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心忍性

动心忍性:磨砺意志的智慧成语

读音

dòng xīn rěn xìng

含义

  • 动心:触动内心,使心灵受到震撼或激励。
  • 忍性:克制本性,磨练坚韧的品格。
  • 整体含义:指通过外界的考验或内心的克制,使意志更加坚定,性格更加坚韧。

这个成语强调在逆境中锤炼心志,培养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典故

  1.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认为,一个人要承担重任,必须经历磨难,使内心受到触动,性格变得坚韧。
  2.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灭吴复国,正是“动心忍性”的典范。
  3. 《资治通鉴》
    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面对兄弟相残的悲痛,仍能克制情绪,励精图治,体现了“动心忍性”的智慧。

近义词

  1. 卧薪尝胆: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2. 忍辱负重: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3. 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4. 百折不挠:无论经历多少挫折都不屈服。

反义词

  1. 心浮气躁:内心浮躁,缺乏耐心。
  2. 意志薄弱:容易受外界影响,缺乏坚持力。
  3. 放纵任性:不加约束,随心所欲。
  4. 半途而废: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考试没考好,但他没有哭,而是更加努力学习,真是“动心忍性”啊!
  2. 小学高年级:运动员每天刻苦训练,即使受伤也不放弃,这就是“动心忍性”的精神。
  3. 初中:面对同学的嘲笑,他选择默默努力,最终用成绩证明了自己,展现了“动心忍性”的品格。
  4. 高中: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她每天学习到深夜,用“动心忍性”的态度迎接挑战。
  5. 大学:创业路上充满艰辛,但他始终“动心忍性”,最终带领团队走向成功。
  6. 职场:新员工面对领导的严厉批评,没有气馁,而是“动心忍性”,不断提升自己。
  7. 历史人物:司马迁遭受宫刑之辱,仍坚持完成《史记》,堪称“动心忍性”的典范。
  8. 体育竞技: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仍咬牙坚持,体现了“动心忍性”的体育精神。
  9. 家庭教育:父母教育孩子要“动心忍性”,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
  10. 社会现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护人员“动心忍性”,坚守岗位。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动心任性”
    ❌ 他做事总是随心所欲,真是“动心忍性”。(正确应为“放纵任性”)
  2. 误用于形容轻松愉快的事
    ❌ 周末去游乐园玩得很开心,真是“动心忍性”。(与成语含义不符)
  3. 误用于形容短暂的情绪波动
    ❌ 她今天心情不好,但很快就调整过来了,真是“动心忍性”。(应指长期磨练)
  4. 误用于贬义
    ❌ 他明明做错了事,还“动心忍性”地狡辩。(成语不含贬义)

“动心忍性”是一个充满力量的成语,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成长往往伴随着磨砺,而坚韧的品格正是在挑战中锻造出来的。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韩信胯下之辱诗词

描写韩信胯下之辱诗词(第1篇)描写韩信胯下之辱的古诗词并不多见,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历史故事和诗词创作的角度出发,创作或摘录一些相关的诗词。以下是我为您准备的一篇包含古诗词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的文章:胯下之辱赋一、诗文《忍辱记》汉朝风骨韩信强,胯下之辱志气藏。忍得一时世间笑,方显英雄本色长。《忍辱行》昔日韩信受辱胯,忍痛负重志气大。终日磨砺心如铁,一朝功成天下夸。二、作者与朝代上述两首诗的作者与朝代并不详实,但它们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是对韩信胯下之辱的文学化描述。三、解析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生平事迹被广泛传颂。其中,“胯下之辱”是韩信早年经历的一段艰难时光。据传,韩信年少时

描写坚强的古诗词名句

描写坚强的古诗词名句(第1篇)《描写坚强的古诗词名句解析》一、开篇语在中国古诗词中,对坚强的描绘和赞颂层出不穷。诗人们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面貌。本文将精选几首饱含坚强之意的古诗词名句,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二、古诗篇(一) 杜荀鹤《题黄山月》原文:危岩险壁月照斜,岩壁万丈生草木。世间奇志终不变,顽石独立壮身骨。作者:杜荀鹤(唐)朝代:唐代解析:诗人借景生情,用月亮与坚硬的岩石相辅相成,展现出坚定不移的决心与坚强的意志。(二)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

