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攻自破”详解
读音
bù gōng zì pò
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需要”。
- 攻:攻击、攻打。
- 自:自己、自动。
- 破:破裂、崩溃。
整体含义:指某种言论、谣言或防御工事等,不需要外力攻击,自己就会崩溃或失去效力。多用于形容谣言、谎言或站不住脚的理论,因自身漏洞而无法成立。
典故
-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曾分析袁绍军队的弱点,认为其内部矛盾重重,即使不主动进攻,也会自行瓦解。后来袁绍果然因内部分裂而失败。 - 《晋书·杜预传》
杜预在分析吴国防御时指出:”吴国虽设江防,然民心涣散,若不攻之,久必自溃。”后来吴国果然因内部问题而灭亡。 - 民间故事
古代有谣言称某官员贪污,但该官员清廉正直,最终谣言因无人相信而”不攻自破”。
近义词
- 不攻自溃:形容防御或言论因自身问题而崩溃。
- 自取灭亡:因自身错误导致失败。
- 不战而溃:未经战斗就自行瓦解。
- 徒托空言:没有实际依据的言论,最终无法成立。
反义词
- 坚不可摧:形容极其坚固,无法被破坏。
- 固若金汤:形容防御极其牢固。
- 牢不可破:形容关系或结构极其稳固。
- 无懈可击:形容言论或防御毫无漏洞。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说小红的铅笔是他偷的,但老师查监控后发现不是,谣言不攻自破。
- 有人说世界上有鬼,但科学家证明没有,这种说法不攻自破。
-
小学高年级:
- 网上有人造谣说某明星逃税,后来税务局澄清了,谣言不攻自破。
- 这个理论漏洞百出,根本不用反驳,它自己就会不攻自破。
-
初中:
- 某些阴谋论看似吓人,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们不攻自破。
- 他的论点缺乏证据,在辩论会上不攻自破。
-
高中及以上:
- 历史上许多谣言因缺乏事实支撑,最终不攻自破。
- 这个假新闻传播很快,但真相公布后,它立刻不攻自破。
错误用法
-
用于物理破坏:
- ❌ “这座桥年久失修,不攻自破。”(正确说法应为”自行坍塌”)
- ❌ “玻璃杯掉在地上,不攻自破。”(应为”摔碎”)
-
用于主动行为:
- ❌ “他用力一推,墙不攻自破。”(应为”被推倒”)
- ❌ “黑客攻击后,系统不攻自破。”(应为”被攻破”)
-
用于褒义:
- ❌ “他的演讲太精彩了,对手的观点不攻自破。”(应为”被驳倒”)
-
用于自然现象:
- ❌ “冬天来了,冰层不攻自破。”(应为”自然融化”)
总结:”不攻自破”多用于抽象概念(如谣言、理论),而非具体物体的破坏。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谗口铄金
本文介绍了成语“谗口铄金”的读音、含义、典故和近义词反义词,同时提供了相关的例句。该成语形容谗言的巨大危害和破坏力,常用来指谗言诽谤可以毁人清誉。文章还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的错误用法,如滥用场合、误用对象和不分主客观关系。
飞短流长
"飞流短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i liú duǎn cháng。它用来形容人们在评价事物时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全貌。这个成语强调了表面评价和误解的局限性,并指出了全面观察和理解事物的重要性。使用"飞流短长"时需注意语境含义,避免滥用或与其他成语混淆。错误的用法包括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忽视其语境含义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在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准确把握其含义和用法。
讹言惑众
本文介绍了“讹言惑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讹言惑众指以虚假信息或谣言迷惑大众,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其典故源于古代,如“三人成虎”等故事。近义词包括谣言惑众、蛊惑人心等,反义词为真相大白、明察秋毫等。文章还列举了讹言惑众的错误用法及实例,提醒公众保持理性和警惕,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蜚短流长
本文介绍了成语“蜚短流长”的读音、含义、出处及用法。该成语形容消息或传言传播迅速且可能失真。文章还介绍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正确和错误用法的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造谣中伤是什么意思
造谣中伤的读音拼音:zào yáo zhòng shāng造谣中伤的含义“造谣中伤”指制造并散布谣言,诬蔑、毁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其中,“造谣”指编造并散布谣言;“中伤”则指在背后对别人进行毁谤、诬蔑。造谣中伤的典故“造谣中伤”一词的典故源于古代社会,当时由于信息传播的渠道有限,一些不实之词往往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迅速传播,对他人名誉造成极大损害。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史记》等,都有关于造谣中伤的记载。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因造谣中伤而引发的社会事件和人物悲剧,如某些政治斗争中的诬陷、诽谤等。造谣中伤的典故出处《汉书·王莽传》:“今陛下信谗臣浮说,反道败德,听虚言而遗实义,故群臣畏服,百姓衔冤
风言风语
本文介绍了成语“风言风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探讨了其正确和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没有事实依据的、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或闲言碎语。其来源可能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有关。使用“风言风语”时需注意避免在正式场合或文件中使用,避免与贬低、攻击他人的言论混为一谈,以及避免与其他成语重复使用而显得冗余。同时,需理解其含义并避免误用。
造谣惑众是什么意思
造谣惑众的读音造谣惑众的拼音为:zào yáo huò zhòng。造谣惑众的含义“造谣惑众”是一个成语,指的是编造、散布谣言,使人们产生迷惑和恐慌,从而达到某种不良目的的行为。其中,“造谣”指的是编造、传播不实之言,“惑众”则是指使人们产生迷惑和不安。造谣惑众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当时有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故意编造和散布不实之言,导致社会不安和恐慌。这些行为被人们所谴责,并形成了“造谣惑众”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造谣惑众的行为仍然存在,它不仅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也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和信任。造谣惑众的近义词散布谣言煽动惑众搬弄是非捏造谣言诽谤中伤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造谣惑众”意思相近,
流言风语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流言风语”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流言风语指的是无根据的、不负责任的、不实之语,常常在社交场合中传播,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误解。文章还指出了流言风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轻信或散播不实之语。
讹以滋讹
讹以滋讹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é yǐ zī é。它指的是错误的信息或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因人们的误解或无意识传递而越来越离谱,最终演变成完全不同的故事或含义。这个成语强调了错误信息的传播和扩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源于古代传言和谣言的传播。其近义词包括以讹传讹、谬误流传、误传误信等,反义词则是准确无误、真实可信、清晰明了等。在使用时,要注意针对故意或非故意传播错误信息导致事态恶化的情境进行描述和批评。
青蝇点素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青蝇点素”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及相关历史故事,列举了近义词如污点清白、玷辱清白等,反义词如清白无辜、公正无私等。同时提供了使用这一成语的相关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文章帮助读者理解和正确使用“青蝇点素”,以避免出现误解或不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