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宪布令
读音
fā xiàn bù lìng
含义
“发宪布令”由四个字组成:
- 发:颁布、宣布。
- 宪:法令、法规。
- 布:发布、施行。
- 令:命令、政令。
整体含义指颁布法令、宣布政令,多用于形容统治者或权威机构正式发布法律或政策的行为。
典故
- 《尚书·周书》:
“发宪布令,以正四方。”——周王颁布法令,以规范天下秩序。 -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发宪布令,而民不违。”——统治者发布法令,百姓遵守不违抗。 - 《韩非子·定法》:
“明主发宪布令,而境内莫敢不从。”——英明的君主颁布法令,全国无人敢不服从。
近义词
- 颁布法令:正式发布法律或政令。
- 宣示政令:公开宣布政策或命令。
- 立法施政:制定法律并推行政策。
- 号令天下:发布命令,使天下遵从。
反义词
- 废法乱纪:废弃法律,破坏纪律。
- 政令不通:政令无法有效传达或执行。
- 朝令夕改:政策频繁变动,缺乏稳定性。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国王发宪布令,让所有人都要爱护花草。
- 老师发宪布令,规定上课不能随便说话。
-
小学高年级:
- 政府发宪布令,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
- 校长发宪布令,要求全校学生每天锻炼半小时。
-
初中:
- 古代帝王发宪布令,以维护社会秩序。
- 新法规发宪布令后,交通违规现象明显减少。
-
高中:
- 立法机关发宪布令,完善了环境保护法。
- 发宪布令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
大学及以上:
- 宪法修订后,政府发宪布令,确保公民权利得到保障。
- 发宪布令的权威性直接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
错误用法
-
用于非正式场合:
- ❌ 妈妈发宪布令,要求我今晚必须写完作业。(家庭场景不宜用此成语)
- ❌ 班长发宪布令,明天全班大扫除。(班级管理不适用)
-
对象错误:
- ❌ 公司老板发宪布令,要求员工加班。(企业规章不宜用“发宪布令”)
- ❌ 网友发宪布令,呼吁大家节约用水。(个人行为不适用)
-
语义混淆:
- ❌ 他发宪布令,宣布自己今天不吃饭。(个人决定与法令无关)
- ❌ 发宪布令后,他心情很好。(成语不适用于情绪表达)
“发宪布令”通常用于正式、权威的政令或法律颁布场景,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府尹的古诗词诗词
描写府尹的古诗词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府尹的古诗词一、唐代杜甫《府尹贺冬日》:府尹威仪赫赫然,冬日暖阳照长安。玉阶金殿开明处,紫气东来满堂前。权衡天下无偏颇,恩泽满民有善缘。明朝旦日展宏图,声威震古千秋篇。作者:杜甫,朝代:唐代解析:这首诗描写了府尹的威严和权威,展现其在冬日里带领下的长安城繁荣景象,体现了其对国家的治理能力以及对百姓的恩泽。二、宋代陆游《府尹行》:府尹高坐白玉堂,百官罗列朝服张。文武百官皆拱手,威仪赫赫震四方。恩泽满民无怨声,政令如山不可当。权衡天下定国基,功名千古传四方。作者:陆游,朝代:宋代解析:此诗描绘了府尹在朝堂上的威严形象,以及其治理国家、恩泽百姓的功绩,展现
政令不一是什么意思
政令不一的读音政令不一的读音为:zhèng/lìng/bù/yī,其中zhèng、lìng、bù、yī分别对应着汉语拼音的四个音节。政令不一的含义“政令不一”是一个成语,意为政策和法令不统一、不一致。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政府或组织在执行政策或法令时,出现了不同的解释和执行方式,导致政策和法令的实施效果与初衷相差甚远。政令不一的典故“政令不一”的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四年》,当时齐国政治混乱,政令多变,导致人民无所适从。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政策和法令的不统一、不一致的情况。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典故也涉及到“政令不一”的概念,比如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策不统一,导致战争频繁;唐朝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
5分钟掌握"铎"字正确读音与古代文化内涵 从笔顺到组词全面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铎”的拼音、部首、笔顺及其含义。铎是一种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或战争时使用的大铃,又称为木铎、铃铎、振铎等。此外,铎也可以指挂在牛马颈下或屋檐下的小铃,或用于动词表示刺、啄等意思。
政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政”字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和详细解析。包括政治、政府、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家庭或团体的事务等含义,并探讨了政的字形和字义的关系,以及其作为姓名的使用。文章还提到了政治策略、法令、政策等相关内容,并涉及到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禁止令行
“禁止令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n zhì lìng xíng。其含义指有法必依,有令必行,强调法令的权威性和必须执行的态度。源于古代中国的法制思想,广泛应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近义词包括令行禁止、法令如山等,反义词则是违法乱纪等。在日常生活中的政府、工作、学校等场合,都应遵守“禁止令行”的原则。但需注意,该成语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可随意使用,更不能以之为借口滥用权力或进行不正当行为。
法的拼音
这是一篇关于“法”字的详细解析,包括其定义、含义、应用及背景等。文章介绍了“法”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如法律、佛教、法术等,并详细阐述了其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同时,也通过实例解释了“法”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如合法、犯法、方法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法”在姓氏、法国简称以及电容单位等方面的应用。总的来说,这是一篇全面而详尽的关于“法”字的解析文章。本文全面解析了“法”字的含义和用法,包括法律、佛教、法术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其在姓氏、法国简称和电容单位等方面的应用。文章通过实例详细阐述了“法”字的多种含义和演变过程,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详尽的关于“法”字的知识。
草靡风行
草靡风行的读音为cǎo mǐ fēng xí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发展势头强劲,如同狂风迅速蔓延。它源于古代对风势强劲的描述,典故可能与自然景象或文化传统有关。近义词如“风卷残云”和“势如破竹”,反义词如“风平浪静”。文章还给出了关于草靡风行的错误用法提醒。该成语在描述事物发展迅猛、势头强劲时十分生动。
金科玉律
本文介绍了成语“金科玉律”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金科玉律原指古代帝王所制定的重要法令,现常用来比喻不可改变的规定或规则,以及法律、法令条文的重要性和权威性。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随意使用、扩大使用范围、用于形容非正式规定等错误用法。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草偃风行
草偃风行的读音为cǎo yǎn fēng xíng,形容力量强大,影响深远,常用来描述某种势力、思想或风气的轻易接受和传播。该成语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可能与古代战争有关。其近义词有风靡一时、势如破竹等。反义词包括举步维艰、势均力敌等。使用草偃风行时需避免贬义或不当场合,需符合成语原本的含义。
逋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逋”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的含义解析。该字有逃亡、拖欠等含义,还包含了其作为动词和名词的用法。同时,文章还列举了一些与“逋”相关的词汇,如逋逃、逋欠、逋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