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远知骥:识才需时,日久见人心
读音
dào yuǎn zhī jì
含义
- 道:路途,引申为时间或经历。
- 远:长远,指长时间的考验。
- 知:了解,识别。
- 骥:良马,比喻杰出人才。
整体含义:只有经过长远的道路或时间的考验,才能识别出真正的千里马。比喻真正的才能或品德需经长期观察才能被发现。
典故
- 《韩非子·说林上》:
春秋时,管仲被鲁国囚禁,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他。齐桓公起初因管仲曾射伤自己而拒绝,鲍叔牙说:“若您只想治理齐国,用我足够;若想称霸天下,非管仲不可。”后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印证了“道远知骥”的道理。 - 《三国志·诸葛亮传》:
刘备三顾茅庐前,诸葛亮隐居南阳,世人只知其才名,未见其能。直到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方显“卧龙”之才,正是“道远知骥”的体现。 - 民间故事:
传说古时一位将军挑选战马,众人推荐一匹瘦弱老马,将军坚持用它。长途行军后,老马始终稳健,而其他马匹早已疲惫不堪。将军叹道:“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近义词
- 路遥知马力:强调时间检验的重要性。
- 日久见人心:侧重品德而非才能。
- 烈火见真金:比喻严峻考验下显本质。
- 真金不怕火炼:与“烈火见真金”类似。
反义词
- 以貌取人:仅凭外表判断,如孔子言“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 管中窥豹:片面观察导致误判。
- 一叶障目:因小细节忽视整体。
例句
小学阶段:
- 老师说:“虽然小明现在成绩一般,但道远知骥,他一定会进步。”(三年级)
- 运动会上,小红的耐力让全班惊讶,真是道远知骥啊!(四年级)
中学阶段:
- 这位科学家年轻时默默无闻,晚年却获诺贝尔奖,恰是道远知骥的典范。(初一)
- 历史证明,许多伟大作品起初不被认可,道远知骥的道理在艺术界同样适用。(初三)
高中及以上:
- 企业选拔人才不应只看简历,须知道远知骥,实践方能检验真才。(高一)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感慨先帝的知遇之恩,正是道远知骥的君臣佳话。(高三)
其他场景:
- 团队合作中,那些初期低调但持续贡献的成员,往往印证了道远知骥。(职场)
- 这款手机芯片经过三年市场检验仍领先行业,可谓道远知骥。(科技评论)
错误用法
- 误用于短期行为:
❌“这次月考他考了第一,真是道远知骥!”(月考属短期表现) - 混淆对象:
❌“这瓶酒放了一周更好喝,道远知骥啊!”(仅指人才或品德) - 过度引申:
❌“我养的花三天就开了,道远知骥!”(与时间考验无关) - 褒贬误用:
❌“他骗了大家十年才被发现,也算道远知骥了。”(含贬义时应用“日久见人心”)
“道远知骥”不仅是识人的智慧,更是一种对时间的敬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往往需要耐心等待光阴的揭晓。
你可能感兴趣
历代诗词如何歌颂管仲 10首写管仲的经典诗词赏析
本文介绍了描写管仲的诗词的多个篇章,展示了管仲在古代诗词中的形象。管仲作为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智慧和才能被后人所传颂,成为古代文人墨客创作的题材。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管仲的智慧、才能和功绩,以及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这些诗词不仅是对管仲的赞美,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赏析这些诗词,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管仲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管仲的形象也激励着人们追求智慧、忠诚和奉献,成为了一种永恒的文化价值。
管鲍之交
鲍子知我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朋友间相互了解、心灵相通的关系。源自《列子·力命》中鲍叔牙与管仲的深厚友谊故事。该成语强调了友谊的深度和真挚性,近义词包括知己知彼、心领神会等。反义词为素不相识、貌合神离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例如用于描述彼此深入了解的朋友关系。
道远知骥
“道远知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yuǎn zhī jì。其含义为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能够识别并选择有才能和潜力的人或事物,强调了人们在困难中保持敏锐洞察力和判断力的能力。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智者通过观察识别千里马的故事。其近义词包括明察秋毫、慧眼识珠和识才尊贤等。反义词为视而不见、目不识丁和愚昧无知等。这个成语在例句中常用于描述人才选拔、投资、领导能力等场景。然而,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描述普通事物、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与不相关词语组合使用以及忽略其强调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的含义等。
传为美谈
