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巴人
读音
xià lǐ bā rén
含义
- 下里:原指乡野、民间,引申为通俗、大众化。
- 巴人:古代巴地的民歌,泛指民间流行的歌曲或艺术形式。
- 整体含义:原指古代民间通俗的歌曲,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或平凡的事物,常与“阳春白雪”相对,形容艺术或事物的通俗性。
典故
-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
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在回答楚王关于“为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的提问时,提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意思是《下里》《巴人》这类通俗歌曲,能引起大众共鸣,而《阳春》《白雪》这类高雅艺术,和者寥寥。 - 《文心雕龙·乐府》:
刘勰在论述音乐时提到“下里鄙曲”,指民间流传的通俗音乐,与宫廷雅乐形成对比。
近义词
- 通俗易懂:指内容浅显,容易被大众理解。
- 平易近人:形容语言或艺术风格亲切自然,不艰深晦涩。
- 雅俗共赏:指艺术或作品既高雅又通俗,适合不同层次的人欣赏。
反义词
- 阳春白雪:原指古代高雅的音乐,后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曲高和寡:指作品或言论过于高雅,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 艰深晦涩:形容语言或内容深奥难懂。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这首儿歌像《下里巴人》一样,小朋友们都能跟着唱。
- 老师讲的故事很生动,就像《下里巴人》,大家都爱听。
-
小学高年级:
- 这本书的语言很朴实,属于《下里巴人》的风格,读起来很轻松。
- 他的画虽然不像名家的作品那么精致,但很有《下里巴人》的趣味。
-
初中:
- 流行音乐往往更贴近《下里巴人》,而古典音乐则像《阳春白雪》。
- 这部电影走的是《下里巴人》路线,票房很高,但艺术性一般。
-
高中:
- 鲁迅的作品既有《下里巴人》的通俗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
- 网络文学大多属于《下里巴人》,而严肃文学更偏向《阳春白雪》。
-
大学及以上:
- 在文化传播中,《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各有其价值,不可偏废。
- 他的演讲风格介于《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之间,既接地气又有深度。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贬义词:
- ❌ “他的作品太《下里巴人》了,毫无价值。”(错误:成语本身无贬义,仅指通俗性。)
- ✅ “他的作品属于《下里巴人》,但深受大众喜爱。”(正确:中性描述。)
-
混淆近义词:
- ❌ “这篇文章写得像《阳春白雪》,非常《下里巴人》。”(矛盾:二者是反义词。)
- ✅ “这篇文章既非《阳春白雪》,也非《下里巴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正确:区分明确。)
-
脱离语境滥用:
- ❌ “这道数学题太《下里巴人》了。”(错误:成语多用于文化艺术领域。)
- ✅ “这道题的解法很基础,属于《下里巴人》级别的难度。”(勉强可用,但非典型用法。)
-
误解字面意思:
- ❌ “《下里巴人》是指住在山下的巴族人。”(错误:成语与字面无关。)
- ✅ “《下里巴人》指通俗的艺术形式。”(正确:理解准确。)
你可能感兴趣
下里巴人是什么意思
下里巴人的读音下里巴人的拼音是:xià lǐ bā rén。下里巴人的含义“下里巴人”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通俗的、大众化的艺术或文化作品。其中,“下里”指的是古代楚国的一种乐曲名,而“巴人”则指巴蜀地区的人。整个成语的含义是指那些简单易懂、广为流传的文艺作品,通常与高雅的“阳春白雪”相对。下里巴人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于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音乐分类。据说,古代楚国流传有两种音乐风格,一种是高雅的“阳春白雪”,另一种则是通俗的“下里巴人”。这个成语的典故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隐士》中,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文艺作品的风格和受众范围。下里巴人的近义词通俗易懂流行广泛大众化文艺浅显易懂下里巴人的反义词曲高和寡深
大雅之堂
大雅之堂的读音为dà yǎ zhī táng。该成语指的是庄重典雅的场合或殿堂,形容某个场合或环境庄重高雅,适合举行庄重的仪式或活动。大雅之堂源于古代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等文献。其近义词有庄重场合、高雅殿堂、典雅之地等,反义词包括粗俗场合、轻浮之地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场合、滥用形容词以及与其贬义词混用等错误用法。例句中展示了大雅之堂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
关于柳永的诗词
关于柳永的诗词(第1篇)关于柳永的诗词一、柳永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其词多描绘市井风光和男女之情,语言通俗流畅,情感真挚动人。柳永的词作在宋代乃至后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二、柳永的诗词1.《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作者:柳永,朝代:宋。此词为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佳作,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
