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余
读音
dú shū sān yú
含义
“读书三余”中的“三余”指的是三种可以利用的闲暇时间。具体来说:
- 冬者岁之余:冬天是一年中的农闲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 夜者日之余:夜晚是一天中的空闲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 阴雨者时之余:阴雨天是劳作之外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这个成语强调要善于利用零散的时间来学习,体现了古人珍惜时间、勤奋好学的精神。
典故
“读书三余”出自《三国志·魏书·董遇传》。董遇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他精通《老子》《左传》,并著有《朱墨别异》。有人向他请教如何读书,他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别人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他便提出“三余”之说,即利用冬天、夜晚和阴雨天这些空闲时间读书。
近义词
- 见缝插针——比喻抓紧时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
- 争分夺秒——形容珍惜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
- 寸阴是竞——指珍惜每一寸光阴,抓紧时间学习或做事。
- 孜孜不倦——形容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反义词
- 虚度光阴——指浪费时间,无所事事。
- 蹉跎岁月——形容虚度年华,没有好好利用时间。
- 游手好闲——指整天无所事事,不务正业。
- 饱食终日——形容整天吃饱饭却不做正事。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每天放学后都会利用“读书三余”的时间看故事书。
- 小学高年级:老师说,我们要像古人一样,善于利用“读书三余”来学习。
- 初中:考试临近,他抓紧“读书三余”,连课间十分钟都不放过。
- 高中: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她坚持“读书三余”,连周末也不放松。
- 大学:大学生活虽然忙碌,但他仍然坚持“读书三余”,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专业书籍。
- 职场:工作再忙,他也会利用“读书三余”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 家庭教育:父母教导孩子要珍惜“读书三余”,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 古文学习:古人提倡“读书三余”,现代人更应珍惜时间。
- 励志演讲:成功的人往往善于利用“读书三余”,把零散时间变成进步的机会。
- 自我激励:每当我想偷懒时,就会想起“读书三余”,提醒自己不要浪费时间。
- 时间管理:学会“读书三余”,可以让你的每一天都更充实。
- 历史故事:董遇的“读书三余”至今仍是珍惜时间的典范。
- 作文素材:在写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时,可以引用“读书三余”的故事。
- 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时,别忘了安排“读书三余”的时间。
- 名人名言: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这与“读书三余”异曲同工。
- 晨读习惯:早晨是“读书三余”中的“夜之余”,适合用来背诵课文。
- 假期安排:寒假是“岁之余”,正是读书的好时机。
- 雨天读书:下雨天是“时之余”,最适合窝在家里看书。
- 通勤时间:上班路上是“日之余”,可以用手机听书学习。
- 睡前阅读:睡前半小时是“夜之余”,坚持阅读能增长知识。
错误用法
-
误解“三余”为“三种多余”:
- ❌ 错误例句:“我觉得读书三余就是读书时三种多余的行为。”
- ✅ 正确理解:“三余”指三种可利用的闲暇时间,而非多余的行为。
-
滥用成语,忽视具体语境:
- ❌ 错误例句:“我今天玩了三个小时游戏,真是读书三余啊!”
- ✅ 正确用法:“读书三余”强调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而非娱乐。
-
混淆近义词:
- ❌ 错误例句:“他整天游手好闲,真是读书三余。”
- ✅ 正确替换:“游手好闲”是反义词,不能与“读书三余”混用。
-
强行套用,不符合逻辑:
- ❌ 错误例句:“我吃饭时也在看书,这就是读书三余。”
- ✅ 合理使用:“读书三余”指合理利用空闲时间,而非影响正常生活。
-
忽略成语的历史背景:
- ❌ 错误例句:“现代人用手机学习,根本不需要读书三余。”
- ✅ 正确观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珍惜时间、善于学习的道理不变。
“读书三余”不仅是古人的智慧,也是现代人高效学习的秘诀。学会利用零散时间,才能让每一天都更有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
古代诗词中的刻漏意象有哪些 10首描写时间流逝的经典诗词赏析
本篇内容主要描述了关于描写刻漏的诗词及其解析。文章列举了五篇与刻漏相关的诗词,涉及了不同朝代和作者的作品。这些诗词均围绕刻漏展开,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刻漏的精密与重要性,以及时光流转的哲理。文章还解析了每篇诗词的内容,并探讨了刻漏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通过赏析这些诗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与文化内涵,并感悟人生的真谛。文章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应珍惜每一刻,感悟时光的美好与珍贵。
描写劝学的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以劝学为主题,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人的自我修养,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坚持不懈。它们来自不同的朝代和作者,但都在文学上有着重要地位,对教育人们如何对待学习和生活有着深刻启示。这些古诗词的摘要如下:这些描写劝学的古诗词,涵盖了多个朝代和作者,主题鲜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它们以不同的背景和角度,通过描绘时间的宝贵、知识的力量以及自我修养的提升,传达出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的深刻寓意。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教育人们如何对待学习、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启示。在当今社会,这些古诗词依然具有高度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关于劝学的诗词
