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虫末技
读音
diāo chóng mò jì
含义
“雕虫”原指雕刻虫书(古代的一种篆书字体),比喻微小的技艺;“末技”指不重要的技能。整个成语形容微不足道的技艺或才能,多用于自谦或贬低他人技能。
典故
- 《汉书·扬雄传》:扬雄年轻时擅长作赋,后来认为赋只是“雕虫篆刻”,不值得推崇,转而研究儒家经典。
- 《颜氏家训》:南北朝颜之推批评当时文人沉迷于雕琢文字,忽视经世致用之学,称其为“雕虫小技”。
- 唐代李白《与韩荆州书》:李白自谦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表达对自身才华的谦逊态度。
近义词
- 雕虫小技:与“雕虫末技”意思相近,指微不足道的技艺。
- 鸡鸣狗盗:比喻低微的技能或小聪明。
- 微不足道:形容事情或技能非常渺小,不值一提。
- 小打小闹:指规模或影响很小的活动或技能。
反义词
- 经天纬地:形容才能卓越,能治理国家。
- 雄才大略:指杰出的才能和远大的谋略。
- 登峰造极:形容技艺或成就达到最高境界。
- 出类拔萃:指才能或品德超出一般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他画的画虽然好看,但妈妈说这只是雕虫末技,要多学习有用的知识。
- 小学高年级:小明会变魔术,但老师告诉他,不能只满足于这些雕虫末技,要努力学习。
- 初中:写网络小说虽然有趣,但如果只沉迷于此,恐怕会沦为雕虫末技。
- 高中: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死记硬背的应试技巧不过是雕虫末技。
- 大学:学术研究不能只关注细枝末节,否则容易陷入雕虫末技的误区。
- 职场:领导批评他只会做PPT,认为这是雕虫末技,缺乏实际管理能力。
- 文学创作:有些作家过于追求华丽的辞藻,反而让作品显得雕虫末技,缺乏深度。
- 艺术评论:这幅画技法虽精,但缺乏思想内涵,终究是雕虫末技。
- 历史研究:考据固然重要,但如果只纠结于细节,就会变成雕虫末技。
- 科技领域:编程能力固然重要,但若不懂系统架构,终究是雕虫末技。
- 体育竞技:花式足球虽然好看,但在正式比赛中只是雕虫末技。
- 音乐表演:吉他弹唱虽然受欢迎,但若没有扎实的音乐理论支撑,只是雕虫末技。
- 商业经营:靠打折促销吸引顾客只是雕虫末技,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品质。
- 教育领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是雕虫末技,真正的学习在于理解与应用。
- 军事战略:小规模的游击战虽然有效,但若缺乏整体战略,仍是雕虫末技。
- 医学研究:只会开药方而不懂病理,终究是雕虫末技。
- 法律实务:背诵法条只是基础,若不懂法理,便是雕虫末技。
- 建筑设计:追求外观奇特而忽视实用性,不过是雕虫末技。
- 农业技术:单纯提高产量而不考虑可持续性,只是雕虫末技。
- 哲学思考:空谈理论而不联系实际,终究是雕虫末技。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ד他的书法真是雕虫末技,太厉害了!”(应改为“精湛”或“高超”)
- 形容重要技能:ד航天工程是雕虫末技。”(应形容微不足道的技能)
- 用于赞美:ד你的编程能力真是雕虫末技!”(应改为“出类拔萃”)
- 混淆近义词:ד他的厨艺只是鸡鸣狗盗。”(“鸡鸣狗盗”多指不正当手段,不适用于技能评价)
- 过度贬低:ד科学研究都是雕虫末技。”(科学研究是重要领域,不应贬低)
你可能感兴趣
彫虫小技
文章介绍了“彫虫小技”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如微技妙艺、小巧玲珑等,以及反义词如粗制滥造、平淡无奇等。同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和语境。最后指出了错误使用的情况,并强调了正确用法是赞美和尊重微小但精湛的技艺或技术。
雕虫末伎
雕虫末伎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雕刻细小昆虫的技艺,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或只在小事上用功的技艺。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创作,常用来形容在某些领域内虽然有所成就但相对微不足道的情况。其近义词有小技小艺、微不足道等。使用时应避免贬低重要的技能或事物,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避免误解。
梧鼠之技是什么意思
梧鼠之技的读音"梧鼠之技"的读音为:wú shǔ zhī jì,其中“wú”发音为一声,类似于“无”的音;“shǔ”发音为三声,类似于“鼠”的音;“zhī”发音为一声;“jì”发音为四声。梧鼠之技的含义"梧鼠之技"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像梧鼠一样掌握的技能或技术。在中文中,梧鼠是一种小动物,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掌握的技能或知识非常有限,只懂得一些皮毛,不能算是真正的精通。因此,"梧鼠之技"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掌握的技能或知识非常肤浅,只懂得一些皮毛,不能算是真正的精通。梧鼠之技的典故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叫王安石的人,他有一个弟子,只学了一些皮毛的知识,就自认为已经精通了所有的学
