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斤估两

弹斤估两

读音

弹斤估两:dàn jīn gū liǎng

含义

“弹”指掂量、衡量;“斤”和“两”都是古代重量单位,比喻细微之处。整个成语形容过分计较琐碎的细节,或对小事斤斤计较。

典故

  1.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人卖马时反复称量马匹的重量,连一两都不肯放过,买家因此嘲笑他“弹斤估两”,最终交易失败。
  2. 《后汉书·逸民传》
    东汉隐士严光拒绝出仕,朋友劝他:“何必弹斤估两于微名?”意思是劝他不要过于计较名声的得失。
  3. 民间故事
    古代有个吝啬的商人,每次交易都要反复称量货物,甚至用指甲刮去多余的粉末,被人讽刺为“弹斤估两之徒”。

近义词

  1. 斤斤计较——形容对琐事过分在意。
  2. 锱铢必较——连极小的利益都要争夺。
  3. 分斤掰两——比喻在小事上过分算计。
  4. 讨价还价——在交易中反复争论价格。

反义词

  1. 慷慨大方——不计较小利,乐于付出。
  2. 豁达大度——心胸宽广,不拘小节。
  3. 不拘小节——不过分在意琐碎之事。
  4. 大手大脚——形容花钱或做事不计较细节。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弟弟分糖果时总是弹斤估两,生怕自己少拿一颗。(适合1-2年级)
    • 妈妈说我不能弹斤估两,要学会分享。(适合1-2年级)
  2. 小学高年级

    • 他们俩因为谁多擦了一点黑板而弹斤估两,真没必要。(适合3-5年级)
    • 买文具时别弹斤估两,差不多就行了。(适合3-5年级)
  3. 初中

    • 合作项目时,如果每个人都弹斤估两,团队就会失去效率。(适合7-9年级)
    • 他对待朋友从不弹斤估两,所以人缘很好。(适合7-9年级)
  4. 高中及以上

    • 在商业谈判中,过于弹斤估两可能会失去更大的合作机会。(适合高中及以上)
    • 人生短暂,何必在琐事上弹斤估两?(适合高中及以上)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精确计算”

    • ❌ “工程师弹斤估两地测量了零件的尺寸。”(正确应为“精确测量”)
    • ❌ “科学家弹斤估两地分析了数据。”(正确应为“细致分析”)
  2. 误用为“勤俭节约”

    • ❌ “她弹斤估两地存钱,终于买到了房子。”(正确应为“精打细算”)
    • ❌ “弹斤估两是个好习惯,能省钱。”(正确应为“节俭”)
  3. 误用为“认真负责”

    • ❌ “老师弹斤估两地批改作业。”(正确应为“仔细批改”)
    • ❌ “他弹斤估两地完成了任务。”(正确应为“一丝不苟”)

总结:“弹斤估两”带有贬义,强调过分计较,不可用于褒义或中性场景。

弹斤估两.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搬斤播两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搬斤播两”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味着在细微末节上过分计较,不放过任何一点微小的得失。其典故来源于古代计量方式,形象描绘人们在计量时对微小差异的在意和计较。近义词包括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等,反义词则为大度包容、不拘小节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用法,并指出在运用时避免错误用法,如过于计较细节而忽略整体或影响团队协作。

拈斤播两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拈斤播两”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在细微之处计较轻重,形容对事物过分在意琐碎的细节。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并强调了在学习、工作、家庭生活中不应过分拈斤播两,应注意整体把握和目标达成,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分斤拨两

分斤拨两是一个成语,形容在称量物品时非常仔细、精确,甚至到了斤斤计较的程度。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对事物一丝不苟的态度,常源于古代商贩对重量的精确计算。其典故与古代使用秤进行称量的情景有关。该成语的出处并不唯一,可能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或民间口语。近义词包括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等。错误用法包括用错场合、滥用、误用对象等。

不夷不惠

“不夷不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yí bù huì”,源自《论语·阳货篇》,形容一个人既不偏激也不迂腐,处世态度中庸,强调适度、平衡。其典故源于孔子的评价,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关。该成语的近义词有“中庸之道”“恰到好处”“平衡中道”,反义词包括“偏激”“迂腐”和“矫枉过正”。使用不夷不惠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或滥用误用成语本身含义。该成语可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作品风格等方面。

秤斤注两

“秤斤注两”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èng jīn zhù liǎng,意为仔细地称量、计算,形容对事物精确的计量和计算。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计量文化,强调了精确计量的重要性。它的近义词包括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等,反义词则为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等。在工作中、日常生活和企业管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需注意,该成语不被用于形容说话啰嗦或过于详细,也不用于描述刻板或机械化的行为。

恶作剧

恶作剧是指故意戏弄、开玩笑或搞恶作剧的行为,通常带有一定的戏谑或恶意的成分。这种行为常使人感到不悦或尴尬,甚至可能造成损失或伤害。“恶作剧”一词虽无明确的典故,但可追溯到古代的游戏和玩笑行为。其近义词包括戏弄、玩笑、搞怪等,反义词则为守规矩、正经等。在日常应用中,恶作剧应当适度,避免在正式或严肃场合使用,同时要尊重他人的感受,避免恶意或无节制的恶作剧行为。

掂斤估两

本文介绍了成语“掂斤估两”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对事物的轻重、价值等仔细估量,形容人做事过于计较。出自古代商业交易,与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等近义词意思相近,反义词为大而化之、不计其数等。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同时给出了错误用法的示例。

不拘细节

“不拘细节”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jū xì jié。该成语意指在处理事情或观察问题时,不局限于细微之处,具备从宏观角度把握和考虑的能力。它强调宽阔的视野、全面的思考方式,并提醒人们避免因过度关注细节而迷失方向或受到束缚。“不拘细节”并非忽视细节的重要性,而是在适当的时候不过度纠结于细节,更注重整体的把握和考虑。该成语的误用场景包括需要精确描述或计算的情况、重要问题的讨论以及与他人沟通或写作时过度使用。对于更专业的解答,建议查阅成语词典或咨询汉语言专家。

秤薪而爨

本文介绍了成语“秤薪而爨”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使用注意事项。该成语原意是形容烧火做饭时精确计算柴草重量以节约资源,现常用来比喻精打细算、注重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行为。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避免滥用或误用。

道不掇遗

本文介绍了成语“道不掇遗”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社会风气淳朴,人们道德高尚,不会贪图他人财物,强调了人们对于他人财物的尊重和自我约束。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社会,道德风尚高尚的人们对于他人财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近义词包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拾金不昧”等。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