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己以绳
读音
dù jǐ yǐ shéng
含义
- 度(dù):衡量、估量。
- 己(jǐ):自己。
- 以(yǐ):用。
- 绳(shéng):准绳、标准。
整体含义:用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比喻严于律己,以高标准约束自身行为。
典故
- 《荀子·非相》:
“故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yè,通‘曳’,引导)。”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对待他人则宽容引导。 - 《韩非子·显学》:
“夫度己以绳,接人用抴,此君子之德也。”
强调君子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 《后汉书·崔骃传》:
“度己以绳,接物以诚。”
指用严格的标准约束自己,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
近义词
- 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
- 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礼制。
- 三省吾身:经常自我反省。
-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做榜样。
- 谨言慎行:说话做事小心谨慎。
反义词
- 放任自流: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展。
- 恣意妄为:任意胡作非为。
- 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意见,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 骄纵任性:骄傲放纵,不受约束。
- 不拘小节:不注意细节,行为随意。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每天认真完成作业,真是“度己以绳”的好学生。
- 老师告诉我们要“度己以绳”,做一个守规矩的孩子。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班长总是“度己以绳”,所以大家都信任他。
- 运动员们“度己以绳”,坚持每天训练。
-
初中:
- 他“度己以绳”,从不因成绩好而骄傲。
- 作为班干部,她“度己以绳”,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
-
高中:
- 真正的领导者应当“度己以绳”,才能服众。
- 他在学习上“度己以绳”,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
大学及以上:
- 学术研究需要“度己以绳”,严谨治学。
- 职场中,“度己以绳”的人更容易获得晋升机会。
-
社会场景:
- 这位企业家“度己以绳”,从不铺张浪费。
- 法官“度己以绳”,公正执法,深受民众爱戴。
-
文学化表达:
- 他如古之君子,“度己以绳”,待人宽厚。
- 在浮躁的社会中,能“度己以绳”者实属难得。
错误用法
-
误用对象:
- ❌ 妈妈“度己以绳”,严格要求孩子。(正确应为“严于律己”)
- ❌ 老板“度己以绳”,对员工非常苛刻。(“度己以绳”仅用于自我约束)
-
误用场景:
- ❌ 他“度己以绳”,所以经常批评别人。(与“宽以待人”矛盾)
- ❌ 这个团队“度己以绳”,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应指个人行为)
-
语义混淆:
- ❌ 他“度己以绳”,所以做事很随意。(与成语含义相反)
- ❌ 她“度己以绳”,从不遵守规则。(完全错误)
-
过度夸张:
- ❌ 他“度己以绳”,连呼吸都要按标准来。(不合常理)
- ❌ 这位圣人“度己以绳”,从不犯错。(过于绝对化)
总结:“度己以绳”强调自我约束,不可用于要求他人或描述群体行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枉己正人是什么意思
枉己正人的读音枉己正人的读音为:wǎng jǐ zhèng rén。枉己正人的含义“枉己正人”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自己行为不正,却去纠正别人。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却对别人要求严格,或者自己犯了错误却去指责别人的行为。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行为的榜样作用和道德标准的重要性。枉己正人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品德操守。有些人虽然自己行为不端,但却喜欢去指责别人的过错。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因此“枉己正人”这个成语就应运而生。据传,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一些论述,后来在历史文献中也有不少相关的记载和故事。枉己正人的近义词假公济私:
严于律己是什么意思
严于律己的读音严于律己的读音为:yán yú lǜ jǐ,其中“严”表示严格,“于”是介词,“律”是约束、规定的意思,“己”指自己。严于律己的含义严于律己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有高度的自我约束和规范。这种自我约束和规范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上,也体现在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严于律己的典故严于律己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人的自我修养和道德自律,认为人应该通过自我约束和规范来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在历史上,许多儒家学者都以严于律己为座右铭,通过自我约束和规范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水平。此外,还有一些历史故事也体现了严于
成语按行自抑
