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矩践墨

蹈矩践墨:恪守规矩的智慧

读音

dǎo jǔ jiàn mò

含义

  • :遵循、依照。
  • :规矩、法则。
  • :履行、实行。
  • :绳墨,比喻准则、规范。

整体含义:形容人严格遵守规矩、法度,不逾越界限。

典故

  1. 《荀子·儒效》
    “行有蹈矩践墨,言有绳墨。” 荀子强调君子言行应合乎规范,体现儒家对礼法的重视。
  2. 《后汉书·张衡传》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蹈矩践墨。” 形容张衡治学严谨,恪守儒家经典。
  3. 宋代朱熹《朱子语类》
    “为学须是蹈矩践墨,方得圣贤本意。” 朱熹主张治学需遵循先贤规范,不可随意发挥。

近义词

  1.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2. 按部就班:做事依照程序,有条不紊。
  3. 墨守成规:固守旧法,缺乏变通(略带贬义)。
  4. 规行矩步:言行谨慎,合乎规范。

反义词

  1. 离经叛道:违背传统或主流思想。
  2. 恣意妄为:任意胡作非为,不受约束。
  3. 标新立异:故意与众不同,打破常规。
  4. 放荡不羁:行为放纵,不受拘束。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写作业总是蹈矩践墨,一笔一画都很认真。
    • 老师表扬小红蹈矩践墨,从不违反课堂纪律。
  2. 小学高年级

    • 他做事蹈矩践墨,从不偷工减料。
    • 在科学实验中,我们必须蹈矩践墨,严格按照步骤操作。
  3. 初中

    • 这位律师办案蹈矩践墨,每一步都符合法律程序。
    • 古代工匠制作家具时,总是蹈矩践墨,确保结构稳固。
  4. 高中

    • 学术研究需要蹈矩践墨,不能随意篡改数据。
    • 他的管理风格蹈矩践墨,但也因此缺乏创新。
  5. 大学及以上

    • 在传统工艺传承中,蹈矩践墨是保持技艺纯正的关键。
    • 尽管时代变迁,某些行业仍需蹈矩践墨以维持标准。

错误用法

  1. 混淆“蹈矩践墨”与“墨守成规”

    • ❌ 错误:“他太蹈矩践墨了,一点新想法都没有。”(应改用“墨守成规”)
    • ✅ 正确:“他做事蹈矩践墨,严格遵守公司流程。”
  2. 用于贬义语境

    • ❌ 错误:“这群人蹈矩践墨,根本不懂变通。”(应改用“迂腐”或“僵化”)
    • ✅ 正确:“她性格蹈矩践墨,非常适合会计工作。”
  3. 搭配不当

    • ❌ 错误:“他的舞蹈蹈矩践墨,充满创意。”(语义矛盾)
    • ✅ 正确:“他的书法蹈矩践墨,深得颜体精髓。”

总结:“蹈矩践墨”强调对规范的尊重,多用于褒义或中性语境,不可与消极词汇混用。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礼的诗词

关于礼的诗词(第1篇)关于“礼”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诗经·小雅·车舝》原文: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乎礼,贵乎德。作者:佚名(先秦时期)解析:此诗以玉喻君子,强调了君子之礼与德的重要性。宋·苏轼《留侯论》原文:故人知礼贵,为世所敬仰。行仁义之德,得道者多助。解析:此诗赞美了有礼之人的尊贵,并强调了行仁义之德的重要性。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螟蟸若薄我,昼夜变情貌。忘却如素镕,施吾能几何?宫彼亦悠悠,悲吾太无聊。临觚送新欢,听礼解悲忧。解析:这首乐府诗强调了“礼”的重

重规袭矩是什么意思

重规袭矩的读音重规袭矩的读音为:zhòng guī xí jǔ,其中“zhòng”的声调为第四声,“guī”和“xí”的声调为第一声,“jǔ”的声调为第三声。重规袭矩的含义重规袭矩,字面意思是指多次重复地规划、遵循规矩。它用来形容严格遵循已有的规范、准则或传统,不越雷池一步,亦指墨守成规,不知变通。这个成语强调了严格遵循旧有规范的态度和行为。重规袭矩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与古代的建筑和规划有关。在古代,建筑和规划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规矩,以保持秩序和美感。重规袭矩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那些在建筑、规划或其他领域中,严格遵循旧有规范,不越雷池一步的人或行为。据史书记载,古代的建筑师在规划城市或建

