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靡风行:成语详解
读音
cǎo mǐ fēng xíng
含义
“草靡风行”由“草靡”和“风行”两部分组成:
- 草靡:草被风吹倒,形容顺从、屈服。
- 风行:像风一样迅速传播或影响广泛。
整体含义:形容政令、教化或某种风气迅速推行,百姓或众人纷纷响应,如同草随风倒一般自然顺从。
典故
- 《后汉书·张衡传》:
“政令草靡风行,百姓从之如流。”形容政令推行顺利,民众积极响应。 - 《晋书·杜预传》:
“教令草靡风行,远迩悦服。”指杜预的政令迅速推行,远近百姓欣然接受。 - 《宋史·王安石传》:
“新法初行,草靡风行,然终因民怨而废。”说明变法初期效果显著,但最终因弊端被废止。
近义词
- 令行禁止:命令一发布就执行,禁令一下达就停止。
- 雷厉风行:形容行动迅速,声势猛烈。
- 一呼百应:一声号召,众人响应。
- 风行草偃:风吹草倒,比喻道德教化深入人心。
反义词
- 政令不通:政策法令难以推行。
- 阳奉阴违:表面遵从,暗中违背。
-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统一。
- 举步维艰:行动困难,进展缓慢。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的教导像春风一样,同学们都认真听讲,真是草靡风行。
- 学校的新规定一宣布,大家立刻遵守,真是草靡风行。
-
小学高年级:
- 环保倡议发出后,全校同学积极参与,草靡风行,校园变得更干净了。
- 这项政策推行后,各地迅速落实,草靡风行,效果显著。
-
初中:
- 政府的新法规颁布后,各地严格执行,草靡风行,社会秩序明显改善。
- 他的演讲感染力极强,听众纷纷响应,可谓草靡风行。
-
高中:
- 这场改革初期草靡风行,但后来因利益冲突而停滞。
- 古代明君治国,政令草靡风行,百姓安居乐业。
-
大学及以上:
- 在企业管理中,若领导者威信足够,决策往往能草靡风行。
- 社会运动若能草靡风行,说明其理念符合大众需求。
错误用法
-
形容自然现象:
- ❌“台风过后,树木草靡风行。”(错误,成语不用于自然描写。)
-
形容个人行为:
- ❌“他跑步很快,草靡风行。”(错误,成语不用于形容速度。)
-
贬义使用:
- ❌“谣言草靡风行,导致社会恐慌。”(错误,成语多用于正面描述。)
-
对象错误:
- ❌“这部电影草靡风行,票房很高。”(错误,成语不用于文艺作品传播。)
总结:“草靡风行”多用于形容政令、教化或社会风气的迅速推行和广泛影响,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
你可能感兴趣
草偃风行是什么意思
草偃风行的读音为cǎo yǎn fēng xíng,形容力量强大,影响深远,常用来描述某种势力、思想或风气的轻易接受和传播。该成语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可能与古代战争有关。其近义词有风靡一时、势如破竹等。反义词包括举步维艰、势均力敌等。使用草偃风行时需避免贬义或不当场合,需符合成语原本的含义。
朝更暮改是什么意思
“朝更暮改”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变化无常,短时间内频繁改变的行为或政策,反映出不稳定性。典故源于古代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稳定,频繁调整政策和计划的情况。近义词如“变化多端”、“反复无常”,反义词如“一成不变”、“坚定不移”。使用时要确保理解其含义和适用场景,避免错误用法。
朝成暮徧是什么意思
朝成暮徧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āo chéng mù biàn,形容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进展或成果。其含义是在短时间内完成或普及某事。典故不明确,可能有长期语言使用中的逐渐形成的含义。近义词如立竿见影、日新月异、事半功倍、卓有成效等表示事物发展的快速或取得显著成效。反义词如旷日持久、事倍功半等表示事物发展缓慢或成效不佳。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描述长期过程或与其他成语混用。例句展示了朝成暮徧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令行如流是什么意思
“令行如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ìng xíng rú liú。该成语描述命令或政策一旦下达,就能迅速得到执行,形容执行力高效。其典故源于古代,强调命令对社会运行的重要性。近义词有政令畅通、雷厉风行等。反义词包括命令执行困难、效率低下等词语。使用时需注意上下文和语境的匹配,避免错误用法。例如,该团队/团队领导的执行力非常强,每次任务/决策都能迅速执行,真正做到了令行如流。
