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难和

白雪难和

读音

bái xuě nán hè

含义

  • :白色,象征纯洁、高雅。
  • :雪花,比喻高洁的事物。
  • :难以,不容易。
  • :应和、附和。

整体含义:原指高雅的歌曲难以找到应和的人,后比喻高深的艺术或思想难以被普通人理解或欣赏,也形容知音难觅。

典故

  1. 《楚辞·宋玉〈对楚王问〉》
    宋玉在回答楚王“为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时,以“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作对比,说明高雅的艺术难以被大众接受。
  2.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3. 唐代刘禹锡《杨柳枝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暗含“白雪难和”之意,表达新曲高妙,难遇知音。

近义词

  1. 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高深,能理解的人很少。
  2. 阳春白雪:泛指高雅的文学艺术。
  3. 知音难觅:形容能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很难遇到。
  4.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无人理解。

反义词

  1. 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
  2. 雅俗共赏:形容文艺作品既高雅又通俗,能被广泛接受。
  3. 众口一词:形容大家的意见一致,没有分歧。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这首古诗太难了,真是“白雪难和”,我们都不太懂。
    • 老师讲的知识太深奥,同学们都觉得“白雪难和”。
  2. 小学高年级

    • 他的画作风格独特,可惜“白雪难和”,很少有人能欣赏。
    • 这篇作文写得很有深度,但“白雪难和”,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
  3. 初中

    • 这位哲学家的思想过于超前,可谓“白雪难和”,当时的人很难接受。
    • 古典音乐在年轻人中“白雪难和”,大家更喜欢流行歌曲。
  4. 高中

    • 他的学术观点虽然深刻,但“白雪难和”,同行中支持者寥寥。
    • 现代派诗歌常常“白雪难和”,读者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理解。
  5. 大学及以上

    • 量子物理的理论对普通人来说简直是“白雪难和”。
    • 先锋艺术展览往往“白雪难和”,观众需要专业的引导才能欣赏。

错误用法

  1. 形容天气寒冷(×)

    • 错误例句:今天下大雪,真是“白雪难和”。
    • 解析:成语与天气无关,不能用来描述自然现象。
  2. 形容事物难以获得(×)

    • 错误例句:这种限量版球鞋“白雪难和”,很难买到。
    • 解析:成语强调“难以被理解或欣赏”,而非“难以得到”。
  3. 形容人际关系疏远(×)

    • 错误例句:他们俩关系不好,“白雪难和”。
    • 解析:成语不用于形容人际关系的亲疏,而是指知音难觅或艺术高深难懂。
  4. 形容颜色单调(×)

    • 错误例句:这幅画全是白色,真是“白雪难和”。
    • 解析:成语与颜色无关,不能用于描述视觉上的单调。
  5. 形容任务难以完成(×)

    • 错误例句:这个项目太复杂,“白雪难和”。
    • 解析:成语不用于形容任务的难度,而是强调艺术或思想的高深难懂。

总结:“白雪难和”是一个富有文学意蕴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其比喻意义,避免望文生义。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和雪有关的古诗词

描写和雪有关的古诗词(第1篇)描写和雪有关的古诗词一、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雪似梅花落,飘零万里心。作者:白居易(唐代)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野草的生长景象和送别的悲凉情绪,最后以“雪似梅花落,飘零万里心”作为对雪的描绘,将雪花比喻为飘零的梅花,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雪的美丽和悲凉。二、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者:柳宗元(唐代)解析:这首诗以简洁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寒江雪景图,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超脱尘世的情感。三、宋代诗人陆游的《卜算子

描写雪挂树枝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雪挂树枝的古诗词及其赏析。这些诗词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描绘了雪花覆盖在树枝上的美丽景象,包括柳宗元的《江雪》、白居易的《夜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经典之作。同时,还介绍了其他诗人的作品,如苏辙、释宗杲、曹豳、吕洞宾、张继先等。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雪花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人的智慧才情。通过赏析这些古诗词,可以感受到冬日的清幽与雅致,以及诗人的情感之深沉。

关于描写雪的美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雪的美诗词共五篇的内容。这些文章包括唐代、宋代、明代、清代和现代诗人创作的描绘雪景的古诗词及其诗意之美与艺术魅力。每篇均通过赏析具体的诗词,展现了雪景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传递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欣赏这些诗词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描写江南的雪景的诗词

描写江南的雪景的诗词(第1篇)好的,根据您提出的标题要求,我将在以下内容中描述描写江南的雪景的诗词原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江南雪景诗篇一、引子江南之地,烟雨朦胧,雪景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古诗词中,无数文人墨客以雪为笔,描绘出江南雪景的独特韵味。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欣赏那些赞美江南雪景的古诗词。二、诗词原文及解析诗名:《江南逢雪》作者:杜牧(唐代)原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解析:尽管杜牧的这首诗并不特指江南的雪景,但诗中的景象足以使人联想到江南。那弥漫天际的白雪和飞雁的形象,勾勒出了一幅广袤而深远的雪景图。诗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唐代)原