一年级描写家训的古诗词

一年级描写家训的古诗词(第1篇)家训乃传统家族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古时家庭教育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下面根据您给出的主题,创作一篇以一年级描述家训为主题的古诗词以及解读:文章标题:家训传承,润物细无声一、《家训铭》朝代:唐作者:无名氏诗词全文:家训如灯明又清,子规声里映月明。勤学俭用惜福缘,礼让温恭扬善名。慎言笃行仁德广,笃诚忠厚子孙荣。父慈子孝家庭和,百事兴旺永太平。解析:这首《家训铭》为古代一家庭家传的训言。它描绘了家庭中的光明、教育子女的方法、品行的要求及家庭的和谐等元素。家训如同明亮的灯,为子女指引正确的道路,使得子女在规范与道德中成长。这首诗词主要描述了勤学节俭、礼让温恭的优良传统以及

不可造次

不可造次的读音标注拼音为bù kě zào cì。这个成语表示不能轻率、草率行事,需要慎重考虑和准备。典故源自《左传》和《史记》,警示人们不要因为急躁而犯错。近义词包括慎重其事、小心翼翼等,反义词为轻举妄动、草率从事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是否正确,避免误用。不可造次强调在处理重要事情时的谨慎和稳重。

长幼有序

“长幼有序”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háng yǒu yǒu xù,意思是年长者和年幼者在家庭或社会中的地位排列有序。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家庭伦理观念,强调尊老爱幼、重视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传统美德。其近义词包括尊卑有序、长幼分明、井然有序等。反义词包括颠倒黑白、混乱无序、僭越无礼等。在实际应用中,应该遵循长幼有序的原则,尊重长辈,关爱晚辈,并注意避免错误用法。

不成体统

“不成体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缺乏规矩和秩序,行为或状态不合规范。其源于古代军队行军中军容不整的情况,后扩展到其他领域。该成语含义是强调缺乏秩序和规范,给人以混乱、不庄重的感觉。其近义词包括杂乱无章、秩序混乱等,反义词则是井然有序、规范得体等。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文章提供了“不成体统”的典故、含义、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示例。

出门应辙

本文介绍了成语“出门应辙”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该成语意味着出门时顺应道路轨迹,比喻做事顺应形势或规律,形容人能适应环境、随机应变。错误用法示例也一并说明,提醒读者避免误用。总的来说,“出门应辙”体现了积极应对、顺应时势的态度,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行为方式。

行不逾方是什么意思

行不逾方的读音行不逾方的拼音为xíng bù yú fāng。行不逾方的含义“行不逾方”指行动不逾越法度或规矩。此成语的含义是指人的行为举止合乎规范,不越轨,不逾矩。其中,“行”指行动,“不逾”表示不超越,“方”则指规矩、法度。行不逾方的典故“行不逾方”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礼仪规范和道德准则。在古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举止都受到严格的规范和约束,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因此,那些能够遵循规矩、不越雷池一步的人,就被认为是品德高尚、行为得体的人。这一成语的典故虽然没有具体的出处,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社会对于行为规范的重视和人们对于遵守规范的追求。行不逾方的近义词守规矩:指恪守一定的规则和纪律。循规蹈矩:指

规贤矩圣

规贤矩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uī xián jǔ shèng"。其含义是效法贤良的典范,遵循圣明的法则,常用来形容行为言论按照高尚道德标准执行的人。规贤矩圣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包括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其近义词为楷模、典范、榜样等,反义词则为不轨不范、离经叛道等。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不当用法。某人的行为符合规贤矩圣的标准,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典范。

规圆矩方

规圆矩方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读音为guī yuán jǔ fāng。它用于形容事物或行为具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严谨整齐,符合规矩。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画图工具,常用来形容古代建筑、器物等有严谨规矩。它也可形容人们言行举止有规矩、符合社会规范。近义词包括井然有序、规矩方正等,反义词则是杂乱无章、放荡不羁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过于刻板的事物或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