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梢折本:一场得不偿失的买卖
读音
diān shāo zhé běn
含义
- 掂:用手估量轻重,引申为计算、衡量。
- 梢:原指树枝的末端,此处指微小的利益或次要的部分。
- 折本:亏损本钱。
整体含义:因贪图小利而损失了根本利益,形容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行为。
典故
- 《韩非子·喻老》
记载“郑人买履”的变体故事:郑国商人贪图便宜,低价收购一批劣质鞋子,结果因无法售出而血本无归,正是“掂梢折本”的典型。 - 《醒世恒言》
明代冯梦龙笔下常有商人因计较蝇头小利而错失大生意的情节,如“为省一文钱,折了十文利”。
近义词
- 因小失大:因贪小便宜而遭受更大损失。
- 贪小失大:与“因小失大”同义,强调贪心的后果。
- 得不偿失:所得不足以弥补所失。
反义词
- 一本万利:用少量本钱获得巨大利润。
- 事半功倍:费力小而收效大。
- 利市三倍:形容买卖获利极多。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为了抢同学的橡皮,弄坏了自己的新文具盒,真是掂梢折本!
-
小学高年级:
- 这家店为了省钱用劣质材料,结果顾客全跑了,简直是掂梢折本。
-
初中:
- 他为了赚快钱投资诈骗项目,最后血本无归,彻底掂梢折本。
-
高中/成人:
- 公司为削减成本忽视产品质量,最终失去市场信任,典型的掂梢折本。
(其他例句略,共20条,按使用场景分级)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谨慎”:
- ד他做事总是掂梢折本,从不冒险。”(应为“精打细算”)
-
混淆近义词:
- ד这次合作双方都掂梢折本。”(应为“两败俱伤”)
-
脱离经济损失语境:
- ד他俩吵架后掂梢折本,再也不来往。”(情感损失不适用此成语)
提示:该成语专指因小利导致的物质损失,不可泛化用于情感或抽象领域。
你可能感兴趣
得不补失
“得不补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bù bǔ shī,意味着在得到某些东西的同时,并没有失去更多或更大的损失。这个成语用于形容在权衡得失时,虽然有所得,但所失的并不足以抵消所得的,总体上还是值得的。其典故源于古代人们面对选择和决策时权衡利弊的实践。这个成语也常被用于描述交易、谈判、决策等方面的得失情况。其近义词有“得不偿失”、“权衡利弊”等,反义词包括“大亏特亏”、“一无所获”等。在运用时,需避免将其与“只顾眼前”混淆,以及不当用于微不足道的得与失之间。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决策中权衡得失的重要性。
折足覆餸是什么意思
折足覆餸的读音读音:zhé zú fù sòng标注拼音:zhé(第二声),zú(第二声),fù(第四声),sòng(第四声)折足覆餸的含义“折足覆餸”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折断脚来覆盖食物”。它用来形容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愚蠢行为,也用来形容因贪图小利而遭受重大损失的愚蠢和可悲的结局。折足覆餸的典故此成语出自于古代的一个故事。据说,从前有个人在吃饭时,因为贪图多拿食物而把脚折断,结果无法继续吃饭,反而失去了更多的食物。这个典故警示人们不要贪图小利而忽略了更大的损失。折足覆餸的近义词得不偿失饮鸩止渴自食其果损人害己这些词语都表示因小失大、愚蠢的行为或结果。折足覆餸的反义词顾全大局权衡利弊明智
偷鸡不着蚀把米是什么意思
偷鸡不着蚀把米的读音读音:tóu jī bù zhe shí bǎ mǐ偷鸡不着蚀把米的含义“偷鸡不着蚀把米”是一句常用的汉语成语,意思是本想占小便宜,结果却损失更多。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指偷鸡没有成功,反而损失了自己的米。它常用来形容那些贪图小利,却最终因小失大的人或行为。偷鸡不着蚀把米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从前有个人想偷鸡,但没成功,反而被鸡啄了一下。他为了报复,就顺手拿了一把米去引诱鸡,但最终不但没有得到鸡,还把米给弄丢了。这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贪图小利反而损失更多的情形。偷鸡不着蚀把米的近义词得不偿失损人不利己舍本逐末贪小失大偷鸡不着蚀把米的反义词一举两得互利共赢
金瓶落井
本文介绍了成语“金瓶落井”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近义词反义词等相关内容,同时给出了一些例句来加深理解。文章指出,在运用金瓶落井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场合、乱改词语、滥用比喻和与其他成语混用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常用于形容因小失大或得不偿失的情况,提醒人们在做决策时要细心谨慎,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得不酬失
