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读音
ěr wén shì xū,yǎn guān wéi shí
含义
- 耳闻:用耳朵听到的
- 是虚:可能是虚假的、不可靠的
- 眼观:用眼睛看到的
- 为实:才是真实的、可信的
整体含义:听到的事情未必可信,亲眼所见才更可靠。强调亲身观察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轻信传言,而应亲自验证事实。
典故
- 《韩非子·显学》
韩非子曾言:“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意思是说,没有经过验证就盲目相信,是愚蠢的;不能确定却当作依据,是欺骗。这与“耳闻是虚,眼观为实”的思想一致。 - 《史记·滑稽列传》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许多故事,其中不乏因轻信传言而误判的事例。例如,有人听闻某地有猛虎伤人,结果亲自去看才发现只是谣言。 - 民间故事
古代有个商人听说某地黄金遍地,便兴冲冲赶去,结果发现只是普通的沙石。他感慨道:“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啊!”
近义词
- 百闻不如一见:听别人说再多,不如亲眼所见。
-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与“耳闻是虚,眼观为实”意思相同,强调亲眼所见的重要性。
- 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反义词
- 道听途说:指未经证实的传言,不可轻信。
- 以讹传讹:错误的言论被不断传播,导致真相被掩盖。
- 人云亦云:盲目跟随别人的说法,缺乏独立思考。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妈妈说:“耳闻是虚,眼观为实,你要亲自看看才知道对不对。”
- 小明听说学校后山有妖怪,但去看后发现只是一只小猫。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老师告诉我们:“耳闻是虚,眼观为实,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的谣言。”
- 小华听说新来的同学很凶,但接触后发现他其实很友好。
-
初中
- 历史课上,老师强调:“耳闻是虚,眼观为实,研究历史要依靠可靠的史料。”
- 新闻报道有时会夸大事实,我们要学会自己判断。
-
高中及以上
- 科学研究讲究实证,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实验数据才是关键。
- 在商业谈判中,不能只听对方的一面之词,必须亲自考察市场情况。
错误用法
-
误解为“只要亲眼所见就一定正确”
- 错误示例:他亲眼看到朋友拿了他的笔,就认定是朋友偷的,但其实是误会。
- 分析:亲眼所见也可能受主观影响,不能完全依赖视觉判断。
-
滥用成语,忽视其他信息来源
- 错误示例:“耳闻是虚,眼观为实,所以我不听任何人的建议。”
- 分析:虽然亲眼所见很重要,但合理听取他人意见也是必要的。
-
在无法亲眼验证的情况下强行使用
- 错误示例:“耳闻是虚,眼观为实,所以我必须亲眼看到外星人才相信它们存在。”
- 分析:有些事情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直接观察,不能一概而论。
总结:“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强调亲身观察的重要性,但也要结合理性思考,避免盲目相信或武断判断。
你可能感兴趣
目见耳闻是什么意思
目见耳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ù jiàn ěr wén,意为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形容直接经验和真实感受。其出处并不明确,但可追溯到古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强调了真实性和直接性,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被使用。目见耳闻的近义词包括眼见为实、耳闻目睹等,反义词有道听途说、空言无凭等。使用目见耳闻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表达的准确性,避免错误用法。
目知眼见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目知眼见”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强调了其表达的是通过直接观察而获得的真实认知和感受,反映了人们对于亲眼所见的认知和信任。文章还列举了目知眼见的多个例句,同时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区分。
目睹耳闻是什么意思
“目睹耳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ù dǔ ěr wén。它指的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或现象,强调亲身感受和亲眼所见的真实性。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汉书》和《资治通鉴》。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亲身经历或亲眼见闻的事情,并含有强调真实性的意味。其近义词包括“眼见为实”、“身临其境”、“亲眼目睹”等,反义词有“道听途说”、“空口无凭”等。在造句中,可以描述个人经历或见闻的事情。错误用法是忽略亲身经历的强调,应使用正确的用法以准确表达意思。
耳闻不如目见
"耳闻不如目见"是一个成语,意味着直接经验和亲眼目睹比传闻更可靠。它强调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的重要性,暗示仅凭传闻无法全面理解真相。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文献,强调亲眼所见的真实情况。其近义词包括"眼见为实"等,反义词为"道听途说"。实际应用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的重要性。然而,过度狭隘地理解该成语可能会忽视他人的经验和知识,造成错误用法。因此,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和含义。
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意思是听闻再多也不如亲眼所见,强调实际观察的重要性。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智者的教导,指出实践和亲身体验的重要性。与“百闻不如一见”相近的词语包括“眼见为实”、“实践出真知”等,反义词包括“道听途说”、“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合,表示只有亲自去体验才能真正了解实际情况。然而,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分场合使用、与其他成语混淆、用作贬义等。
贵耳贱目
贵耳贱目是一个形容重视听觉胜过视觉的古代成语,强调听觉在认知和判断中的重要性。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人们更重视口头传授的信息和声音,相对轻视视觉。该成语的出处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近义词包括重听轻视、重视听觉等,反义词为目睹为实、重视视觉等。然而,在使用中要避免贵耳贱目的错误用法,不能盲目相信听到的信息而忽视实际情况。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避免只重视听觉而忽视视觉,以事实为依据做出正确的决策。
传闻不如亲见
“传闻不如亲见”是一个成语,强调直接经验和亲眼目睹的重要性,暗示传闻可能存在误差或误导。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信息传递的不便和传话过程中的误解。它的近义词有眼见为实、目击道存等,反义词有道听途说等。使用此成语时,不应滥用场合或轻率否定他人经验。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得知真相。文章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例句,帮助理解这一成语的正确用法。
耳闻目见
“耳闻目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ěr wén mù jiàn,表示亲耳听到、亲眼见到的意思,用来形容亲身经历的、真实可靠的事情。这个成语强调了亲身感受和直接观察的重要性,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和认知的场景。其近义词包括目睹耳闻、身经目击、亲眼所见等,反义词有道听途说、凭空捏造、传闻轶事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与其他成语混用、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以及不加区分地使用等错误用法。文章所述故事真实记录了耳闻目见的事例和其作用。
耳闻目睹
本文介绍了成语“耳闻目睹”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近词。该成语指亲自听到和亲眼看到的情况或事情,强调亲身经历的重要性。文章还讨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并提供了相关例句。通过本文,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耳闻目睹”这个成语。
耳闻目击
本文介绍了“耳闻目击”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示例和解释。耳闻目击指的是亲自听到和亲眼看到,用以形容对事情经过或真相的直接清晰了解。最早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如《左传》。使用时应确保描述的是亲身经历或亲眼看到的情况,避免使用在听说或间接了解的情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