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跋扈:一个形容嚣张跋扈的成语
读音
fēi yáng bá hù
含义
- 飞扬:原指旗帜飘扬,引申为放纵、不受约束。
- 跋扈:原指马不驯服,后比喻人蛮横霸道。
- 整体含义:形容人骄横放肆,目中无人,肆意妄为。
典故
- 《后汉书·梁冀传》:东汉权臣梁冀专权跋扈,皇帝称他为“跋扈将军”,最终被诛杀。
- 《北史·齐本纪》:北齐权臣高澄飞扬跋扈,最终被刺杀。
- 《资治通鉴》:唐代安禄山飞扬跋扈,最终发动叛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近义词
- 专横跋扈:形容人独断专行,蛮横无理。
- 目中无人:形容人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 不可一世:形容人狂妄自大,自以为无人能及。
- 横行霸道:形容人肆意妄为,欺压他人。
反义词
- 谦逊有礼:形容人谦虚谨慎,待人礼貌。
- 温文尔雅:形容人文雅有修养,不骄不躁。
- 平易近人:形容人态度和蔼,容易接近。
- 低调内敛:形容人不张扬,稳重踏实。
例句
- 小学低年级:那个高年级的学生总是飞扬跋扈,欺负小同学。
- 小学高年级:班上的小霸王仗着家里有钱,整天飞扬跋扈,同学们都很讨厌他。
- 初中:历史上许多权臣飞扬跋扈,最终都没有好下场。
- 高中:某些官员飞扬跋扈,滥用职权,最终被法律严惩。
- 大学及以上:在职场中,飞扬跋扈的领导往往难以赢得下属的真心支持。
- 文学作品:小说里的反派角色飞扬跋扈,最终被正义击败。
- 新闻报道:某富二代因飞扬跋扈,当街打人,引发社会谴责。
- 历史评论:古代许多权臣飞扬跋扈,最终身败名裂。
- 影视台词:“你以为有钱就能飞扬跋扈?法律不会放过你!”
- 社会评论:现代社会不容忍飞扬跋扈的行为,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
- ❌ “他在球场上飞扬跋扈,带领球队获胜。”(应为“气势如虹”)
-
形容动物或自然现象:
- ❌ “这匹马飞扬跋扈,难以驯服。”(可用“桀骜不驯”)
-
形容性格活泼:
- ❌ “她性格飞扬跋扈,很受大家欢迎。”(应为“开朗活泼”)
-
形容工作能力强:
- ❌ “他做事飞扬跋扈,效率很高。”(应为“雷厉风行”)
总结:“飞扬跋扈”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专横跋扈是什么意思
专横跋扈的读音专横跋扈的拼音为:。专横跋扈的含义“专横跋扈”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行事专断、蛮横,且傲慢不驯、不可一世的态度。其中,“专横”表示独断专行、不讲理;“跋扈”则表示傲慢不驯、放肆无忌。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权力过大、任性妄为、不尊重他人的人。专横跋扈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官场和宫廷文化。在古代,一些权臣或贵族子弟,因为权势过大或家族地位显赫,往往行事专横跋扈,不讲规矩和法度。这些人的行为常常引起社会的反感,因此“专横跋扈”一词逐渐成为了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不尊重他人、肆意妄为的人。专横跋扈的近义词飞扬跋扈蛮横无理肆意妄为霸道无道独断专行这些词语都带有贬义色彩,用来形容那些
傲睨得志
傲睨得志的读音为"ào ní dé zhì",含义为一个人自高自大,傲慢地看待一切,最终实现愿望或目标,带有贬义色彩。该成语源于古代,典故可能因历史变迁难以考证。近义词如得意忘形、自命不凡等,反义词为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等。使用傲睨得志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误用。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发纵指使
发纵指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ā zòng zhǐ shǐ。该成语的含义是命令部下或他人行动,使其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源自《史记·项羽本纪》,用于形容指挥部下或他人的行动。其近义词包括指挥若定、操纵自如和调兵遣将等,反义词为放任自流、自由放任和自主决策。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使用、用错对象、滥用该成语以及与其他词语混淆。发纵指使在句子中的使用需要根据语境和需要,以准确表达意思。
跋扈自恣
本文介绍了成语“跋扈自恣”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通过举例说明其用法。该成语指人傲慢不羁,放肆无忌,任意妄为,不受约束,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通常带有贬义,用于形容不良行为或态度。错误用法包括用于形容艺术风格或文学创作,以及在正式场合使用可能给人留下不礼貌、不尊重的印象。
跋扈飞扬
本文介绍了成语“跋扈飞扬”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常见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人态度傲慢,气势嚣张,常带有贬义。文章还提供了相关例句,帮助理解该成语的使用场景。通过本文,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跋扈飞扬”这一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伐异党同
伐异党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á yì dǎng tóng,意为攻击排斥与自己不同的人,并结党营私。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思想派别的差异和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典故出处不明确,但可从历史文献中找到相关记载。伐异党同的近义词为排斥异己、结党营私等,反义词为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在政治斗争或学术研究中,伐异党同常被用于描述某些人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排斥异己的行为。然而,在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语境和用法,避免在正面场合或描述积极行为时使用,以免给人带来负面印象。
道寡称孤
道寡称孤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guǎ chēng gū。其含义源于古代,原形容地方偏僻、人迹罕至,后引申为自命清高、与众不同。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能与古代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有关。道寡称孤的近义词有独步天下、独树一帜等,反义词则为随大流、随波逐流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尤其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文章中提供了道寡称孤的例句及其错误用法的例子。
称孤道寡
本文介绍了成语“称孤道寡”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源于古代帝王自称的习惯,现多用来形容人自命不凡、自视过高的态度。文章还给出了正确使用与错误使用“称孤道寡”的例句,指出了在特定场合下使用该成语的不恰当性,如朋友聚会、社交媒体炫耀、团队合作等,以及在批评他人或文学作品中过度使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印象。
遁天妄行
遁天妄行的读音为dùn tiān wàng xíng,意指违背天理、胡乱行动或行事不切实际。该成语源于古代传说和故事,警示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敬畏天地。其近义词包括胡作非为、肆意妄为等,反义词则为循规蹈矩、奉公守法等。使用时需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该成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警示,提醒我们在行动中要顺应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
不可一世
“不可一世”是一个成语,发音为bù kě yī shì,表示人态度傲慢,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最早出自《新唐书》。其含义是形容某个人或势力自认为可以横行一世,无人能与之抗衡。其近义词包括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等,反义词为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等。然而,使用“不可一世”时需要避免错误用法,尤其是在描述产品或服务质量及态度方面。此外,“不可一世”带有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