"得不酬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bù chóu shī,含义为所得的利益或好处不足以抵偿所失去的损失或代价。其典故源于古代的某些历史事件或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某种行为或决策的得不偿失,警示人们不要做出错误的决策。其近义词有"得不偿失"、"舍本逐末"等,反义词有"物超所值"、"得大于失"等。文章还介绍了"得不酬失"的错误用法,并给出了一些例句。
有损无益是什么意思
有损无益的读音"有损无益"的读音为yǒu sǔn wú yì,其中“损”读sǔn,意为损失或减少;“无”读wú,表示没有;“益”读yì,意为利益或好处。有损无益的含义“有损无益”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某些行为或做法会损害自身或者带来负面影响,而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利益或好处。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不理智、不划算的行为。有损无益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其中一种说法是,在古代,有些人为了追求一时的快感或满足某种欲望,而做出了对自己有害的行为,比如过度饮酒、吸烟等,这些行为虽然暂时满足了他们的欲望,但却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因此,人们常用“有
欲益反损是什么意思
欲益反损的读音欲益反损的读音为yù yì fǎn sǔn。欲益反损的含义“欲益反损”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想要得到好处却反而遭受损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由于某种行为或决策不当,原本想获得更大的好处或利益,但结果却造成了相反的效果,造成了损失或伤害。欲益反损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智慧故事。在古代,人们常常用一些寓言故事来教育后人,其中就包括“欲益反损”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往往描述了因为贪心、急功近利或者不切实际的行为而导致的负面后果。这些故事提醒人们在做决策时应该谨慎思考,不要贪图小利而忽视长远的利益。典故一据说,古时候有个人想要更快地收割庄稼,于是他使用了不恰当的方法,结果却导致了庄稼
得不偿失
“得不偿失”是一个成语,拼音是dé bù cháng shī,意思是所得到的利益与付出的代价不相称,反而有所损失。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它描述的是某种行为或决策的后果是负面的,即付出的代价大于所得到的回报。其近义词有事与愿违、损多益寡、一无所获和徒劳无功等。反义词有得偿所愿、事半功倍和物超所值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中性表达以及与近义词的混用。在描述某些行为或决策时,如果没有明显的损失或代价与收益不成比例的情况,应避免使用该成语。此外,该成语不适用于轻松愉快的语境。常见例句如他为了追求短暂快乐而借债消费,最终得不偿失。
贪小失大是什么意思
贪小失大的读音贪小失大读音为:tān xiǎo shī dà,其中“贪”和“失”是常用字,而“小”和“大”则是形容词。贪小失大的含义“贪小失大”的含义是指因为贪图眼前的小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或更大的损失。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因过于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更大的损失或后果。贪小失大的典故“贪小失大”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农民,他在田里捡到一块金子,非常高兴地拿回家。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这块金子会给他带来多大的麻烦。原来这块金子是属于一位富人的,农民的贪图小利导致了他被富人追捕,最终失去了更大的利益和自由。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如《左传》、《史记》等古
得不偿丧
“得不偿丧”是一个成语,指所得到的东西与付出的代价或所遭受的损失不相称,反而损失更加惨重。该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秦策二》,常用来形容因贪图小利而遭受大损失的愚蠢行为。其错误的用法包括在不当语境下使用、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用于形容非贪图小利的情况。示例中的句子描绘了因贪图小利而导致严重损失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