朝令夕改是什么意思
朝令夕改是一个成语,读音zhāo lìng xī gǎi,用来形容政策、法令或规定频繁变更,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典故源于古代治国理念,警示不要轻易更改已制定的政策或法令。近义词有反复无常、变化多端等,反义词有一成不变、稳定不变等。使用时要避免滥用、与“变化”混淆,以及用于自夸或贬低他人。文章详细解释了朝令夕改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弊绝风清
弊绝风清的读音为bì jué fēng qīng,意味着彻底消除弊端,风气变得清正廉洁。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对不良风气和弊端的整治,描述的是一个地方或组织中的不良现象已完全消除,风气清新正直。其反义词为贪污腐败、恶劣风气等。通过政策推动、管理加强等方式,实现弊绝风清的目标。然而,在用法上,弊绝风清应正确用于形容整体风气或环境,避免与贬义词语搭配或用于负面场合。正确的使用方式如:“在新政策的推动下,该地区实现了弊绝风清,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当的使用方式如:“他的行为虽然有些过激,但还算弊绝风清”,是不恰当的。
风行草靡是什么意思
风行草靡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ng xíng cǎo mǐ。该成语用于形容在某种强大的力量或风气的影响下,事物迅速流行、广泛传播,或者形容在某人的影响力下,人们纷纷顺从的情景。其源于古代的军事战争和政治斗争,形容强大的影响力。近义词包括迅速传播、广泛流行、顺从潮流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分开使用“风行”和“草靡”,或滥用该成语。同时需关注使用场合和语境,以免造成误解。例如,近年来某种时尚、演讲、作品等风行草靡,成为大众追捧的潮流。
摧朽拉枯是什么意思
摧朽拉枯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读音cuī jiǔ lā kū。它用来形容力量强大,能够轻易摧毁、拔除陈旧、腐朽的事物。典故虽不可考,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近义词包括拔除陈腐、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轻而易举等。反义词包括艰难困苦、力所不及、弱不禁风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不能用于轻微的行为或事物,避免在不当语境中使用以免产生误解。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情境下的用法。
摧枯拉朽是什么意思
“摧枯拉朽”是一个成语,形容轻易地、毫不费力地摧毁或消灭某事物,尤其适用于描述已失去活力或战斗力的事物。其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易如反掌等。反义词包括艰难困苦、难如登天、不易之典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非战争或非竞争场合滥用。例如,形容力量强大的人或事物以摧枯拉朽之势达成目标。
邹缨齐紫是什么意思
邹缨齐紫的读音邹缨齐紫的拼音为:zōu yīng qí zǐ。邹缨齐紫的含义“邹缨齐紫”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齐国百姓纷纷效仿邹国的服饰和风俗,形容人们竞相效仿,风行一时的现象。具体来说,“邹”指的是古代的邹国,而“缨”则是指系在帽子上的带子,“齐紫”则是指齐国的紫色丝绸服饰。因此,“邹缨齐紫”这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人们纷纷效仿某种流行的事物或风俗,形成一种风尚或潮流。邹缨齐紫的典故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喜欢穿紫色的衣服,因此齐国的百姓纷纷效仿,一时间紫色丝绸的价格暴涨。而邹国的百姓也纷纷效仿齐国的风俗,纷纷穿上了紫色的衣服,系上了紫色的缨带。这种风尚迅速在各地传播开来,形成了一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