古代诗词描写雪的诗句

古代诗词中描写雪的诗句是文人墨客们常常描绘的景象,雪的纯净、洁白、静谧,常常被诗人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本文呈现了五篇关于古代诗词中描写雪的诗句的文章,包括诗句集锦和解析赏析。这些古诗词中,每一首都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情感描绘了冬日雪景的美丽与宁静,体现了诗人们对自然、季节变迁以及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这些诗作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希望这些古诗词能够为大家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让我们在欣赏雪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诗人们的才情与智慧。

描写夕阳雪景的古诗词

描写夕阳雪景的古诗词(第1篇)描绘夕阳雪景的古诗词精选一、诗篇集锦夕阳雪景图作者:不详原文:夕阳残照映雪山,银装素裹染晚霞。千里寒光同寂寞,万里飞花共凄凉。朝代:无确切记载解析:此诗描绘了夕阳与雪景的交融,将夕阳的余晖与雪山相映成趣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用“银装素裹”形容雪景,用“残照”形容夕阳,意境深远。暮色雪山行作者:王之涣原文:千里冰封万里雪,独行天地一闲人。暮色苍茫掩寒山,雪映斜阳映暮年。朝代:唐代解析:此诗通过描绘冰封雪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在寒山之上的孤独与感慨。其中,“雪映斜阳”更是将夕阳与雪景的交融表现得淋漓尽致。晚霞映雪图作者:杨慎原文:晚霞初照雪山边,白雪皑皑映天边。红日

郢中白雪是什么意思

郢中白雪的读音郢中白雪的读音为 "yǐng zhōng bái xuě"。郢中白雪的含义"郢中白雪"原指古代楚国郢地(今湖北江陵附近)所产的一种高洁清雅的雪花,后来比喻高雅的诗文或艺术作品。郢中白雪的典故"郢中白雪"的典故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故事。据说,楚国有一位名叫宋玉的文人,他的文章和诗歌被认为高雅优美。有一回,楚王问宋玉:"子之乡有歌者乎?" 宋玉回答道:"有,其名《白雪》者。" 楚王便请他演奏,但宋玉却说:"此曲只应传说中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后来,"郢中白雪"便用来比喻高雅的诗文或艺术作品。郢中白雪的近义词高雅之音玉音金声琼音雅韵郢中白雪的反义词粗俗之语俗不可耐浅薄之词郢中白雪的例句

10首描写弹琴的经典诗词赏析 感受古诗词中的弦上风华与文人雅趣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弹琴的诗词,这些诗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描绘,展现了琴艺之美的魅力与韵味。文章列举了多首古诗词,并对每篇诗词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展示了弹奏者技艺的高超、音乐的韵律之美以及琴声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除此之外,文章还从其他角度描绘了琴音之美,如以山川为背景、以情感为线索、结合历史故事等。琴音如梦如幻,引人入胜,这些古诗词带我们进入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力量与美好。本文介绍了描写弹琴的古诗词,这些诗词通过独特的角度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琴艺之美的魅力与韵味。文章详细解析了多首古诗词,并探讨了其他描绘琴音之美的角度,如自然背景、情感表达和历史文化等。让我们沉浸于这琴音如梦、诗

白雪阳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高雅艺术与通俗文化的5个关键区别

“白雪阳春”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音乐或文学作品的优雅高妙,出自古代文献。其含义为高雅、纯洁、美妙的作品,也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或美好的情怀。该成语出自《列子·黄帝》篇的典故和汉代的乐府诗集《白雪歌》。近义词包括“高山流水”“阳春白雪”“雅俗共赏”,反义词包括“粗制滥造”和“下里巴人”。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误用场合、对象和与其他成语混淆是常见的错误用法。

阳春白雪是什么意思

阳春白雪的读音阳春白雪的读音为yáng chūn bái xuě,其中“阳春”和“白雪”分别指代春天的阳光和雪的纯净,整体上形容音乐或文学作品的风格高雅、优美。阳春白雪的含义“阳春白雪”这个成语原指代高雅的文艺作品,后引申为高洁、美好之意。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中,常用来形容作品格调高雅、富有艺术性。具体来说,“阳春”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白雪”则象征着纯洁无瑕。这两个词语的结合,表达了高雅、纯净、美好的意境。阳春白雪的典故“阳春白雪”的典故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歌曲《阳春》和《白雪》。据传,这两首歌曲旋律优美、高亢激昂,只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才能欣赏和理解其深意。后来,“阳春白雪”便被用来形容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