磨砻浸灌是什么意思
磨砻浸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ó lóng jìn guàn。它比喻在学问、技艺上不断磨炼和努力进取,就像磨砺刀剑和灌溉植物一样。这个成语的典故可能源于古代的农耕文化和冶铁文化。磨砻浸灌的近义词包括精进不懈、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等。反义词包括半途而废、游手好闲、安于现状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比喻意义和用法,避免误解和错误用法。
雕虫薄技
“雕虫薄技”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虽然微小但需要精雕细琢的技能或技艺。它强调细微之处也需要努力和专注,以及在特定领域中的专业技能或知识。典故源自古代中国文学创作,用来形容字句上的精细雕琢。近义词包括微技小艺、雕章琢句等,反义词为粗制滥造、博大精深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或在不当场合使用。例句展示了雕虫薄技在细微细节上的突破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二把刀
二把刀的读音为èr bǎ dāo,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技能上虽有一定能力但技术不精、经验不足。其典故源于古代铁匠铺中的学徒或助手。近义词有“半桶水”、“半吊子”等,反义词为“专家”、“高手”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误用为褒义或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同时,滥用或乱用也会导致该成语意义被误解。使用时应遵循其含义和用法,以确保准确表达。
活剥生吞
活剥生吞是一个成语,意为不加理解地生搬硬套或读书不求甚解。该成语来源于古代读书人死记硬背经书,而不求理解其含义。活剥生吞常用来形容学习、研究或处理问题时,没有深入理解,只是机械地模仿或接受。其近义词包括生搬硬套、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等,反义词为融会贯通、深入浅出、举一反三等。在实际交流中,活剥生吞的错误用法表现为只追求表面相似性而不考虑实质差异和联系。因此,应该注重深入理解和思考,避免活剥生吞的错误用法。
雕虫刻篆
雕虫刻篆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文字或艺术上的细微精致,尤其指过分追求细节和技巧而忽视整体的现象。该成语源于古代的篆刻和书法艺术,最早出现在《汉书》中。该成语的发音中,“雕”字发音为第一声,“虫”和“刻”字都发音为第二声,“篆”字发音为第四声。该成语通常带有贬义,暗示过于琐碎、不重视实质内容的倾向。其近义词包括精细雕刻、吹毛求疵等,反义词为大气磅礴、举重若轻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适用的语境和含义,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略知一二是什么意思
文章提供了“略知一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事情或领域的知识、技能或经验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入或精通。文章还介绍了与“略知一二”相关的成语,如“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等,并提供了使用例子。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牛刀小试是什么意思
“牛刀小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niú dāo xiǎo shì,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技能在小范围或初次尝试中展现卓越能力或技艺。其源于古代农耕文化,表示使用锋利的刀辅助耕种,逐渐演变成形容初次展示高超能力的成语。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小试身手”、“初露头角”等,反义词包括“滥竽充数”、“平庸无奇”等。使用时应避免将其与其他词语误用或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例如,描述某人在小范围或初次尝试中展现能力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