“按行自抑”是一个成语,意为按照一定的规范或原则自我约束,不轻易放纵情感和行为。该成语强调自我控制和约束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深厚根基。其近义词包括自我约束、自我克制和循规蹈矩,反义词为放纵自我、任性妄为和无拘无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按行自抑表现为遵守规范、保持冷静、注重自我修养等。然而,过度按行自抑也可能导致缺乏情感表达、灵活性不足或忽视个人发展等问题。因此,理解并正确运用按行自抑这一成语,有助于在自我约束和个人发展中取得平衡。
规行矩步
规行矩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uī xíng jǔ bù。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和举止都遵循规矩、严格遵守法度。其典故最早源于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强调人应遵循礼仪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规行矩步也可形容事物严谨性和规范性,如建筑、绘画等艺术作品的规矩和规范。近义词有循规蹈矩、守规矩等,反义词则包括放荡不羁、自由奔放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能用于形容过于刻板或需要灵活变通的情境。例如,他在工作中总是规行矩步地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从不越雷池一步,展现了他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蹈矩循彟
“蹈矩循彟”是一个成语,遵循规矩、遵循法度之意。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人应遵守规矩和法度,常用来形容人行为端正。其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注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维护。近义词包括规行矩步、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等。反义词为逾规越矩、放纵不羁、胡作非为等。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避免在需要创新和突破的场合过度强调,以及过于严肃或拘谨的误用。
鞭约近里
鞭约近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iān yuē jìn lǐ,用来形容言辞或文章简明扼要,直指要害。其含义强调表达时迅速准确抓住重点,不偏离主题,使听者或读者能快速理解并把握核心内容。该成语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可从字面意思解读。其近义词有言简意赅、简明扼要等,反义词有长篇大论等。在使用时,需要避免错误用法,如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或与其它成语混淆使用。该成语强调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核心思想的重要性。
不恶而严
不恶而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è ér yán,意指不显露凶恶之相却显得庄重严肃。该成语描述的是人的态度、性格或行为方式,强调在保持庄重严肃的同时,不带有恶意或凶狠的态度。其典故可能源于古代对君子品行的描述。近义词包括庄重严肃、威严端庄、稳重严肃等。反义词为轻浮放肆、凶狠恶劣、嬉皮笑脸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避免误用或滥用该成语。正确使用该成语能够帮助表达人的态度、举止、性格或行为方式,并强调其庄重严肃的特点。
高自标树
"高自标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 "gāo zì biāo shù",意指自我期许高,自我要求严格,追求卓越和树立榜样。该成语源自《后汉书·黄琼传》,形容有崇高志向和追求,对自己有高标准的人。其近义词包括志存高远、自尊自爱、自我要求严格等。反义词为自暴自弃、苟且偷安、随波逐流。使用时应注重语境和用法恰当,避免误解和滥用。该成语用于形容人们在自我提升和追求卓越方面的态度和行为。
严于律已是什么意思
严于律已的读音严于律已的读音为:yán yú lǜ jǐ,其中“严”字表示严格,“于”字表示对待,“律”字表示规范,“已”字表示自己。严于律已的含义严于律已,字面意思为对自己要求严格,即要求自己遵守规范、准则或规律,不放松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它强调的是个人在行为、思想、品德等方面的高度自律和自我约束,是个人修养和品德的重要体现。严于律已的典故严于律已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在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严于律已的记载和典故。例如,《论语》中就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说法,即君子在面对问题时首先从自身找原因,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将责任推给别人。此外,《史记》中也记
参前倚衡
参前倚衡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ān qián yǐ héng。其含义为参考前人的经验教训,同时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冷静,强调在处理事情时要全面、审慎地思考。该成语源自古代智者和军事战略,旨在表达一种全面权衡、冷静决策的态度。近义词包括权衡利弊、审时度势等,反义词为轻举妄动、盲目从众等。使用参前倚衡时需注意避免误解和误用,例如在决策时应同时考虑参考和平衡,不可断章取义。在工作中和面对重大决策时,参前倚衡的态度能够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决策,把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