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种子

读书种子

读音

dú shū zhǒng zi

含义

“读书种子”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 :阅读、学习。
  • :书籍、知识。
  • :种子,比喻根基或传承。
  • :后代、人才。

整体含义是指热爱读书、能够传承学问的人,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勤奋好学、有潜力成为文化传承者的年轻人或学者。

典故

  1. 宋代《鹤林玉露》
    南宋文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记载:“士大夫家,不可使读书种子断绝。”意思是士大夫家族应当培养读书人,不能让学问的传承中断。
  2. 明代《明史》
    明末学者方孝孺因拒绝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而被杀,时人称他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意指他是学问传承的重要人物,他的离世是文化的巨大损失。
  3. 清代文人笔记
    清代文人常以“读书种子”称赞那些勤奋苦读的学子,强调学问的延续性。

近义词

  1. 学富五车:形容学识渊博。
  2. 书香门第:指出身于重视读书的家庭。
  3. 满腹经纶:比喻学问深厚。
  4. 博学多才:知识广博,才能出众。

反义词

  1. 不学无术:没有学问,缺乏能力。
  2. 胸无点墨:形容人没有文化。
  3. 目不识丁:连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
  4. 粗俗无知:缺乏教养和知识。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每天认真看书,真是我们班的“读书种子”。
  2. 小学高年级:老师夸小红是班里的“读书种子”,因为她特别爱学习。
  3. 初中:他从小博览群书,大家都说他是未来的“读书种子”。
  4. 高中:在学术竞赛中,他表现优异,不愧是学校的“读书种子”。
  5. 大学:这位年轻教授学识渊博,堪称当代“读书种子”。
  6. 文学描写: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依然坚持读书,是难得的“读书种子”。
  7. 新闻报道:这位少年科学家被誉为“读书种子”,有望成为未来的学术领袖。
  8. 家长评价:我家孩子虽然调皮,但在学习上很专注,算是个“读书种子”。
  9. 老师评语:小张不仅成绩优秀,还热爱阅读,是班级的“读书种子”。
  10. 历史评论:方孝孺被称为“读书种子”,他的离世让文人痛惜不已。
  11. 小说对白:“你可要好好读书,做个‘读书种子’,别辜负了家族的期望。”
  12. 学术讨论:培养“读书种子”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13. 励志演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读书种子”,只要肯下功夫。
  14. 传记描写:他自幼聪慧,长辈们都说他是“读书种子”。
  15. 社会评论:在浮躁的社会中,能静心读书的“读书种子”越来越少。
  16. 教育文章: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成为“读书种子”?
  17. 名人访谈:这位作家回忆道:“小时候,父亲总说我是‘读书种子’。”
  18. 校园广播:本周的“读书种子”推荐书目是《红楼梦》。
  19. 历史小说:在科举时代,能被称为“读书种子”是一种荣耀。
  20. 家长会发言: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读书种子”,未来为社会贡献力量。

错误用法

  1. 形容不爱读书的人
    ❌ 错误例句:“他整天打游戏,真是个‘读书种子’。”
    ✅ 正确用法:“读书种子”只能用于形容热爱学习的人。
  2. 指代书籍本身
    ❌ 错误例句:“这本书是‘读书种子’。”
    ✅ 正确用法:“读书种子”指人,不指物。
  3. 用于贬义
    ❌ 错误例句:“他只会死读书,像个‘读书种子’。”
    ✅ 正确用法:成语本身是褒义,不能用于讽刺。
  4. 指代短期学习行为
    ❌ 错误例句:“他这几天复习考试,勉强算个‘读书种子’。”
    ✅ 正确用法:强调长期的学习习惯和潜力,而非临时用功。
  5. 用于非人类对象
    ❌ 错误例句:“这只猫爱趴在书上,是个‘读书种子’。”
    ✅ 正确用法:只能用于形容人。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儿童读书的古诗词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儿童读书的古诗词的本文列举了多篇关于描写儿童读书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展现了古代儿童读书的美丽画卷。文章描绘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形象,以及他们专注认真、勤奋刻苦的读书态度。通过几首不重复的古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代儿童读书的情景和心态,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对教育的重视。这些古诗词如同一幅幅诗意的画卷,让我们领略到古代儿童读书的美好和纯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儿童读书的期望和祝福,希望他们能够勤奋学习,成为有用之才。

