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扑不磨
读音
diān pū bù mó
含义
“颠”指跌倒、倒下;“扑”指击打、碰撞;“不磨”意为不可磨灭、不可摧毁。整个成语形容某种理论、真理或事实极其坚固,无论怎样打击或质疑都无法动摇或改变。
典故
- 《朱子语类》:朱熹在讨论儒家经典时曾说:“圣人之言,颠扑不破。”意指圣人的言论经得起任何推敲,无法被推翻。
- 《明儒学案》:明代学者王阳明在论述心学时,也引用此成语,强调真理的永恒性。
-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写道:“理之至者,颠扑不磨。”用以形容真理的不可撼动。
近义词
- 牢不可破——形容极其坚固,无法摧毁。
- 坚不可摧——形容非常坚固,难以破坏。
- 无可辩驳——指事实或道理非常明确,无法反驳。
- 铁证如山——形容证据确凿,无法推翻。
反义词
- 不堪一击——形容非常脆弱,经不起打击。
- 漏洞百出——指理论或说法存在很多问题,容易被推翻。
- 站不住脚——形容观点或说法缺乏依据,无法成立。
- 摇摇欲坠——形容事物极不稳定,随时可能倒塌或失败。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说“1+1=2”是颠扑不磨的真理。
- 小学高年级:地球是圆的,这一科学事实颠扑不磨。
- 初中:达尔文的进化论经过多年验证,已是颠扑不磨的科学理论。
- 高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颠扑不磨。
- 大学及以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颠扑不磨,至今仍指导着社会实践。
- 日常对话:“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一点颠扑不磨。”
- 学术论文:“该实验结果颠扑不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 新闻报道:“历史证明,和平与发展是颠扑不磨的时代主题。”
- 演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颠扑不磨的历史趋势。”
- 辩论赛:“我方观点有充分数据支持,颠扑不磨。”
- 书籍序言:“本书所阐述的观点经过反复验证,颠扑不磨。”
- 历史评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颠扑不磨。”
- 科技报道:“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颠扑不磨,已被无数实验证实。”
- 法律文书:“被告的犯罪事实证据确凿,颠扑不磨。”
- 哲学讨论:“物质决定意识是颠扑不磨的唯物主义观点。”
- 经济分析:“市场经济规律颠扑不磨,政府干预需谨慎。”
- 教育论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颠扑不磨。”
- 医学研究:“疫苗的有效性颠扑不磨,挽救了无数生命。”
-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颠扑不磨。”
- 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颠扑不磨。”
错误用法
- 形容具体物体:❌“这座桥建得很牢固,颠扑不磨。”(应使用“坚不可摧”)
- 形容短暂现象:❌“今天的天气真好,颠扑不磨。”(天气变化无常,不符合成语含义)
- 形容主观感受:❌“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看,颠扑不磨。”(个人喜好无法用“颠扑不磨”形容)
- 形容虚构事物:❌“小说里的主角光环颠扑不磨。”(虚构情节不适用)
- 形容短期趋势:❌“这支股票最近涨势很好,颠扑不磨。”(金融市场波动大,不符合成语含义)
“颠扑不磨”多用于形容真理、理论或原则的坚固性,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颠簸不破
本文介绍了成语“颠簸不破”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事物或道理非常稳固,不易被破坏或动摇。其典故源于古代传说,形容非常坚固的宝物。近义词有“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稳如泰山”等。反义词包括“摇摇欲坠”、“脆弱不堪”、“松松垮垮”等。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应用场景。同时提醒读者注意成语的适用场合和语境,避免错误使用。
不易之论
不易之论指的是经过深思熟虑、难以改变的论断或言论,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被视为经典之言。不易之论的近义词包括坚定不移的论断、铁证如山的言论等。在使用不易之论时,需要谨慎考虑其使用场合和含义,避免滥用或随意改变其含义。同时,不易之论应该是经过长时间验证的言论或观点,不能将其与个人主观意见或信仰混为一谈。
不攻自破
不攻自破的读音为bù gōng zì pò。该成语指某些事实或证据无需攻击或反驳就已显示出其真实性或错误性,形容事情非常明显。其来源于古代战争和防御工事的典故。不攻自破还有近义词如显而易见、不证自明、毋庸置疑、铁证如山,反义词有难以置信、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使用不当的语境、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以及滥用该成语都是不攻自破的错误用法。
安于盘石
