彫虫小技

彫虫小技

读音

diāo chóng xiǎo jì

含义

  • :雕刻,修饰。
  • :古代指鸟虫书,一种篆书变体,笔画如虫形,常用于装饰性文字。
  • 小技:微不足道的技艺。

整体含义: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或技巧,多用于自谦或贬低他人技艺的肤浅。

典故

  1. 《法言·吾子》(汉代·扬雄):
    “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彫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扬雄年轻时喜欢写赋,后来认为那只是雕琢文字的琐碎技艺,成年后不屑为之。)
  2. 《北史·李浑传》
    “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李浑自谦文采不如对方,但强调自己在治国方略上的优势。)
  3. 唐代李白《与韩荆州书》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李白谦称自己的诗文不足称道。)

近义词

  1. 雕虫篆刻:与“彫虫小技”同源,指琐碎的文字技艺。
  2. 雕文刻镂:形容过分修饰而无实际价值。
  3. 小打小闹:比喻做事的规模或影响很小。
  4. 花拳绣腿:形容表面好看但无真功夫。

反义词

  1. 经国大业(如曹丕《典论·论文》:“文章经国之大业。”)
  2. 雄才大略:指卓越的才能和谋略。
  3. 鸿篇巨制:形容规模宏大的作品。
  4. 真才实学:指扎实的学问或技能。

例句

小学阶段(1-3年级)

  1. 弟弟画的恐龙虽然可爱,但妈妈说这只是彫虫小技,要多练习才能画得更好。
  2. 用橡皮泥捏小动物不算什么,老师说要学会真正的雕塑才是本事。

小学阶段(4-6年级)

  1. 小明的魔术表演很有趣,但他知道这只是彫虫小技,真正的魔术师需要多年苦练。
  2. 写打油诗不算难,但要想写出好文章,就不能只满足于彫虫小技。

初中阶段

  1. 虽然他会几种乐器,但都是皮毛,不过是彫虫小技罢了。
  2. 网络上的段子手看似才华横溢,实则多数是彫虫小技,缺乏深度。

高中阶段

  1. 学术研究需要扎实的功底,彫虫小技无法支撑真正的理论创新。
  2. 他的书法虽工整,但缺乏神韵,终究是彫虫小技。

大学及以上

  1. 在人工智能领域,简单的编程技巧只是彫虫小技,算法创新才是核心。
  2. 论文堆砌术语而无实质观点,不过是彫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

职场场景

  1. 这份PPT设计花哨,但内容空洞,完全是彫虫小技。
  2. 领导说:“别总炫耀Excel技巧,那只是彫虫小技,战略思维才是关键。”

文学创作

  1. 堆砌辞藻而无真情实感,这样的诗作终归是彫虫小技。
  2. 鲁迅批评某些文人:“专会彫虫小技,于国于民无益。”

日常对话

  1. “你折的纸鹤挺好看,但彫虫小技罢了,不如学点实用的手艺。”
  2. 爷爷说:“下棋赢了几盘不算什么,彫虫小技,人生还有更大的棋局。”

历史评论

  1. 清代考据学虽精细,但被批评为彫虫小技,脱离现实。
  2. 王安石变法时,反对派讥讽诗文改革是“彫虫小技”,不如关注民生。

科技领域

  1. 在量子计算面前,传统编程的优化技巧不过是彫虫小技。
  2. 马斯克曾调侃:“燃油车的机械改进已是彫虫小技,未来属于电动与AI。”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赞美
    × “他的彫虫小技真令人佩服!”
    (贬义词不可用于褒扬。)
  2. 混淆对象
    × “医生做手术是彫虫小技。”
    (专业技能不属于“小技”范畴。)
  3. 过度贬低
    × “诺贝尔奖得主的研究不过是彫虫小技。”
    (重大成果不可用此词形容。)
  4. 自夸场景
    × “我精通五国语言,但这只是我的彫虫小技。”
    (明显夸耀时用“自谦”显得虚伪。)
  5. 形容体力劳动
    × “搬运工的工作就是彫虫小技。”
    (该词特指“技艺”,不适用于体力劳动。)

你可能感兴趣

尺寸之功

“尺寸之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虽然功劳微小但通过努力和付出得来的成就。其最早源于战国时期,表示对每一份工作的珍惜和在细微之处见真功的精神。该成语的拼音为chǐ cùn zhī gōng。尺寸之功的近义词有微薄之力、涓埃之功、一得之功等。反义词包括一无所获、毫无寸功、无所建树等。文章详细解释了尺寸之功的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错误用法示例亦被指出,提醒读者注意语境和表达方式,避免使用不当造成歧义或误解。

