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头回:道德高尚者的自然胜利
读音
德胜头回:dé shèng tóu huí
含义
- 德:道德、品行。
- 胜:胜利、超越。
- 头回:首次、第一次。字面意思是“道德上的胜利首次显现”,引申为品行高尚的人最终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强调道德的力量终将战胜一切。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正义或善良最终战胜邪恶,或高尚的品德终会得到认可。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因德行高尚,最终得到国君重用。时人评价:“德胜头回,非偶然也。” - 《后汉书·逸民传》:
东汉隐士严光拒绝光武帝刘秀的高官厚禄,坚守清贫。后人称赞:“德胜头回,严子陵之风长存。” - 民间故事:
传说一位清廉县令因拒绝贿赂被诬陷,但最终真相大白,百姓感慨:“德胜头回,天理昭昭。”
近义词
- 善有善报:善良的行为终会得到好结果。
- 邪不压正: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 天道酬勤:努力和德行会得到回报。
- 得道多助:坚守正道的人会获得支持。
反义词
- 恶有恶报:作恶者终将自食其果(虽为反面,但逻辑相通)。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邪恶势力暂时占据上风。
- 德不配位:品行不足以匹配所得的地位或回报。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说:“帮助同学是好事,德胜头回,大家都会喜欢你。”
- 童话里,善良的小动物德胜头回,打败了狡猾的狐狸。
-
小学高年级:
- 虽然他被冤枉了,但德胜头回,最终真相大白。
- 环保志愿者的坚持让河流变干净了,真是德胜头回!
-
初中:
- 历史证明,德胜头回,那些为民请命的官员终被后人铭记。
- 比赛中他虽输了一局,但凭借诚信,德胜头回赢得尊重。
-
高中及以上:
- 社会浮躁,但德胜头回,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从不湮灭。
- 科学家淡泊名利,德胜头回,其贡献终被世人认可。
错误用法
-
用于短期结果:
- ❌“他考试作弊没被抓,德胜头回。”(作弊是恶行,与成语含义矛盾)
- ❌“我昨天帮了人,今天就被表扬,真是德胜头回。”(回报过快,不符“终将”的长期性)
-
反向使用:
- ❌“坏人暂时得势,说明德胜头回是假的。”(成语强调最终结果,非即时性)
-
滥用场景:
- ❌“我德胜头回地吃到了冰淇淋。”(完全无关,滥用成语)
总结:德胜头回强调道德与时间的沉淀,不可用于描述即时回报或非道德相关事件。
你可能感兴趣
德胜头迴
德胜头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shèng tóu huí。其含义为在道德上取得胜利后,回头审视事情经过,总结经验。源自古代战争中的行为,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道德上取得胜利或事情成功后反思和总结的经验。近义词包括凯旋而返、功成名就、反败为胜等。反义词有一败涂地、功亏一篑、损人利己等。在正确的语境中使用该成语,能够准确表达取得成就后反思和总结的重要性。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或不当联想。
古人描写德行的诗词
古人描写德行的诗词及其解析,展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这些诗词赞美了德行的高尚与美好,体现了古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与追求。通过列举的几首诗词,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和背景中展现了德行的重要性,如以物喻人、登高望远、舍弃世俗名利等。同时,这些诗词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对道德品质的向往与追求。每一首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领悟。通过学习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关于廉耻的诗词
关于廉耻的诗词(第1篇)关于廉耻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原文:“廉隅贞良,匪躬之故。人之好德,如切如磋。嗟尔君子,无恒安息。人之有能,乃不忝所生。不殄厥心,矜矜猗士。终温且惠,惠音悦耳。”作者及朝代:此为《诗经》之篇,创作于先秦时期。解析:此篇中以“廉隅贞良”来强调人格的廉洁正直和品德的优良,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晋·陶渊明《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胡虏肉,功名利禄心不存。吾家有严君,志士当自勉。人皆言我廉,我岂畏人言?”作者及朝代:陶渊明(约365-427年),东晋诗人。解析:陶渊明以壮志凌云、不畏强敌的气概
丑类恶物
丑类恶物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极度丑陋、令人反感的生物或人,没有明确的典故或出处。其含义是强调丑陋和令人反感的程度。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丑陋不堪、丑恶至极等,反义词则是美妙绝伦、秀丽端庄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的合适性,避免滥用。文章提供了关于丑类恶物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的详细说明。
妖不胜德是什么意思
妖不胜德的读音标注拼音: yāo bù shèng dé妖不胜德的含义“妖不胜德”是一个成语,指邪恶的势力或行为终究不能战胜正直的品德或力量。它强调了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并暗示了邪恶和道德之间的斗争,最终道德将取得胜利。妖不胜德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传说和故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关于古代战争和道德力量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往往描绘了邪恶势力与道德力量之间的斗争,最终道德力量取得胜利的情节。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道德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和善良的追求。典故一在古代某国,有一位邪恶的君主企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统治国家。然而,一位品德高尚的官员却站出来反对他。他以正义和道德的力量,最终击
道微德薄
道微德薄的拼音为dào wēi dé bó,意指个人道德修养不够深厚,道行浅薄,用于形容人的品德不高尚或道德修养不足。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其近义词如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如德高望重、才德兼备等。文章还提供了道微德薄的多个例句及错误用法提醒。
求仁得仁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求仁得仁”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源于儒家思想,意为追求仁义之道最终得到仁义之报,强调人们在追求目标或理想时应坚持道德和正义立场。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道高德重
道高德重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gāo dé zhòng,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道德方面达到崇高境界,拥有卓越的品德和道德威望。该成语由“道”和“德”两个常见词汇与“高”和“重”的形容组合而成。其含义源于古代文献和历史故事,常用来形容品德高尚、声望卓著的人。道高德重的近义词包括德高望重、品学兼优等,反义词则是道德败坏、行为不端等。在使用道高德重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可用于形容品德恶劣的人,要结合具体语境使用。该成语在表达赞美和敬意时非常恰当。文章中有多个例子展示了道高德重在句子中的应用。
人财两空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人财两空”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在某件事情中既没有得到财富,也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或收获,甚至可能损失了某些东西。文章还列举了“人财两空”的多个典故,并说明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含义。同时,本文还探讨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和场景,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选择是否使用。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人财两空”这一成语。
从恶是崩
从恶是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óng è shì bēng,意指当个人或社会持续采取恶劣行为时,最终可能导致崩溃或毁灭的后果。该成语强调了恶行的累积和最终无法收拾的后果,并警示人们要远离恶劣行为。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左传》、《史记》等。此外,从恶是崩与渐入佳境、积重难返等词语有一定联系但意义不同。在使用时需注意区分。从恶是崩描绘了不良行为或习惯的累积和最终导致的严重后果,提醒人们及时改正错误,避免走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