描写读书的诗句古诗词

描写读书的诗句古诗词(第1篇)描写读书的诗句古诗词一、读书篇诗词原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作者:杜甫(唐朝)解析:这句话鼓励人们读书越多,越能加深理解和思考,笔下的表达就会愈发自如、出神入化。形容诗文能引人入胜、感情饱满、挥洒自如。诗词原文: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明·于谦《观书》作者:于谦(明朝)解析:此句以书为友,将书比作多情的老友,表达了作者与书籍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切的依赖感。诗词原文:窗间白面颙然时,闻有骅骝嘶屋闾。何以报先皇之顾盼?亲居邻国谨诵书。元·白朴《江城子·读书怀古》作者:白朴(元朝)解析:诗人描绘出一种专心致志的读书状态,表明读书

关于书院的诗词描写

本文介绍了关于书院的诗词描写,通过多篇内容展现了书院在古诗词中的静谧、庄重与浓厚的文化氛围。书院被描绘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是传承文化与孕育智慧的圣地。古诗词中,书院的美景、学子的勤奋追求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被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些诗词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书院的美景与文化底蕴,更让我们看到学子的精神风貌与追求。在今天,我们应该珍惜书院的宝贵资源,努力学习、传承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书院的智慧与文化内涵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

读书君子

读书君子的正确读音为dú shū jūn zǐ。这个成语用于形容热爱读书、有文化修养和品德高尚的人,强调读书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时读书被视为一种高雅的爱好和修养方式。读书君子的近义词包括学富五车、文质彬彬、博学多才和饱学之士等。反义词则包括不学无术、粗俗无文和胸无点墨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注意避免错误使用,只应用于赞美真正热爱读书、有文化修养和品德高尚的人。

关于劝学的诗词

关于劝学的诗词(第1篇)关于劝学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下是根据“关于劝学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以及它们的全文、作者、朝代和解析。一、《劝学诗》 杜牧(唐)原文: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解析:这首诗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首句“读书不觉已春深”,点明了时间流逝与读书的关系,让人感叹时光易逝。第二句“一寸光阴一寸金”,更是用黄金来比喻时间的宝贵,劝人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周公、孔子的思想追求,鼓励人们要深入思考,追寻真理。二、《长歌行》 汉乐府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

道山学海

道山学海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知识丰富。该成语源于古代典籍和故事,以及对学问的追求和敬畏之情。道山学海的近义词包括学识渊博、博大精深等,反义词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等。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错误用法,如用词不当、滥用夸张和不符合语境等。该成语充分展示了人们在追求知识方面的智慧和敬畏。

载酒问字是什么意思

载酒问字的读音载酒问字的拼音是:zài jiǔ wèn zì。载酒问字的含义“载酒问字”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装载着美酒去请教字句的意思。现在多用来形容对学问的追求和虚心好学的态度。它强调了学习的热情和对于知识的尊重,以及愿意为求知而付出的努力。载酒问字的典故“载酒问字”的典故源自于古代文人之间的交往。据传,在古代,文人之间常常互相拜访,交流学问。其中有一位文人,为了更好地理解另一位文人的诗作,特地装载着美酒前去请教。这种虚心好学、认真对待学问的态度,被后人称为“载酒问字”。此典故最早出自于《后汉书·张湛传》中记载的张湛与王融的交往故事。张湛与王融都是当时的著名文人,张湛为了更好地与王融交流

长材茂学

长材茂学是一个成语,意为具有高超的才能和丰富的学识。其来源于古代文献,由“长才”和“茂学”两个词语合并而来。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才能和学识方面都十分出色。其近义词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等,反义词如才疏学浅、平庸无能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误解,以及注意语境。长材茂学的错误用法包括不与其他成分混用等。该成语在描述学术领域杰出人士时十分恰当。

殚见洽闻

本文介绍了成语“殚见洽闻”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与该成语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在使用“殚见洽闻”这一成语时需要注意的错误用法,包括避免误用为贬义词、用词不当、与其他成语混淆等问题。此外,文章通过举例和描述,展示了“殚见洽闻”在形容学识渊博、见识广博方面的广泛应用。

博古通今

博古通今是一个成语,意为既了解古代知识又通晓现代事情,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其来源于古代,常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的人。博古通今的拼音为bó gǔ tōng jīn。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贯通古今、博学多才等,反义词为孤陋寡闻、一知半解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使用场合和避免滥用或误用。本文通过介绍博古通今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