牛刀小试是什么意思

“牛刀小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niú dāo xiǎo shì,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技能在小范围或初次尝试中展现卓越能力或技艺。其源于古代农耕文化,表示使用锋利的刀辅助耕种,逐渐演变成形容初次展示高超能力的成语。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小试身手”、“初露头角”等,反义词包括“滥竽充数”、“平庸无奇”等。使用时应避免将其与其他词语误用或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例如,描述某人在小范围或初次尝试中展现能力时使用。

刍荛之言

刍荛之言的读音为chú ráo zhī yán,指的是普通人的见解和言论,源自《诗经》中的成语。它强调重视并尊重普通人的意见和看法,反映了民情民意和民间智慧。在使用时,应避免忽视或误解其真实含义,真正倾听和重视普通人的言论。正确的使用方式才能体现尊重和重视普通人的智慧和经验。

刍荛之见

本文介绍了“刍荛之见”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及反义词。刍荛之见指以粗陋的言论或建议提出看法或意见,源于古代智者以朴素言论指导行为的典故。其近义词有浅见之识、微言大义等,反义词有高论高见、深谋远虑等。文章还提到了刍荛之见的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语境及与其他词语的区分。

雕虫末技

雕虫末技是一种形容微小琐碎的技艺或学问的成语,源于古代文学创作的典故。该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些技艺或学问虽然精细但缺乏宏大的意义或价值。其近义词包括细枝末节、小道消息和琐碎之事等,反义词则为宏篇巨制、大义之举和要言妙道等。错误使用此成语可能会产生误解或给人以不尊重的感觉,因此需要合理使用,避免在不当场合使用,保持其原有的含义和价值。文章提供了雕虫末技的典故、含义、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内容。

雕虫末伎

雕虫末伎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雕刻细小昆虫的技艺,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或只在小事上用功的技艺。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创作,常用来形容在某些领域内虽然有所成就但相对微不足道的情况。其近义词有小技小艺、微不足道等。使用时应避免贬低重要的技能或事物,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避免误解。

雕虫薄技

“雕虫薄技”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虽然微小但需要精雕细琢的技能或技艺。它强调细微之处也需要努力和专注,以及在特定领域中的专业技能或知识。典故源自古代中国文学创作,用来形容字句上的精细雕琢。近义词包括微技小艺、雕章琢句等,反义词为粗制滥造、博大精深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或在不当场合使用。例句展示了雕虫薄技在细微细节上的突破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梧鼠之技是什么意思

梧鼠之技的读音"梧鼠之技"的读音为:wú shǔ zhī jì,其中“wú”发音为一声,类似于“无”的音;“shǔ”发音为三声,类似于“鼠”的音;“zhī”发音为一声;“jì”发音为四声。梧鼠之技的含义"梧鼠之技"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像梧鼠一样掌握的技能或技术。在中文中,梧鼠是一种小动物,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掌握的技能或知识非常有限,只懂得一些皮毛,不能算是真正的精通。因此,"梧鼠之技"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掌握的技能或知识非常肤浅,只懂得一些皮毛,不能算是真正的精通。梧鼠之技的典故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叫王安石的人,他有一个弟子,只学了一些皮毛的知识,就自认为已经精通了所有的学

多能多艺

多能多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uō néng duō yì,用来形容一个人具备多种才能和技艺,能够胜任多种工作或任务。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于多才多艺的向往和追求。它并没有特定的典故和出处,但演变自其他形容人才华的词语。除了近义词如多才多艺、全才全能、才艺双全和博学多识,也有反义词如一无所长、半途而废和孤陋寡闻。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表面涉猎或能力平庸的情况。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多能多艺的正确用法和含义。

一鳞半甲是什么意思

一鳞半甲的读音一鳞半甲的读音为:yī lín bàn jiǎ。一鳞半甲的含义一鳞半甲,原意指画龙时画了一鳞半甲,即只画了部分龙鳞和部分甲片,用来形容所画之物只呈现了部分特征或部分细节。现在也常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物形象的部分展现,即只展现了一部分而未完全呈现。一鳞半甲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出自于古代的绘画艺术。在古代中国,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画家在画龙时通常会非常细致地描绘龙的全身。然而,有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如时间紧迫或技艺限制,画家可能只能画出龙的一部分鳞片和甲片,即“一鳞半甲”。这种绘画方式被认为是一种艺术上的取舍和省略,同时也表现出画家的技艺和审美。一鳞半甲的近义词窥豹一斑:形容只看到事物的一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