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胎浊骨

凡胎浊骨

读音

fán tāi zhuó gǔ

含义

  • :平凡、普通。
  • :指身体、躯体。
  • :浑浊、不纯净。
  • :骨骼,象征人的本质。

整体含义:形容普通人平庸、世俗的本质,缺乏超凡脱俗的气质或能力。

典故

  1. 《西游记》:孙悟空嘲笑唐僧是“凡胎浊骨”,无法像他一样腾云驾雾、变化万千。
  2. 《红楼梦》:贾宝玉曾感叹自己“凡胎浊骨”,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向往超脱尘世的生活。
  3. 道教典籍:修道之人常以“凡胎浊骨”自谦,表示自己尚未修炼成仙,仍受肉身限制。

近义词

  1. 凡夫俗子:指普通人,缺乏特殊才能或境界。
  2. 庸庸碌碌:形容人平庸无能,无所作为。
  3. 俗不可耐:指言行举止过于世俗,缺乏高雅气质。
  4. 肉眼凡胎:比喻普通人眼光短浅,无法识别非凡之物。

反义词

  1. 仙风道骨:形容人超凡脱俗,有神仙般的气质。
  2. 超凡入圣:指超越凡俗,达到极高的境界。
  3. 出类拔萃:形容人才华出众,远超常人。
  4. 冰清玉洁:比喻人品高洁,不染世俗之气。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妈妈说我不是神仙,只是个“凡胎浊骨”的小孩,要好好学习。
    • 动画片里的神仙笑凡人“凡胎浊骨”,不会飞也不会变魔法。
  2. 小学高年级

    • 他虽然想当超人,但知道自己只是“凡胎浊骨”,只能靠努力。
    • 故事里的妖怪说:“你们这些凡胎浊骨,怎么能打败我?”
  3. 初中

    • 他总觉得自己“凡胎浊骨”,无法像天才那样轻松考满分。
    • 修道之人常说:“若不修炼,终是凡胎浊骨,难逃生死轮回。”
  4. 高中

    • 诗人感叹自己“凡胎浊骨”,无法像李白那样洒脱不羁。
    • 哲学家认为,人若沉迷欲望,便永远困于“凡胎浊骨”之中。
  5. 大学及以上

    • 在修仙小说中,主角起初“凡胎浊骨”,后来通过修炼脱胎换骨。
    • 艺术家追求超越“凡胎浊骨”的境界,创造不朽的作品。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赞美

    • ❌“他虽然是凡胎浊骨,但才华横溢。”(“凡胎浊骨”含贬义,不能用于夸奖。)
    • ❌“这位科学家凡胎浊骨,却做出了伟大发现。”(矛盾,应改为“看似普通”或“出身平凡”。)
  2. 误用于形容物品

    • ❌“这块玉雕凡胎浊骨,价值连城。”(不能形容物品,应形容人。)
  3. 误用于自夸

    • ❌“我虽是凡胎浊骨,但比神仙还厉害。”(语义矛盾,应避免。)
  4. 误用于客观描述

    • ❌“人类都是凡胎浊骨,无法长生不老。”(过于绝对,且带有贬低意味。)

总结:“凡胎浊骨”多用于自嘲或贬低他人,强调平庸世俗,不可用于褒义或中性语境。

凡胎浊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最狂傲的古诗词 李白苏轼等文人如何用诗句睥睨天下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狂傲的诗词及其解析,涵盖了李白、杜甫、辛弃疾、李煜、黄庭坚、朱熹、张九龄、张籍、高适、王之涣、韦庄等多位古代诗人的作品。这些诗词以狂傲为情调或情感特征,表达了诗人在不同时代的理想与抱负、痛苦与喜悦、挫折与胜利等多重情感体验。文章从不同角度解析了这些诗词的内涵,强调了狂傲不仅是对外在困难的挑战,更是一种内心的自信和坚韧,是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这些古诗词所蕴含的狂傲精神,鼓舞着人们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这种狂傲的精神去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实现人生的价值。