描写菊精神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菊精神的古诗词,从五篇不同角度分析了古代文人墨客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这些诗词通过描绘菊花的形象和特点,表达了高洁、坚韧的品格,以及淡泊名利、不媚俗不屈服的情怀。同时,介绍了菊花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诗词的赏析,可以汲取力量和启示,为生活增添一份高洁与坚韧的品质。

毛主席描写梅花古诗词

毛主席描写梅花古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毛主席笔下的梅花古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卜算子·咏梅》作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二、朝代及解析《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是他在不同时期多次咏梅的代表之作。此诗以梅花的坚韧和傲骨为象征,表现了毛主席对梅花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民族气节的自豪。在诗中,毛主席用简洁的词句勾勒出梅花的形象,通过对梅花不畏风霜雨雪、在寒冬中独自开放的描绘,展现出梅花傲骨铮铮的品格。三、诗词内容详解第一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经历了风雨和飞雪的洗礼

傲雪欺霜

傲雪欺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ào xuě qī shuā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其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作品,通过自然界的严寒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傲雪欺霜的近义词包括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刚毅坚强等。反义词有软弱无力、屈服投降、脆弱易碎等。在用法上,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和态度,需避免误用。例如,她在寒风中傲雪欺霜地站立,任凭风雨考验,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总之,傲雪欺霜展现了面对困难时的坚强与高傲态度。

使性掼气是什么意思

使性掼气的读音读音:shǐ xìng guàn qì标注拼音:shǐ-xìng-guàn-qì使性掼气的含义“使性掼气”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格急躁、容易发脾气、不讲理或者任性妄为的行为。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情绪激动时,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一种无理取闹、蛮横无礼的态度。使性掼气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中,“使性”指的是放纵自己的性情,“掼气”则是一种粗鲁、蛮横的行为。这个成语可能源于古代人们对某种不讲理、任性妄为的行为的描述,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成语。使性掼气的近义词任性妄为脾气暴躁蛮横无理恣意妄为无理取闹使性掼气的反义词温

抱火卧薪

抱火卧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o huǒ wò xīn。这个成语意味着处于极度危险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事故,比喻人的行为或环境危险至极,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其典故源自古代寓言中的火灾事故。抱火卧薪的近义词有危如累卵、险象环生等。反义词为安然无恙、稳如磐石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抱火卧薪的错误用法示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极度危险的环境或行为,需引起注意。

枕戈饮胆是什么意思

枕戈饮胆的读音枕戈饮胆,读音为 zhěn gē yǐn dǎn。枕戈饮胆的含义“枕戈饮胆”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抱持着强烈的决心和意志。其中,“枕戈”指的是以兵器为枕,表示随时准备战斗;“饮胆”则是指以苦胆为饮,形容人自勉自励,不忘所受的耻辱和苦难。枕戈饮胆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之间发生了战争,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被迫向吴国称臣。为了保存越国的实力,勾践忍辱负重,在吴国过着奴隶般的生活。他时刻不忘所受的耻辱和苦难,每天晚上都以兵器为枕,以苦胆为饮,以此来激励自己报仇雪恨。最终,勾践成功地击败了吴国,实现了自己的复仇之愿。此外,该成语

改容易貌

改容易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ǎi róng yì mào,意味着改变原来的样子或形态。该成语来源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反映了改变形态达成目标的智慧和策略性。改容易貌也有近义词如改头换面、改弦易辙等,反义词为原封不动、一成不变等。使用改容易貌时要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滥用于无关场合,以及与其他词语混淆。文章提供了多个改容易貌的例句以作参考。

盖不由己

本文介绍了成语"盖不由己"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某事情的发生或某种情况并非出于个人本意或意志,常用来形容无法抗拒的力量或不可预测的事件。文章同时给出了在不同场合下的用法示例,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该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