传为美谈的读音为chuán wéi měi tán,意为被人们广泛传颂,成为美好的话题或故事。来源于历史故事或事件,如孟母三迁等。表示某事情或人物积极美好,被广泛赞美和传颂。使用时要注注意语境和搭配,常用于书面语。错误用法需避免,如不能形容不相关或不具积极意义的事物。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是指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时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谊及政治上的互相支持和合作的关系,拼音为guǎn bào zhī jiāo。这一词汇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作忠诚、信任、互相支持的典范。其含义反映了管仲和鲍叔牙年轻时的共同经历以及他们在齐国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管鲍之交的典故最早见于《左传》和《史记》等史书。其近义词有知交莫逆、深情厚意和莫逆之交等。反义词包括反目成仇、表面交情以及疏离冷淡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管鲍之交这一成语不应随意用于普通同事关系或只是表面的交际行为中。他们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关系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始终保持深厚的情谊和互信互助。
关于权势的诗词
关于权势的诗词(第1篇)关于权势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有诸多佳作。以下是根据标题“关于权势的诗词”所整理的几首古诗词,包括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汉乐府《长歌行》汉乐府,朝代不详“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权势不可攀,名利若浮云。”解析:此诗以青葵和朝露起兴,引出权势如日中天而终将消逝的主题。告诫人们要珍视当下,不要贪图权势名利,因为这些都是短暂易逝的。二、曹操《短歌行》三国时期曹操,魏晋南北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概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
一生挚友白首相知
白首相知是一个成语,读音bái shǒu xiāng zhī,指的是在晚年时仍能保持深厚友情和相互了解的朋友。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友情故事,强调了人与人之间长久而深厚的友谊,尤其在人生的晚期阶段尤为珍贵。白首相知的近义词有终身知己、莫逆之交、患难之交等。反义词为半途而废、泛泛之交、点头之交等。在使用时需准确理解其含义和用法,避免错误使用。文章详细解释了白首相知的意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管鲍之交 读后感
管鲍之交 读后感(第1篇)管鲍之交 读后感《管鲍之交》是一本讲述古代中国两位好友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被其独特的古代背景和情感丰富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书中流畅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人物描绘,都让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他们共同经历的种种挑战和考验。他们二人在困苦的时期互相扶持,共同成长,彼此的友谊经历了时间和困难的考验,愈发坚固。阅读这本书,我最为触动的是书中对友情的深刻描绘。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情,不仅仅是简单的朋友关系,更是心灵的相互扶持和理解。他们彼此间的信任和依赖,让我深感人类情感的力量。书中的情节设计也十分精彩。管仲和鲍叔牙在困难
八拜之交
八拜之交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亲密的关系。其源于古代的礼仪制度,包括八种礼仪,代表着不同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八拜之交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传统。其近义词有莫逆之交、患难之交、刎颈之交等,反义词有泛泛之交、一面之交、背信弃义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理解其含义并应用于不恰当的场合。在现实生活中,应正确理解八拜之交代表的深厚情感和亲密关系。
忘恩背义是什么意思
忘恩背义的读音忘恩背义的拼音是:wàng ēn bèi yì。忘恩背义的含义忘恩背义,指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惠而做出违背道义的事情。其中,“忘恩”指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情,“背义”则指违背道义、不讲情义。忘恩背义的典故忘恩背义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关于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管仲早年丧父,为了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然而,管仲家境贫寒,常常欠债,鲍叔牙却一直帮助他,没有计较个人得失。后来,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一代名相,但他却因为一些私利而忘记了鲍叔牙的恩情,并做出了违背道义的事情。这个故事就成为了忘恩背义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一些历史文献中也有记载忘恩背义的典故,如《左传》、《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