白雪难和
“白雪难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i xuě nán hé,用来形容某人的思想、品德、才情等高洁纯洁,难以与他人相提并论或相融合。典故源自《左传》等古籍。近义词有“难能可贵”、“出类拔萃”等。反义词包括“平庸无奇”、“泯然众人”等。该成语不可用于形容事物难以调和或混合的情境,也不可用于描述普通事物。正确的使用场合是形容某人的才情或品德之高洁。
历代诗词如何描绘二郎神杨戬 从元代到现代的30首经典诗作赏析
杨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神祇,被誉为英勇、威武、仁义的化身,经常出现在各种古典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以下是关于描写杨戬的诗词的本文梳理了关于杨戬的诗词及其解析。由于杨戬主要是在民间传说和古典文学作品中被描绘和传颂,直接的诗词描写并不多见。但是,从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诗词,这些诗词描绘了杨戬的威武形象、英勇事迹以及人们对他的崇敬之情。通过古诗词的诗意交织,我们可以感受到杨戬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勇猛无敌、保护苍生。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杨戬的个性特点,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英雄的崇敬和追求。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文艺作品继续传承这一精神,让杨戬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阳春白雪是什么意思
阳春白雪的读音阳春白雪的读音为yáng chūn bái xuě,其中“阳春”和“白雪”分别指代春天的阳光和雪的纯净,整体上形容音乐或文学作品的风格高雅、优美。阳春白雪的含义“阳春白雪”这个成语原指代高雅的文艺作品,后引申为高洁、美好之意。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中,常用来形容作品格调高雅、富有艺术性。具体来说,“阳春”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白雪”则象征着纯洁无瑕。这两个词语的结合,表达了高雅、纯净、美好的意境。阳春白雪的典故“阳春白雪”的典故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歌曲《阳春》和《白雪》。据传,这两首歌曲旋律优美、高亢激昂,只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才能欣赏和理解其深意。后来,“阳春白雪”便被用来形容
道在屎溺
“道在屎溺”是一个成语,形容事物或道理看似微小却蕴含深刻道理。该成语意味着从平凡中寻找不平凡,从日常琐事中洞察大道的智慧。典故涉及古代智者和哲学流派,强调观察自然、体验生活以领悟大道。其近义词为微言大义、以小见大等,反义词为视而不见、忽视细节等。使用时应避免误解和误用,特别是在不恰当的场合和轻视贬低某事物时。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如何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白雪阳春
“白雪阳春”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音乐或文学作品的优雅高妙,出自古代文献。其含义为高雅、纯洁、美妙的作品,也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或美好的情怀。该成语出自《列子·黄帝》篇的典故和汉代的乐府诗集《白雪歌》。近义词包括“高山流水”“阳春白雪”“雅俗共赏”,反义词包括“粗制滥造”和“下里巴人”。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误用场合、对象和与其他成语混淆是常见的错误用法。
描写丽人的古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欣赏了多首描写丽人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和风格展现了丽人的美丽与风姿。文章列举了五篇古诗词欣赏文章,每篇都包含了若干首不重复的古诗词,并详细解析了每首诗词的内容和特点。这些古诗词既有古典诗词的浪漫婉约,也有现代诗歌的清新明快,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这些古诗词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享受,也让我们在欣赏中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魅力。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对丽人形象的描绘进行了深入的赏析和解析,展现了古代文人在诗词创作中的卓越才华和深厚情感。
曲高和寡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曲高和寡”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该成语用来形容言行或作品等高雅深奥,能够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文章指出“曲高和寡”源自古代音乐故事,最早出自《左传》。其近义词包括知音难觅、高山流水、孤芳自赏等,反义词则为通俗易懂、广受欢迎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的正确用法,以及错误用法的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