10首描写人生得意的经典诗词 春风得意马蹄疾等得志抒怀佳作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古诗词中描绘得志情感的篇章,涉及李白、杜甫、辛弃疾等多位著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得志者的豪情壮志和喜悦之情,如李白的《将进酒》描绘了得志者豪迈的情感,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则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得志者出猎的场景。除此之外,文章还通过引用陈著的《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刘禹锡的《竹枝词》等诗词,展示了得志时刻的喜悦和满足。同时,通过描绘山水之间的美景,表达了得志心境的开阔和对未来的期待。整篇文章以摘要的形式,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描写得志的诗词及其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飞升幻想 10首关于羽化登仙的经典诗作赏析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成仙和仙境的古代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列举多首描绘成仙和仙境的古诗词,并附上作者、朝代及解析,展现了诗人对于成仙和仙境的向往和追求。这些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这些诗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神秘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些古代诗词所传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仍然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通过欣赏和品味这些诗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哲学思考。

骖鸾驭鹤

本文介绍了成语“骖鸾驭鹤”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飞行或升仙,象征着超脱尘世,追求长生不老或超凡脱俗的境界,与道教文化有关。其近义词包括乘风破浪、飞黄腾达等,反义词则描述尘世中普通的生活状态。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强调了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的恰当性,避免错误使用。

凡夫俗子

本文介绍了成语"凡夫俗子"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普通平凡、没有特殊才能或地位的人,带有贬义色彩。其典故并不明确,但逐渐从古代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形成。此外,还介绍了该成语的错误和正确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避免给人消极或贬低的印象。

餐霞饮景

“餐霞饮景”是一个源自古代道家和隐士修行生活的成语,读音为cān yá yǐn jǐng,形容隐居山林,以天地为食,与自然为伴的生活方式,表达超脱尘世、追求自然与宁静的境界。其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修行者的传说。近义词包括“餐风饮露”和“隐居山林”等,反义词则是“繁华喧嚣”和“追名逐利”。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与自然环境和清静生活方式相关的情况,但在不恰当的语境中可能会被误用。例如描述吃饭的场景或与自然无关的活动等。正确使用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

超凡出世

文章介绍了“超凡出世”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意指超出尘世,超越平凡,形容人的思想、行为或成就达到非凡境界。它源于佛教、道教的超脱思想,常用来形容心灵达到更高境界的人。文章还提供了例句说明其用法,并指出在错误语境中使用可能会不恰当或误解含义。

释知遗形是什么意思

释知遗形的读音释知遗形的读音为shì zhī yí xíng。释知遗形的含义释知遗形,指放下知识,忘却形体。它强调的是一种超脱尘世、忘却自我、超越形体的境界,寓意着人们应该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释知遗形的典故释知遗形这一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道家或佛家的思想。在道家和佛家的修行中,常常强调要放下世俗的欲望和执念,忘却形体的存在,以达到心灵的超脱和自由。因此,释知遗形这一成语可以看作是这种修行理念的体现。释知遗形的近义词忘形:指忘记自己的形体,形容超脱尘世、忘却自我。忘我:指忘记自己的存在,形容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状态。忘情:指忘却情感、情感淡漠的状态。超然物外

超世绝俗

本文介绍了成语“超世绝俗”的拼音、含义及典故来源。该成语形容人的品德、行为等超凡脱俗,表达了极高的境界和与众不同之处。文章还列举了近义词和反义词语,并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应用场景。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中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整体上,该文章对于理解和使用成语“超世绝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超然绝俗

本文介绍了成语“超然绝俗”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与其相关的近义词与反义词,并给出了若干例句。该成语用于形容人的思想、行为或艺术作品的高雅脱俗,强调超越常人的境界和品位。文章还提醒读者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避免滥用该成语,应恰当地运用以描述某人或某物的超凡脱俗之处。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