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虫末伎
读音
diāo chóng mò jì
含义
- 雕:雕刻,修饰。
- 虫:古代指鸟虫书,一种篆书变体,笔画如虫形,常用于印章或装饰。
- 末伎:微不足道的技艺。
整体含义: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或小技巧,多含贬义,指不值得夸耀的小本事。
典故
- 《法言·吾子》(汉代扬雄):
扬雄早年擅长辞赋,晚年却批评辞赋是“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认为这类文辞修饰只是小技,真正的君子应追求大道。 - 《北史·李谔传》:
隋朝李谔上书批评浮华文风,称“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将华丽文笔比作“雕虫末伎”。
近义词
- 雕虫小技:与“雕虫末伎”同义,强调技艺的微不足道。
- 旁门左道:指非正统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技能。
- 花拳绣腿:比喻华而不实的本事。
反义词
- 经国大业:指治国安邦的重要才能。
- 鸿篇巨制:形容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的作品或技能。
- 真才实学:指扎实的、有价值的学问或能力。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只会画几朵小花,简直是雕虫末伎。(简单比喻)
- 弟弟炫耀他的折纸,妈妈说这只是雕虫末伎。
-
小学高年级:
- 写打油诗不算真本事,不过是雕虫末伎罢了。
- 魔术师的小把戏逗乐了观众,但他知道这是雕虫末伎。
-
初中:
- 网络上的段子手靠哗众取宠走红,实则雕虫末伎难登大雅之堂。
- 与其沉迷游戏技巧,不如多学些真才实学,别满足于雕虫末伎。
-
高中及以上:
- 学术研究若只追求数据堆砌而无思想深度,终是雕虫末伎。
- 他的书法看似华丽,但缺乏风骨,不过是雕虫末伎而已。
错误用法
-
误用于褒义:
- ❌“这位大师的微雕技艺真是雕虫末伎!”(应为“巧夺天工”)。
-
夸大其词:
- ❌“造火箭对他来说只是雕虫末伎。”(不合逻辑,火箭技术绝非小技)。
-
混淆对象:
- ❌“他连雕虫末伎都不会。”(应指“基本技能都不会”,与原义矛盾)。
-
脱离语境:
- ❌“雕虫末伎的科学家发明了疫苗。”(疫苗研发是重大贡献,不可贬低)。
总结:使用“雕虫末伎”需注意贬义语境,避免误用于形容重要技能或成就。
你可能感兴趣
雕虫刻篆
雕虫刻篆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文字或艺术上的细微精致,尤其指过分追求细节和技巧而忽视整体的现象。该成语源于古代的篆刻和书法艺术,最早出现在《汉书》中。该成语的发音中,“雕”字发音为第一声,“虫”和“刻”字都发音为第二声,“篆”字发音为第四声。该成语通常带有贬义,暗示过于琐碎、不重视实质内容的倾向。其近义词包括精细雕刻、吹毛求疵等,反义词为大气磅礴、举重若轻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适用的语境和含义,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技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技”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详细解析了“技”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如技能、本领、技艺等。此外,还提到了与“技”相关的词语如技术、技巧、特技等,并举例说明。同时,也涉及到了从事某些行业或手工业的人称为技人。
雕虫薄技
“雕虫薄技”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虽然微小但需要精雕细琢的技能或技艺。它强调细微之处也需要努力和专注,以及在特定领域中的专业技能或知识。典故源自古代中国文学创作,用来形容字句上的精细雕琢。近义词包括微技小艺、雕章琢句等,反义词为粗制滥造、博大精深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或在不当场合使用。例句展示了雕虫薄技在细微细节上的突破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彫虫小技
文章介绍了“彫虫小技”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如微技妙艺、小巧玲珑等,以及反义词如粗制滥造、平淡无奇等。同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和语境。最后指出了错误使用的情况,并强调了正确用法是赞美和尊重微小但精湛的技艺或技术。
看家本事是什么意思
"看家本事"是一个成语,指的是一个人或团体最擅长、最独特的技能或本领。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具有独到的技能或经验。其含义是经过长期学习和实践所形成的独特能力,是家族传承下来的技能或本领。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绝活、拿手、绝技等。使用不当场合或者滥用概念是常见的错误用法。同时,通过多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在不同情境下使用"看家本事"。
彫虫篆刻
彫虫篆刻是一种精细的雕刻艺术,其含义为对文字或图案进行精细雕刻的技艺。这一艺术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青铜器时代。彫虫篆刻的近义词包括精雕细琢、镂刻精工等,反义词为粗制滥造、草率从事等。使用彫虫篆刻时需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应特指雕刻技艺而非所有艺术形式。该艺术形式在细节处理上非常到位,让人感受到古代工艺的精湛之处。
弄斧班门是什么意思
"弄斧班门"是一个成语,指在行家或专业人士面前展示自己的技能或能力,自不量力,容易被人嘲笑或批评。其典故源于古代木工行业,表示在某领域缺乏足够技能却还自以为是地展示。近义词有班门弄斧、自不量力等。错误用法包括将其当作谦虚谨慎的代名词,用于描述其他领域行为,或在自嘲时过度贬低自己。正确使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在特定领域中的不自量力行为。
磨砻浸灌是什么意思
磨砻浸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ó lóng jìn guàn。它比喻在学问、技艺上不断磨炼和努力进取,就像磨砺刀剑和灌溉植物一样。这个成语的典故可能源于古代的农耕文化和冶铁文化。磨砻浸灌的近义词包括精进不懈、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等。反义词包括半途而废、游手好闲、安于现状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比喻意义和用法,避免误解和错误用法。
无所施其技是什么意思
无所施其技的读音读音:wú suǒ shī qí jì标注拼音:wú-suǒ-shī-qí-jì无所施其技的含义“无所施其技”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没有地方施展他的技巧或手段。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技能或手段在特定情况下无法施展或没有用武之地。无所施其技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于古代的武术或技艺比拼的场景。在古代,技艺高超的人常常需要在各种场合展示自己的技能,但有时会遇到无法施展自己技艺的情况,于是“无所施其技”这个成语便应运而生。无所施其技的近义词无计可施:指没有办法可用。束手无策:形容遇到困难时毫无办法。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已经用完,不能再有所作为。无所施其技
一十八般武艺是什么意思
一十八般武艺的读音一十八般武艺读作:yī shí bā bān wǔ yì。其中,“一十八”是数量词,表示数量多;“般”是种类的意思;“武艺”则是指武术技艺。一十八般武艺的含义一十八般武艺,字面意思为十八种武术技艺。实际上,它泛指各种武术技能和本领。在古代,武艺是人们为了自卫和战斗而掌握的技能,包括各种兵器的使用、徒手格斗技巧等。一十八般武艺的“一十八”并非具体数字,而是强调了武艺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一十八般武艺的典故一十八般武艺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军事和武术文化。在古代,武艺高强者往往被视为英雄豪杰,而掌握多种武艺的人更是备受尊敬。一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可能源于古代的军事文献或民间传说,用来形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