关于劝学的诗词(第1篇)关于劝学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下是根据“关于劝学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以及它们的全文、作者、朝代和解析。一、《劝学诗》 杜牧(唐)原文: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解析:这首诗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首句“读书不觉已春深”,点明了时间流逝与读书的关系,让人感叹时光易逝。第二句“一寸光阴一寸金”,更是用黄金来比喻时间的宝贵,劝人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周公、孔子的思想追求,鼓励人们要深入思考,追寻真理。二、《长歌行》 汉乐府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
三余读书是什么意思
三余读书,读音为sān yú dú shū。这个成语表示在空闲时间勤奋学习的精神,源自古代农民在农耕之余读书的故事。三余读书强调珍惜时间,与勤学苦读、笃学不倦等词语含义相近。反义词汇如游手好闲、懒散度日等则与三余读书相反。正确使用三余读书是赞扬那些能充分利用时间、读各类有益书籍的人。错误用法包括将其理解为浪费时间以及只读特定类型书籍。文章通过介绍三余读书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使用场景和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禹惜寸阴是什么意思
禹惜寸阴的读音读音:yǔ xī cùn yīn标注拼音:yǔ(第三声)- xī(第一声)- cùn(第四声)- yīn(第一声)禹惜寸阴的含义“禹惜寸阴”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非常珍惜时间,不放过一分一秒的精神。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他为了治理洪水,不辞辛劳,日夜奋战,因此也格外珍惜时间。这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强调时间的宝贵和重要性,以及要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禹惜寸阴的典故“禹惜寸阴”的典故主要源自古代传说。据说禹在治水期间,他非常忙碌,但他也深知时间的宝贵。他常常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要珍惜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有一次,他甚至因为错过了一段时间而感到惋惜,这就是“禹惜寸阴”的由来。这个
另外8小时读后感
另外8小时读后感(第1篇)《另外8小时》读后感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在固定的8小时内工作、学习,而《另外8小时》这本书却为我们揭示了如何利用这之外的8小时,为生活带来更多可能。初读此书,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时间管理的深入理解。语言流畅且充满启发,它不只是一本时间管理工具书,更是一本让人反思和成长的书籍。全书主要讲述了时间的价值,如何合理安排工作、学习与个人兴趣之间的平衡。书中没有繁复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而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时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利用时间。作者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见解,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管理时间。其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作者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时间管理观念
59秒管理读后感
《59秒管理》读后感阅读《59秒管理》后,我深刻理解了时间管理和高效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这本书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简洁的语言,揭示了现代管理中核心问题,如时间管理、团队建设、决策艺术等。书中提到的“59秒决策”观念,让我意识到在快节奏环境中做出明智决策的重要性,不仅需要深厚知识和丰富经验,更需要冷静、果断的思维方式。阅读过程中,我深受书中人物形象启发,尤其是成功管理者的冷静和果断态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我的时间管理和决策能力,还坚定了我对管理的信念和决心。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希望提升管理能力的人,相信它会为你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积极影响。
长绳系日
“长绳系日”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或徒劳无功的尝试。该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或民间传说,用于表达对无法实现的目标或愿望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它与“徒劳无功”、“竹篮打水一场空”等词语意思相近,反义词为“功成名就”、“卓有成效”等。使用“长绳系日”时需注意其消极含义,不可用于描述可能实现或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也不适用于积极正面的情境。例句如“想要用长绳系住太阳,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不可能实现的。”
日月蹉跎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日月蹉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常用来形容时间的虚度或浪费,表达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惋惜之情。文章还提供了日月蹉跎的例句,说明了其用法和错误用法。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珍惜每一分每一秒,避免日月蹉跎。
蹉跎时日
蹉跎时日指的是白白地、无意义地消耗时间,形容人虚度光阴,不珍惜时间。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强调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对于时间的浪费。蹉跎时日的近义词包括虚度光阴、苟延残喘等,反义词为珍惜时间、分秒必争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与类似成语混淆、重复使用或用于描述积极向上的人或行为。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蹉跎时日的正确用法,以提醒人们珍惜时间,避免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