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参前倚衡」详解
读音
参前倚衡:cān qián yǐ héng
含义
- 参:参考、对照。
- 前:前方,指眼前的事物。
- 倚:依靠、凭借。
- 衡:衡量、标准。
整体含义:指在行动或思考时,以眼前的事物为参考,以一定的标准为依据,形容做事谨慎、有章法。
典故
- 《论语·卫灵公》:
孔子曰:“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意思是,站立时要看到道德准则就在眼前,乘车时要看到它就在车辕上,这样才能行动得当。 - 《后汉书·张衡传》:
张衡在观测天文时,常“参前倚衡”,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 - 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解释“参前倚衡”为“言持守之严,如有所见”,强调做人做事要时刻以道德标准约束自己。
近义词
- 循规蹈矩:按照规矩行事,不越界。
- 谨言慎行:说话做事小心谨慎。
- 有章可循:做事有依据、有标准。
- 按部就班:按照步骤行事,不随意更改。
反义词
- 随心所欲: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顾规则。
- 恣意妄为:任意胡作非为,毫无约束。
- 杂乱无章:做事没有条理,混乱无序。
- 率性而为:凭个人喜好行事,不考虑后果。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老师教我们写字要“参前倚衡”,不能乱画。
- 小明做数学题时“参前倚衡”,所以很少出错。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写作文要“参前倚衡”,先列提纲再动笔。
- 科学实验必须“参前倚衡”,不能随意更改步骤。
-
初中:
- 他做事总是“参前倚衡”,所以深受老师信任。
- 学习历史要“参前倚衡”,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
高中:
- 法律判决必须“参前倚衡”,不能凭个人好恶决定。
- 企业管理要“参前倚衡”,不能盲目决策。
-
大学及以上:
- 学术研究应当“参前倚衡”,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数据。
- 政策制定者需“参前倚衡”,确保决策科学合理。
错误用法
-
误用为“随意参考”:
- ❌ 他做事总是“参前倚衡”,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错误:与“随心所欲”混淆)
- ❌ 写作业不用“参前倚衡”,随便写就行。(错误:误解为“不需要标准”)
-
误用为“依赖他人”:
- ❌ 他“参前倚衡”地靠朋友帮忙,自己不动脑。(错误:误解“倚”为“依赖”)
-
误用为“犹豫不决”:
- ❌ 她“参前倚衡”了半天,还是没拿定主意。(错误:与“优柔寡断”混淆)
-
误用为“模仿他人”:
- ❌ 他“参前倚衡”地抄袭别人的作业。(错误:误解为“照搬”)
总结:“参前倚衡”强调做事有依据、有标准,不能用于形容随意、依赖或抄袭的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
法脉准绳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法脉准绳”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法脉准绳指的是法律的准则和标准,是衡量法律是否正确、公正的依据,它强调了法律的权威性和规范性。法脉准绳一词源于古代法律文化,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基石。此外,本文还提供了关于法脉准绳的相关例句和注意事项。
叠矩重规是什么意思
叠矩重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ié jǔ chóng guī,形容事物或行为严格遵循一定的规则或标准,具有极高的规范性和一致性。该成语源于古代,常用来形容建筑、绘画等领域的规范性。其近义词包括井然有序、规矩方正等,反义词为杂乱无章、随心所欲等。在正确使用场合下,叠矩重规是一个褒义词,不应被误用为贬义或随意用于不相关的场合。错误用法包括滥用场合、误用为贬义以及使用不当的近义词替代等。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是一句中国传统成语,读音为bù yǐ guī jù,bù néng chéng fāng yuán。其含义为事物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形状。源自古代木匠文化,后逐渐流传成为常用的成语。其近义词有秩序井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等,反义词有随心所欲、无法无天、离经叛道等。这个成语在父母教育、学校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建筑设计、国家治理、知识学习、比赛规则、企业经营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同时,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避免将其理解为固定的模式或教条,而忽略了其灵活性和适应性,也要避免在描述字面上的形状意义时使用。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遵循规则和标准,达
珠规玉矩是什么意思
珠规玉矩的读音珠规玉矩的拼音是 zhū guī yù jǔ。珠规玉矩的含义珠规玉矩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如言行举止)非常规范、规矩,符合一定的标准或模式。其中,“珠规”和“玉矩”都是用来比喻规矩、法度,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事物非常规矩、严谨。珠规玉矩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在古代,珠规和玉矩都是用来制定规矩、法度的工具,因此这个成语也可以被理解为强调规矩、法度的重要性。珠规玉矩的近义词规矩方正:形容事物非常规矩、端正。井然有序:形容事物有条理、整齐。严谨规范:形容做事认真、严格遵守规定。循规蹈矩:指按照规矩行事,不越轨。珠规玉矩的反义词放荡不羁:形容行为
