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不如面见
读音
ěr wén bù rú miàn jiàn
含义
- 耳闻:耳朵听到的事情。
- 不如:比不上。
- 面见:亲眼见到、亲身经历。
整体含义:听别人描述不如自己亲眼所见或亲身体验来得真实可靠。强调亲身经历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传言。
典故
1. 《史记·魏公子列传》
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听闻赵国有一位贤士毛公、薛公隐居在市井之中,便亲自前去拜访。他的门客劝他:“这些人是市井之徒,不值得您亲自去见。”信陵君回答:“耳闻不如面见,我要亲自去了解他们。”后来,这两位贤士果然在关键时刻帮助了信陵君。
2. 《汉书·赵充国传》
西汉名将赵充国在平定羌族叛乱时,朝廷大臣们纷纷提出各种策略,但赵充国坚持亲自到前线考察,最终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他说:“兵难遥度,耳闻不如面见。”
3. 民间故事
古时有个商人听说某地盛产美玉,便高价收购了一批“宝玉”。回家后才发现是普通石头。他懊悔地说:“耳闻不如面见,我该亲自去看看的。”
近义词
- 百闻不如一见:听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强调亲眼所见的重要性。
-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眼睛看到的才是真实的,耳朵听到的可能是虚假的。
- 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反义词
- 道听途说:指没有根据的传闻,不可靠的信息。
- 以讹传讹:错误的言论被不断传播,导致信息失真。
- 纸上谈兵:只在理论上讨论,缺乏实际经验。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妈妈说:“耳闻不如面见,你要亲自去看看那只小猫是不是真的那么可爱。”
- 老师告诉我们:“耳闻不如面见,学习新知识要自己动手试一试。”
- 小明听说游乐园很好玩,爸爸说:“耳闻不如面见,周末带你去看看。”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历史书上说长城很壮观,但耳闻不如面见,暑假我一定要去亲眼看看。
- 虽然大家都说这部电影很好看,但耳闻不如面见,我得自己去电影院看看。
- 耳闻不如面见,只有亲自参加比赛,才能知道对手的实力。
初中
- 耳闻不如面见,科学家们必须亲自做实验才能验证理论是否正确。
- 虽然网上评价这家餐厅不错,但耳闻不如面见,我们还是去试试吧。
- 耳闻不如面见,旅行时亲自感受当地文化比看照片更有意义。
高中及以上
- 耳闻不如面见,在商业谈判中,亲自考察市场比听报告更有效。
- 耳闻不如面见,考古学家必须亲自挖掘才能确认文物的真实性。
- 耳闻不如面见,投资前一定要实地考察项目,不能只听别人介绍。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只听别人说某本书好看,就断定它一定适合自己。
- 正确用法:耳闻不如面见,应该先读一读再评价。
-
错误场景:听说某地风景很美,但从未去过,却在朋友圈大肆吹嘘。
- 正确用法:耳闻不如面见,没去过就不要轻易下结论。
-
错误场景:只听同事说新领导很严厉,就对他产生偏见。
- 正确用法:耳闻不如面见,应该亲自接触后再判断。
-
错误场景:在网上看到某产品广告,立刻下单购买,结果发现质量很差。
- 正确用法:耳闻不如面见,购物前最好先试用或查看实物。
-
错误场景:只听传闻说某同学不好相处,就疏远他。
- 正确用法:耳闻不如面见,应该主动交流,了解真实情况。
这篇成语解析从读音到典故,再到实际应用,全面展现了“耳闻不如面见”的含义和用法,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参考。
你可能感兴趣
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意思是听闻再多也不如亲眼所见,强调实际观察的重要性。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智者的教导,指出实践和亲身体验的重要性。与“百闻不如一见”相近的词语包括“眼见为实”、“实践出真知”等,反义词包括“道听途说”、“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合,表示只有亲自去体验才能真正了解实际情况。然而,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分场合使用、与其他成语混淆、用作贬义等。
闻名不如见面是什么意思
