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取义
读音
duàn zhāng qǔ yì
含义
- 断:截断,割裂。
- 章:文章、篇章。
- 取:选取,摘取。
- 义:意义,含义。
整体含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整体内容,只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孤立地理解其意思,往往导致误解或曲解原意。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栾盈被诬陷谋反,逃亡楚国。楚国大臣伍举在引用《诗经·小雅·巧言》中的“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没有武力也没有勇气,却成为祸乱的根源)时,故意断章取义,以此影射栾盈,导致楚王误解栾盈的为人。 - 《孟子·万章下》:
孟子批评某些人解读《诗经》时“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即不能因为个别字句而误解整首诗的含义,强调要全面理解文本。 - 《汉书·艺文志》:
汉代学者批评某些儒生研习经典时“专己守残,断章取义”,导致学术分歧。
近义词
- 望文生义:仅从字面理解意思,不探究深层含义。
- 以偏概全:用局部代替整体,片面下结论。
- 穿凿附会:生拉硬扯,强行解释。
- 曲解原意:故意歪曲本来的意思。
反义词
- 融会贯通:全面理解并灵活运用。
- 实事求是:根据事实准确理解。
- 全面把握:从整体上掌握内容。
- 原原本本:忠实于原文,不加篡改。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只听了半句话就生气,这是断章取义。
- 老师说要“多读书”,你不能断章取义理解为“只读书”。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讨论问题时,不能断章取义,否则会误解别人的观点。
- 他引用名言时断章取义,结果闹了笑话。
初中:
- 新闻报道若断章取义,容易误导公众。
- 辩论赛中,对方断章取义地引用我的发言,很不公平。
高中:
- 研究历史文献时,最忌讳断章取义。
- 他的批评断章取义,完全忽略了上下文。
大学及以上:
- 学术论文引用他人观点时,应避免断章取义。
- 媒体为博眼球断章取义,损害了当事人的声誉。
其他场景:
- 法官强调,证人的证词不能断章取义。
- 政策解读若断章取义,可能导致执行偏差。
- 他断章取义地引用法律条文,为自己开脱。
- 社交媒体上,断章取义的截图常引发争议。
- 领导讲话被断章取义后,引起了不必要的误会。
错误用法
-
场景:社交媒体
- 错误:截取名人演讲中的半句话,配上误导性标题。
- 正确:应完整引用并注明背景。
-
场景:学术讨论
- 错误:只引用论文中支持自己观点的部分,忽略反对内容。
- 正确:全面分析作者的整体立场。
-
场景:法律辩论
- 错误:律师故意曲解法条中的某一句,忽略司法解释。
- 正确:结合法律全文和判例理解。
-
场景:日常争吵
- 错误:夫妻吵架时,一方只揪住对方气话中的几个词不放。
- 正确:应结合语境理解情绪化表达。
-
场景:新闻报道
- 错误:标题党用“专家称吃XX致癌”,实际专家说的是“过量食用可能”。
- 正确:如实反映专家原话的限定条件。
你可能感兴趣
断章取义
断章取义是一个成语,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仅根据其中的片段或部分来理解或引用,从而曲解原作者的意思。这一成语源于古代读书方法,反映人们在阅读和引用时的常见错误。断章取义的近义词包括曲解原意、摘章取句等,反义词则是通篇理解、全面考虑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详细阐述了断章取义的应用场景和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读书、工作、交流和媒体报道中避免这种误解和歪曲原意的现象。
通前至后是什么意思
通前至后的读音通前至后的读音为:tōng qián zhì hòu。通前至后的含义通前至后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贯通前后,指对事情的整个过程和来龙去脉都十分清楚。通前至后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即贯通前后、通晓始末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人的智慧和洞察力。通前至后的近义词贯通始终前后贯通洞若观火明察秋毫知始知终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通前至后有一定的相似性,都表示对事物的全面理解和掌握。通前至后的反义词通前至后的反义词是断章取义,表示只看到事物的部分而忽略了整体,或者只看到表面而忽略了深层的含义。通前至后的例句他通前至后地了解了这个项目的所有细节。他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展现
断章截句
断章截句是一种不完整的引用或截取文章章节或句子的行为,通常用于形容对原文进行不恰当的断取,只选取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忽略原文的整体意思和上下文关系。这种行为被视为不尊重原文,不负责任的表现,并可能导致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产生偏差或误解。其近义词包括摘章断句、割裂文意、支离破碎等。全面理解、完整引用、全面阐述等是其反义词。断章截句的错误用法包括在引用或翻译时只选取有利部分,忽略原文的整体意思和上下文关系,以及在写作或演讲中频繁使用此方式以追求短暂效果或吸引注意力。
诗云子曰是什么意思
诗云子曰是一个成语,指引用古代诗文或典故来谈论问题。其最早出自《论语·述而》,用来形容引经据典、引古论今的表达方式。该成语包含引用《诗经》和孔子的话,意味着借古人的言论阐述观点或表达情感。其近义词包括引经据典、援引圣贤、引古喻今等,反义词为信口开河、断章取义、离题万里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断章取义、滥用成语以及与主题无关的引用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在古典文化、历史研究、政治演讲等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一通百通是什么意思
一通百通的读音一通百通读音为:yī tōng bǎi tōng,其中“通”字在这里表示通晓、理解的意思。一通百通的含义一通百通,字面意思是掌握了一个核心原理或技能后,就能理解并掌握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和技能。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一旦掌握了关键的知识或技巧,就能轻松地掌握其他相关的知识或技能。这种能力通常被视为对某个领域有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具体来说,“一”指的是一个核心点或基础,“通”则表示通晓、理解。而“百通”则是指通过理解这个核心点,可以进一步掌握与之相关的许多其他知识和技能。因此,一通百通强调的是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全面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熔古铸今是什么意思
熔古铸今是一个成语,意指将古代的精华与现代的思想、技术融合,创造出新的价值或成果。它强调古今结合,借鉴古代智慧为现代所用,同时也继承前人的事业,为后人开创道路。这个成语源于对中国古代与现代关系的思考。近义词有古为今用、承前启后等。反义词为断章取义、厚古薄今等。在文学创作、电影制作、工艺制造、城市建设、研究方法等领域都有熔古铸今的应用实例。错误用法包括断章取义地使用和滥用场合不当。
金无足赤
本文介绍了成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同时给出了例句说明。这个成语出自《红楼梦》,用来表达事物和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的意思。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整体含义。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道头会尾
“道头会尾”是一个成语,拼音为dào tóu huì wěi。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思路清晰,能够迅速地掌握事物的始末,在讲述事情时能够从头到尾连贯地叙述。它常用来称赞某人思路敏捷、条理清晰。这个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或出处,是从日常用语中逐渐固化形成的。其近义词有贯通始终、首尾相应等,反义词包括颠三倒四、杂乱无章等。使用场景应该是在交流清晰、有条理,描述事情完整的情况下使用。错误的用法包括形容对方说话含糊不清、只提到开始和结束而不描述中间过程,以及在正式场合加入玩笑或戏谑成分。
百喙难辩
本文介绍了成语“百喙难辩”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某件事或观点的争议性大,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或查清真相。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并强调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上下文和语境。
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的读音为jiè gǔ fěng jīn,是指借用历史故事或人物暗示批评现实社会现象。其典故可追溯至古代文学作品。近义词有引经据典等,反义词为直言不讳。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避免滥用、断章取义、与现实脱节以及语言不恰当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举例解释了借古讽今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