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仆流离:一个描绘动荡生活的成语
读音
diān pū liú lí
含义
- 颠仆:跌倒、摔倒,比喻生活或事业遭遇挫折。
- 流离:漂泊、流浪,形容居无定所、四处逃难。
- 整体含义:形容人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遭受挫折,四处漂泊,生活困苦。
典故
- 《后汉书·冯衍传》:
“遭时颠沛,离乱流离。” 这里的“颠沛”与“流离”结合,形容战乱时期百姓的苦难生活。 - 《晋书·王导传》:
“自永嘉丧乱,百姓颠仆流离。” 描述西晋末年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诗中虽未直接使用“颠仆流离”,但描绘了战乱中百姓的苦难,与成语意境相通。
近义词
- 流离失所:因灾祸或战乱而离开家乡,四处流浪。
- 背井离乡:被迫离开家乡,到外地谋生。
- 漂泊无定:生活不稳定,没有固定的居所。
- 浪迹天涯:到处流浪,足迹遍及各地。
反义词
-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工作愉快。
- 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愿轻易搬迁。
- 丰衣足食:生活富足,衣食无忧。
-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战争让很多人颠仆流离,失去了家园。
- 小明的爷爷小时候因为打仗,颠仆流离了好多年。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那个年代,许多人因为饥荒颠仆流离,逃往他乡。
- 颠仆流离的生活让奶奶学会了坚强。
-
初中:
- 在动荡的社会中,百姓颠仆流离,苦不堪言。
- 他回忆起颠仆流离的岁月,不禁感慨万千。
-
高中及以上:
- 颠仆流离的经历让他对和平更加珍惜。
- 这部纪录片真实记录了难民颠仆流离的生存状态。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旅行中的快乐漂泊。
- ❌ “暑假我们颠仆流离,玩遍了整个欧洲。”(错误:成语带有苦难色彩,不能用于愉快的旅行。)
-
错误场景:形容职场跳槽。
- ❌ “他颠仆流离,换了好几份工作。”(错误:成语多指因灾难或战乱导致的漂泊,而非主动的职业变动。)
-
错误场景:形容日常搬家。
- ❌ “因为房租涨价,我今年颠仆流离搬了三次家。”(错误:成语程度较重,普通搬家不适用。)
“颠仆流离”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与稳定的生活,同时也要对那些仍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抱有同情与关怀。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五胡乱华的诗词
五胡乱华是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上述提供的诗词深刻描绘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战争和人民的苦难。根据提供的诗词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五胡乱华时期的古诗词描绘了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百姓苦难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战火连天、胡骑争驰、血染山河等情景,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百姓的同情。同时,这些诗词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谴责,透露出对历史的见证和记录。这些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对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颠沛流离
颠沛流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iān pèi liú lí。它用来形容生活困苦,四处流浪,居无定所的状态。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大雅·荡之什·抑》,描述了古代贵族因政治原因流离失所的经历。此外,在《史记·魏公子列传》等古代文献中也有相关的描述。颠沛流离的近义词有流离失所、飘泊不定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安身立命等。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战乱时期或经济不景气时人们颠沛流离的生活,也可以用来描述人们内心的颠沛流离状态,例如内心的不安、迷茫或情感上的波折。
关于盗贼的诗词
关于盗贼的诗词(第1篇)关于盗贼的诗词,自古以来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以下是根据“关于盗贼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古诗解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代)原文: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得倚天剑,斩尽天下贼。解析:此诗以杜甫自述的口吻,描述了秋风破屋的凄凉景象,并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其中“安得倚天剑,斩尽天下贼”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盗贼的痛恨与不满。《古风》- 曹植(三国时期)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念君终日思红颜,转侧在盗贼间。解析:此诗写离别之情与盗贼
生民涂炭是什么意思
生民涂炭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ēng mín tú tàn,用来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灾难深重的境地。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典故描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生民涂炭的近义词有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等,反义词有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等。该成语不能随意使用,通常用于描述极端困苦的社会状况,需要注意正确的用法和搭配。
荡析离居
本文介绍了成语“荡析离居”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描述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离散,人们流离失所的情景。在运用时需注意不当使用场合、误用对象和用词不当等错误用法。
流离转徙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流离转徙”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动荡,指生活不固定,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住所。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文章还对该成语的错误用法进行了说明。
安身乐业
安身乐业是一个成语,拼音为ān shēn lè yè。它指的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安定地生活并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或工作。安身指的是找到一个可以安顿身体的地方或环境,乐业则是指从事喜爱或擅长的工作并感到快乐。这一成语源自古代的传说和历史故事,形容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近义词包括安居乐业、稳定发展、平安无事、幸福安康等。反义词包括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等。文章还提到了关于安身乐业的错误用法示例,提醒人们正确理解并运用该成语。在当今社会,应该努力创造一个安身乐业的社会环境,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流离播越是什么意思
流离播越是一个描述人们因各种原因被迫四处流浪、逃亡的词语,用来形容生活困苦、颠沛流离的状态。其源于古代,典故多出自战乱和天灾人祸导致的流离失所。该词有近义词如颠沛流离、流浪失所等,反义词则为安居乐业、稳定安顿等。文章还指出了该词语的错误用法,如误用为褒义词或使用不当的场合。例句展示了战乱、自然灾害等导致人们流离播越的情境。
流离播迁是什么意思
“流离播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iú lí bō qiān,形容因某种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国家,四处漂泊、迁移的境况。其典故源于古代的历史事件,如战争、灾荒等导致的民众流离失所。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等,反义词为安居乐业、安土重迁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非被迫迁移、与其他成语混淆、在不恰当语境中使用等。例句中可用于描述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境。
投山窜海是什么意思
投山窜海的读音投山窜海(tóu shān cuàn hǎi)。投山窜海的含义"投山窜海" 是一个成语,意为逃离深山,奔向大海,形容人或事物远离原处,四处奔走或流离失所的情景。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为了逃避某种困境或灾难而四处奔逃的情景。投山窜海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传说和故事。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投山窜海来形容人们在面对灾难或困境时,为了生存而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奔波。这些故事和传说中的人物往往都经历了艰难的旅程,最终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新的生活。因此,"投山窜海" 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背井离乡的情景。投山窜海的近义词奔走四方漂泊不定浪迹天涯四处流浪漂泊无依远走高飞避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