的意思)
-
误用为“行动迅速”:
- ❌ 他做事雷厉风行,“动辄得咎”。(与成语含义无关)
-
误用为“受到表扬”:
- ❌ 老师很喜欢他,他“动辄得咎”。(完全错误,应为“备受青睐”)
总结:“动辄得咎”强调因环境或他人苛刻而屡受指责,而非自身犯错或能力问题,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吹毛求瑕
吹毛求瑕是一个成语,拼音为chuī máo qiú xiá。它的含义是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挑剔和批评,强调对事物完美性的追求和对细节的极度关注。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工匠对自己作品的高要求,强调追求完美和细节的精神。吹毛求瑕的近义词包括吹毛求刺、锱铢必较等,反义词则为宽大为怀、粗枝大叶等。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该成语常用来形容对工作、事物要求严格,追求极致完美的人。
逾次超秩是什么意思
逾次超秩的读音逾次超秩,读音为yú cì chāo zhì。逾次超秩的含义“逾次超秩”是一个成语,指的是超越常规的次序或等级。其中,“逾”表示超过,“次”指的是次序,“超”也是表示超越的意思,“秩”则指等级。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某人或某事物超越了正常的次序或等级,达到了更高的位置或状态。逾次超秩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在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严格,逾越次序或等级被视为不轨之举。因此,“逾次超秩”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不按常规出牌、敢于突破常规、追求更高目标的人或事物。逾次超秩的近义词越级晋升突飞猛进破格提拔超凡脱俗出类拔萃以上这些词语都带有一定的超越、突破常规
吹毛索瘢
本文介绍了成语“吹毛索瘢”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等。该成语指的是故意挑剔毛病,寻找细微瑕疵或错误,常用来形容人过于苛责、对事物要求严格的特点。其典故源于古代医学的解剖和针灸技术。使用时应避免不当场合、误用为贬义或中性词义,以及滥用举例或过度解释典故。
好为人师
“好为人师”是一个成语,形容喜欢以教育者或指导者自居,不尊重他人观点和经验,在并不具备相应知识或经验的情况下也喜欢发表意见或建议。这种行为往往会引起他人的反感或不满。其典故源于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心态被扭曲,以及孟母对儿子的教导告诫。近义词有指手画脚、妄自尊大等。反义词汇如虚心学习、不耻下问、谦逊有礼等。错误用法包括滥用指导权、忽视他人感受、过度自以为是等。文章通过举例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吹毛索垢
吹毛索垢是一个成语,发音为chuī máo suǒ gòu。它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挑剔和批评,强调对事物的高度敏感和挑剔态度。该成语源于古代宫廷文化,最早出自《晋书·慕容超传》。吹毛索垢的近义词有吹灰求疵、鸡蛋里挑骨头、锱铢必较,反义词包括粗枝大叶、宽宏大量、大度包容。使用时需避免过度挑剔和苛责他人,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适度使用。该成语在形容对事物要求严格、注重细节的场景中常见。
从俗浮沉
本文介绍了成语“从俗浮沉”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或事物随着社会风气或流行趋势而变化,没有自己的主见或立场。文章还提醒读者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和滥用,以确保表达准确。
称赏不已
“称赏不已”是一个表示对某事或某人赞赏到了极点的成语,读音为chēng shǎng bù yǐ。其表示持续不断的称赞,源于古代对才子的赞赏。近义词有赞赏有加、赞不绝口等。反义词为嗤之以鼻、漠不关心等。该成语使用需注意搭配得当,不滥用,不用于贬义语境。在实际语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于音乐会、电影、工作表现等场合。
丢三拉四
“丢三拉四”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马虎,容易遗漏或忘记某些事情。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做事不细心,容易犯错或遗漏重要的事情。典故可能源于日常对马虎行为的描述。近义词如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等,反义词如一丝不苟、细心周到。使用时有特定语境,不应泛化或误用。例如,不能用来形容物品本身。
打狗看主
“打狗看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 gǒu kàn zhǔ。它的含义是处理事情时要考虑到对方的背景或关系,不要轻易得罪他人。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多个版本故事,其中一个与明朝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有关。打狗看主的近义词有顾及主人、考虑背景、权衡利弊等。反义词包括无视背景、不顾后果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适用场景,避免错误用法,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将其用于形容对弱者的欺凌或轻视。在与人相处、处理事情时,我们要学会打狗看主,尊重对方背景和关系,避免因冲动做出错误的决定。
东央西浼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央西浼”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是形容到处央求别人帮忙或给予支持,出自古代民间故事。东央西浼的近义词包括恳求、哀求、乞求、请求、求助等,反义词为拒绝、冷淡、漠视、忽视、置之不理等。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应用场景,同时提醒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要注意避免错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