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流离
读音
diān pèi liú lí
含义
- 颠:跌倒,引申为困顿、艰难。
- 沛:本指水势湍急,引申为奔波、劳苦。
- 流:漂泊不定。
- 离:离散、分离。
整体含义:形容生活困苦,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经历种种艰难困苦。
典故
- 《诗经·大雅·荡》:
“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这里的“颠沛”指树木倒下,比喻国家动荡,百姓流离失所。 - 《后汉书·献帝纪》:
“四海颠沛,生民涂炭。” 描述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 宋代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予虽颠沛流离,而志不少衰。” 文天祥在抗元失败后,历经磨难仍坚持气节,用“颠沛流离”形容自己的艰难处境。
近义词
- 流离失所:因灾祸或战乱而离开家乡,无处安身。
- 背井离乡:被迫离开家乡,在外漂泊。
- 漂泊无定:生活不稳定,四处流浪。
- 浪迹天涯:到处流浪,足迹遍布各地。
反义词
-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工作愉快。
- 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愿轻易搬迁。
- 锦衣玉食:形容生活优裕,衣食奢华。
- 高枕无忧:无忧无虑,生活安稳。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战争让许多人颠沛流离,失去了家园。
- 那只小狗被主人抛弃后,颠沛流离,最后被好心人收养。
-
小学高年级:
- 难民们颠沛流离,逃往邻国寻求庇护。
- 爷爷年轻时因战乱颠沛流离,后来才定居下来。
-
初中:
-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颠沛流离,写下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
- 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颠沛流离的一生,读来令人唏嘘。
-
高中:
- 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曾颠沛流离,但他们的作品却流传千古。
-
大学及以上:
- 近代中国饱受战火摧残,无数百姓颠沛流离,饱尝艰辛。
- 移民潮中,许多人颠沛流离,跨越国界寻找新的生存机会。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旅行愉快。
- ❌ 这次假期我们颠沛流离,玩得很开心。
- ✅ 这次假期我们游山玩水,玩得很开心。
-
错误场景:形容生活稳定。
- ❌ 他工作稳定,家庭幸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 ✅ 他工作稳定,家庭幸福,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
错误场景:形容短暂出差。
- ❌ 老板让我去外地出差三天,真是颠沛流离。
- ✅ 老板让我去外地出差三天,虽然辛苦但很充实。
-
错误场景:形容搬家次数多但生活无忧。
- ❌ 我家因为装修搬了几次,真是颠沛流离。
- ✅ 我家因为装修搬了几次,虽然麻烦但还算顺利。
“颠沛流离”是一个带有沉重色彩的成语,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于轻松或正面的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颠仆流离
颠仆流离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iān pū liú lí,用来形容生活困苦、遭遇变故、流离失所的状态。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动荡时期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境。其近义词包括颠沛流离、飘摇不定、流离失所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安土重迁和安身立命等。在使用颠仆流离时,需要注意避免在欢乐、幸福的场景中使用,并避免与其他描述困苦、不幸的词语混用。同时,也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恰当的词汇来表达。
流落失所是什么意思
流落失所的读音为liú luò shī suǒ。该成语用于描述因各种原因失去固定居所和住所,生活颠沛流离的人。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灾荒等原因导致人们失去家园。近义词包括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安家立业等。例句中描述了因战乱、自然灾害、失业等原因导致人们流落失所的情境。错误用法方面,该成语不能随意用于描述其他事物或场合,也不能与程度副词连用。
流离琐尾是什么意思
“流离琐尾”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iú lí suǒ wěi,用来形容人或事物遭遇困苦、颠沛流离的境况。它源于《诗经》和古代战争传说,形容生活困顿、境遇凄凉的人或事物。这个成语带有深深的同情色彩,其近义词如颠沛流离、飘泊无依等,都带有类似的含义。反义词如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等,则形容稳定富足的生活状态。使用时要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或与不相关词语连用。例句展示了“流离琐尾”在句子中的运用。
造次颠沛是什么意思
造次颠沛的读音造次颠沛的拼音为:zào cì diān pèi。造次颠沛的含义“造次颠沛”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在生活或工作中遭遇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形容生活或处境极度困苦、颠沛流离。其中,“造次”表示急躁、草率、不深思熟虑;“颠沛”则指颠簸、流离、不安定。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人在困苦、艰难的环境中,常常需要匆忙应对,生活状态不稳定,缺乏安定感。造次颠沛的典故该成语出自《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诗中描述了妻子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人民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因此,“造次颠沛”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人们在战乱、灾荒等社会动荡时期所经历的困苦和不安定。造次颠沛的近义词颠沛
东奔西逃
“东奔西逃”是一个成语,表示四处奔波、逃避或逃难的含义。它常用来描述人们为了躲避灾难、战乱或危险而四处奔逃的情景。该成语源自古代人们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逃亡的历史。除了“东奔西逃”,还有一些近义词如“奔走他方”和“颠沛流离”等,反义词如“安居乐业”和“稳定如山”。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当语境、与其他动词重复、不符合事实的夸张以及贬义语境等错误用法。文章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用法示例,帮助理解和正确使用该成语。
飘萍浪迹是什么意思
飘萍浪迹是一个成语,读音为piāo píng làng jì,用来形容人行踪不定,生活漂泊不定或心灵漂泊没有归属感。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生境遇的感慨。其近义词包括漂泊无依、浪迹天涯、流离失所等,反义词为安居乐业、安土重迁等。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包括误解其含义、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以及与其他表示漂泊的词语混用。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这一成语的用法和语境。
流离播越是什么意思
流离播越是一个描述人们因各种原因被迫四处流浪、逃亡的词语,用来形容生活困苦、颠沛流离的状态。其源于古代,典故多出自战乱和天灾人祸导致的流离失所。该词有近义词如颠沛流离、流浪失所等,反义词则为安居乐业、稳定安顿等。文章还指出了该词语的错误用法,如误用为褒义词或使用不当的场合。例句展示了战乱、自然灾害等导致人们流离播越的情境。
飘蓬断梗是什么意思
飘蓬断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piāo péng duàn gěng,用以形容人或事物漂泊不定、没有固定居所或归宿的状态。典故源自古代文学作品,比喻人生的漂泊和无常。近义词包括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根深蒂固等。在运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用于描述轻松愉快或自由自在的状态。例如,“他的一生如飘蓬断梗般漂泊无依”等。
雁泊人户是什么意思
雁泊人户的读音读音:yàn bó rén hù拼音注音:yàn bó/rén/hù雁泊人户的含义“雁泊人户”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大雁在秋天南飞时,选择在某户人家歇息或过夜。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某个人或事物在某个地方找到了归宿或寄托。它通常用来描述人或事物找到了一个可以安心停留、依靠和生存的地方。雁泊人户的典故“雁泊人户”的典故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出处,但根据字面意义和历史文化的理解,我们可以推测其背后可能有着关于大雁迁徙和人们生活的某种故事。在古代,人们常常将大雁作为迁徙的象征,而“人户”则代表了人们的住所或生活之地。因此,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大雁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歇的“家”,而人们也希望找到
流离转徙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流离转徙”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动荡,指生活不固定,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住所。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文章还对该成语的错误用法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