本文介绍了成语“安于盘石”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该成语表示安稳地处于稳固的根基或基础上,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坚定的立场和稳定的根基。其典故源于古代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根基的坚定信念。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如坚定不移、稳如泰山等,以及反义词如动摇不定等。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用法,并指出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的用法。整体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安于盘石”。
颠扑不破
颠扑不破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理论、道理或事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强调其经过时间考验的不变性。典故源于古代,形容经过多次验证和反复实践后仍然成立和有效的观念或事物。近义词包括历久弥坚、坚如磐石等。反义词有朝令夕改、摇摆不定等。该成语用于描述具有普遍真理和可靠性的事物或观念,需避免在非正式场合使用或滥用。错误用法包括用于形容不具备普遍真理或可靠性的事物,以及将主观意见或个人信仰称为颠扑不破。
南山铁案是什么意思
“南山铁案”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案件的确定性如同南山的铁铸一般不可动摇。其源于古代的判决方式,一旦确认就刻在铁板上置于南山,作为永久记录。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已经确定、无法更改的案件结果或事实情况。近义词如“铁证如山”、“确定无疑”等。反义词则表达疑问和不确定性。使用时应避免滥用,需确保语境恰当,避免混淆概念或夸张过度。南山铁案的实际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法律、科学等领域。
百二金瓯
“百二金瓯”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国家或地方富强、统一、完整无缺。源自古代中国的比喻,金瓯表示国家的疆土,百二强调数量多、国家强大稳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等古籍中。其近义词如固若金汤、国泰民安等,反义词则是分崩离析、国破家亡等。正确用法是形容国家或地方的富强和统一,错误用法包括用于个人或小团体、形容物品坚固程度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不当使用场景如小公司年会、描述家具坚固程度以及写作中的误用。
重垣迭锁是什么意思
重垣迭锁的读音标注拼音:zhòng yuán dié suǒ重垣迭锁的含义“重垣迭锁”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城墙或房屋的坚固和严密。其中,“重垣”指的是双重或多重城墙,“迭锁”则表示层层加锁,形容防御的严密性。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地方或事物的安全防范措施非常严密,不易被攻破或破坏。重垣迭锁的典故“重垣迭锁”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防御。在古代,为了保护城市和人民的安全,人们会修建坚固的城墙和房屋,并设置重重关卡和防御设施。这些设施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层层相扣,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系统。在战争时期,这种防御系统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和人民免受外敌的侵袭。因此,“重垣迭锁”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军事防御的严
安如磐石
“安如磐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用来形容非常稳固、坚定,不可动摇。它出自于《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弁》,原句为“如磐石般,不可转也”。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稳固,以及人的意志坚定。其近义词包括“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固若金汤”,反义词有“摇摆不定”、“岌岌可危”、“轻而易举”。在正确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比如形容人的情绪或态度,以及用在非稳固或易变的事物上。
天荒地老是什么意思
天荒地老的读音天荒地老读音为 tiān huāng dì lǎo,其中“天”和“地”是形容词,用来形容时间长久、无始无终,而“老”则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变得长久不衰。天荒地老的含义天荒地老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时间非常长久,仿佛天地都变得衰老。它也可以用来形容爱情、友情等感情深厚、持久不变。具体来说,“天荒”指的是时间的漫长和无尽的流逝,而“地老”则是指大地的长久和永恒。因此,天荒地老的含义就是形容时间之长、岁月之久,也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个人或某段感情的深深眷恋和执着。天荒地老的典故天荒地老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典故之一出自《列子·汤问》,其中描述了天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