体规画圆是什么意思
体规画圆的读音体规画圆的读音是tǐ guī huà yuán。体规画圆的含义“体规画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按照规矩画圆,强调的是遵循规则或准则进行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或效果。其中的“体”指的是整体、全部;“规”指规矩、规则;“画圆”则是指按照一定的轨迹或标准画出圆形。体规画圆的典故“体规画圆”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理解为古人对于遵循规则、规矩的重视和强调。在古代,规矩被视为行为准则,是人们行事的重要依据。因此,“体规画圆”也常被用来形容人们按照规矩行事,不偏不倚,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体规画圆的近义词规范行事:指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标准行事。循规蹈矩:指按照规矩行事,不越轨不逾矩。循规依矩:指遵
大开方便之门是什么意思
大开方便之门的拼音是dà kāi fāng biàn zhī mén。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广泛地提供便利和机会,展现出宽容、大度、慷慨的品质。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通过开设方便之门帮助他人,这种行为被视为高尚的品德。近义词包括广开方便之门、慷慨解囊、乐善好施等。反义词包括闭门不出、吝啬小气、冷漠无情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词的准确性,避免错误用法。
依经傍注是什么意思
依经傍注的读音依经傍注的读音为yī jīng bàng zhù。依经傍注的含义依经傍注的含义是指按照经典或原注的依据进行解释或理解,不偏离经典或原注的意思。在古代,学者们进行注释时,常常会强调“依经傍注”,即要依据经典原文和前人的注释进行解释,不可随意发挥或偏离原意。依经傍注的典故依经傍注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学术传统。在古代,学者们对于经典的解释和注释非常重视,他们通常会依据经典原文和前人的注释进行解释,以保持学说的传承和准确性。这种“依经傍注”的方法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在《论语》的注释中,许多学者都会遵循“依经傍注”的原则,依据经典原文和前人的注释进行解释,以保证注释的准确性和
言必有据是什么意思
言必有据的读音拼音:yán bì yǒu jù言必有据的含义“言必有据”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说话一定要有根据,有确凿的证据或依据。它强调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能凭空捏造或信口开河。这个成语常用于告诫人们说话要负责任,不能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言必有据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句话:“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以前是听别人说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但现在他更注重观察别人的行为来验证他所说的话是否有根据。因此,“言必有据”这个成语就强调了说话要有根据,不能只听信表面之词。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典故中也有体现“言必有据”的思想。
使功不如使过是什么意思
使功不如使过的读音使功不如使过的读音为:shǐ gōng bù rú shǐ guò。使功不如使过的含义“使功不如使过”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任用有错误的人,有时比任用没有功劳的人更合适。它强调了管理者在用人时,不应只看重过去的功绩,而应更注重个人的品行和当前的表现。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用人和做事时,应该注重实际效果和长远利益,而不是只看重表面的功绩或过去的错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汉书·赵充国传》。赵充国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将领,他曾经在平定西羌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在他晚年时,汉宣帝却因为他的年纪已高,而选择让他去平定另一场叛乱。赵充国深知自己的年纪和体力已经无法胜任这样的
改过迁善是什么意思
“改过迁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ǎi guò qiān shàn,意指改正过错并追求善良的行为。它强调面对错误时积极改正并追求更高道德标准的态度。该成语源自《周易·益卦》的“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典故还包括古代智者的教导。其近义词有知错能改、从善如流、弃旧图新等。反义词包括一错再错、顽固不化、知错不改等。使用时应避免不当场合、误解为完全无过错以及滥用或乱用。例句展示了人们积极改过迁善的态度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