闻名不如见面的读音读音:wén míng bù rú jiàn miàn标注拼音:wén/míng/bù/rú/jiàn/miàn闻名不如见面的含义“闻名不如见面”是一句中国常用的成语,意思是只听其名,不如亲自见面了解。它强调了直接观察和亲身体验的重要性,意味着在听到或了解某事时,即使有很好的声誉或名声,也难以完全理解其真实情况或价值。闻名不如见面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交往习惯。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传播手段有限,人们往往只能通过传闻来了解远方的人或事。然而,传闻往往不准确或有所夸大,因此,人们逐渐形成了“闻名不如见面”的认识,即只有亲自见面,才能真实地了解对方或事物的真实情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这句成语强调亲眼目睹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轻信传闻,必须以自己观察到的实际情况为准。其含义是只听别人说远远不如自己亲眼看到的可靠。该成语出自古代,意在强调在信息传播不便的时代,人们需要亲自观察来确认事情的真实性。其近义词包括“眼见为实”、“目睹为真”等,反义词则是“道听途说”、“耳食之言”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将其理解为完全否定听到的信息,而要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理性思考来做出判断。例句展示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个成语,强调了亲自观察的重要性。
千闻不如一见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成语“千闻不如一见”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这个成语强调亲眼所见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轻信传闻,应该亲自去观察和验证。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并指出了错误用法是陷入片面性思维中,只重视亲眼所见而忽视其他信息来源。
躬体力行
“躬体力行”是一个成语,拼音为gōng tǐ lì xíng,意为亲自实践、执行。这个成语强调了亲自参与和积极实践的精神,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躬体力行的近义词包括身体力行、亲身实践等,而反义词则为坐享其成、纸上谈兵等。该成语常被用于形容那些亲自实践、为公益事业做出贡献、深入基层调研、带领团队完成项目等表现亲自参与和积极实践的行为。错误用法则是只口头上说要躬体力行,却没有真正付诸实践。正确的使用应该是将理念付诸于实际行动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必躬必亲
"必躬必亲"是一个成语,读音bì gōng bì qīn,表示一个人非常勤劳,凡事都要亲自去做,不假手于人。这个成语强调亲自参与和亲自动手的重要性,源于《尚书·无逸》中的典故。它体现了美德和责任感,近义词包括身先士卒、亲力亲为等。然而,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或在不适当时机使用,以免造成团队压力过大或延误高效的解决方案。
耳闻不如目见
"耳闻不如目见"是一个成语,意味着直接经验和亲眼目睹比传闻更可靠。它强调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的重要性,暗示仅凭传闻无法全面理解真相。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文献,强调亲眼所见的真实情况。其近义词包括"眼见为实"等,反义词为"道听途说"。实际应用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的重要性。然而,过度狭隘地理解该成语可能会忽视他人的经验和知识,造成错误用法。因此,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和含义。
汉字"亲"的拼音、部首、笔顺及文化含义全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亲”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详细的含义。亲可表示血统或夫妻关系、婚姻、因婚姻联成的关系、同一地方的人的称呼等。此外,“亲”还有热爱、亲密、准确、更新、辛苦等含义。其使用场景多样,可以用于朋友间的玩笑,也可用于商务语境中表示亲爱的。同时,“亲”也可以作为副词,表示亲自、亲身的意思。最后,“亲”也有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的动作。本文全面解析了“亲”字的多种含义及用法。
亲临其境是什么意思
亲临其境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īn lín qí jìng,表示亲自到了那个地方或情境中,形容人亲身经历或体验某事。源自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体验。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作者亲身经历的场景。其近义词有身临其境、身经百战等,反义词有置身事外、隔岸观火等。使用亲临其境时需要注意不要用于描述虚拟场景或通过媒体间接感受,避免混淆使用。例句中的使用展现了亲临其境的生动用法和实际情景的描绘。
躬怎么读
文章的摘要为:本文介绍了“躬”字的拼音、部首、笔顺,详细解释了“躬”的含义,包括亲自、整个身体的意思。文章还提到了“躬”的相关名词和动词用法,如直躬、反躬自问、躬身下拜等。此外,“躬”也可以代表自身或亲自的含义。最后,还提到了“躬”作为形容词或动词的其他含义,如贫穷困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