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缶锺惑

二缶锺惑

读音

èr fǒu zhōng huò

含义

  • :数字“二”,表示数量。
  • :古代一种陶制的容器,多用于盛酒或水。
  • :古代容量单位,也指酒器。
  • :迷惑、困惑。

整体含义:比喻因对事物的标准或度量方式不同而产生困惑,导致无法准确判断或选择。

典故

  1.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故事讲述两个人争论谁的酒量更大,一人用“缶”量酒,另一人用“锺”量酒,结果因度量标准不同而争执不休,最终无法得出正确结论。韩非子借此讽刺世人因标准不一而陷入无谓的争论。
  2. 《庄子·天地》
    庄子提到“二缶锺惑”,比喻人们常因执着于表象而忽略本质,导致认知混乱。

近义词

  1. 莫衷一是:意见分歧,无法达成一致。
  2. 众说纷纭:各种说法不一,难以判断。
  3. 无所适从:不知该听从哪种意见或选择哪种方式。
  4. 混淆是非:故意模糊对错,使人难以分辨。

反义词

  1. 明辨是非:清楚分辨对错。
  2. 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
  3. 泾渭分明:界限清楚,毫不混淆。
  4. 洞若观火:观察事物非常透彻。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他们争论谁的玩具更好,就像“二缶锺惑”,谁也说服不了谁。
    • 妈妈说吃蔬菜好,爸爸说吃肉好,我有点“二缶锺惑”了。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两个同学对作业答案争论不休,老师笑着说:“你们这是‘二缶锺惑’,不如再检查一遍。”
    • 选购书包时,妈妈喜欢大容量的,爸爸喜欢轻便的,让我感到“二缶锺惑”。
  3. 初中(7-9年级)

    • 关于手机使用的利弊,家长和老师的观点不同,让我们有些“二缶锺惑”。
    • 历史课上,两位同学对同一事件的理解截然不同,真是“二缶锺惑”。
  4. 高中(10-12年级)

    • 在哲学讨论中,不同学派对“真理”的定义各异,容易让人“二缶锺惑”。
    • 面对两种截然相反的投资建议,他陷入了“二缶锺惑”的境地。
  5. 大学及以上

    • 学术界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众说纷纭,初学者难免“二缶锺惑”。
    • 法律条文的解读因法官而异,导致判决结果“二缶锺惑”。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二选一”

    • ❌ 错误例句:“我必须在两个工作机会中‘二缶锺惑’。”
    • ✅ 正确表达:“我必须在两个工作机会中做出选择。”
  2. 误用为“犹豫不决”

    • ❌ 错误例句:“他站在路口‘二缶锺惑’,不知该往哪边走。”
    • ✅ 正确表达:“他站在路口犹豫不决,不知该往哪边走。”
  3. 误用为“数量多”

    • ❌ 错误例句:“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二缶锺惑’。”
    • ✅ 正确表达:“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4. 误用为“困惑于复杂问题”

    • ❌ 错误例句:“这道数学题太难了,让我‘二缶锺惑’。”
    • ✅ 正确表达:“这道数学题太难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总结:“二缶锺惑”特指因标准或度量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困惑,不可泛用于其他类型的迷惑或选择困难场景。

二缶锺惑.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二缶钟惑

本文介绍了成语“二缶钟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同时提供了使用示例和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指用两种不同器具盛装东西产生的困惑,现引申为对于同一事物或问题的不同解释或理解产生的困惑和疑惑。在面临复杂问题或众多选择时,人们可能会感到二缶钟惑。同时,文章也解释了如何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错误用法。希望本文能有助于读者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贪污狼藉是什么意思

贪污狼藉的读音读音:tān wū láng jí标注拼音:tān/wū/láng/jí贪污狼藉的含义“贪污狼藉”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行为不检点,贪污公款,所作所为导致名声败坏,不可收拾。其中,“贪污”指的是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款或他人财物的行为;“狼藉”则是指乱七八糟,一片混乱的样子。贪污狼藉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与官场腐败、贪污受贿等行为有关。在古代社会,官员们常常利用职权之便,贪污公款,中饱私囊,导致社会风气败坏。这种行为被形容为“贪污狼藉”,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典故一据传,古代有一位官员,利用职权之便,大肆贪污公款,其行径恶劣至极,最终导致家破人亡,名声败裂。他的所作所为被形容为

描写兄弟离别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兄弟离别的诗词文章的内容。这些文章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描绘了离别的情感和场景,传递了深深的思念与牵挂之情。文中列举的诗词从不同的作者和背景出发,描绘了兄弟离别时的情感,包括不舍、思念、牵挂等。这些诗词以情感真挚的表达方式,为读者带来了启示和感动,同时也表达出对兄弟之间深深情谊的感慨与怀念。

大惑不解

本文介绍了成语“大惑不解”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对某事或问题感到困惑、难以理解或解决。出处可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庄子》。文章还列出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举例说明了其用法。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大惑不解”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语境、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以及滥用程度副词等错误用法。

出处殊途

本文解释了成语“出处殊途”的读音、含义和典故。该成语描述来自不同源头或途径的事物或人,强调其差异性和独特性。它可以用来形容古代文化中的不同流派或学派,也可以比喻人们在人生道路上的不同选择和经历。同时,本文还介绍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误解和搭配不当等错误用法。

传闻异辞

“传闻异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uan wén yì cí,含义为不同的传闻有不同的说法或解释。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籍和历史故事,用来形容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或来源的描述和解释可能存在差异或出入。其近义词包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执一词等,反义词为众口一词、一致公认。在使用中,应避免滥用场合和混淆概念等错误用法。文章中的例子展示了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说法,体现了传闻异辞的含义。

蹈矩循彟

“蹈矩循彟”是一个成语,遵循规矩、遵循法度之意。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人应遵守规矩和法度,常用来形容人行为端正。其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注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维护。近义词包括规行矩步、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等。反义词为逾规越矩、放纵不羁、胡作非为等。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避免在需要创新和突破的场合过度强调,以及过于严肃或拘谨的误用。

耳闻目击

本文介绍了“耳闻目击”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示例和解释。耳闻目击指的是亲自听到和亲眼看到,用以形容对事情经过或真相的直接清晰了解。最早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如《左传》。使用时应确保描述的是亲身经历或亲眼看到的情况,避免使用在听说或间接了解的情况上。

不知所措

“不知所措”是一个形容人在面对某种情况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感到困惑和无助的成语。其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论语》等。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彷徨无措、心无主见等,反义词有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避免不当使用和滥用。文章对“不知所措”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举例说明其使用方法和错误用法。

偷合苟容是什么意思

偷合苟容的读音偷合苟容的读音为tōu hé gǒu róng。偷合苟容的含义“偷合苟容”这个成语,原意是形容为了迎合他人而违背自己的原则,苟且地生活或做事。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迎合某种环境或势力而放弃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或生存的人。偷合苟容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庄子·外篇·天地之间》。其中,庄子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揭示“偷合苟容”的危害。故事中,有一个人为了迎合上级的喜好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失去了自己的本真和尊严。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迎合他人而放弃自己原则和立场的人。此外,历史上也有许多关于“偷合苟容”的典故和故事,如《左传》中的“偷合取容”等。这些典故和故事都强调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