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尽粮绝

弹尽粮绝

读音

dàn jìn liáng jué

含义

  • :指弹药、武器。
  • :用完、耗尽。
  • :粮食、补给。
  • :断绝、枯竭。

整体含义:形容军队或团体在战斗中弹药耗尽,粮食断绝,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后来也比喻资源枯竭,无法继续维持。

典故

  1. 《史记·项羽本纪》
    楚汉相争时,项羽被刘邦围困于垓下,粮草断绝,士兵疲惫,最终兵败自刎。虽然原文未直接使用“弹尽粮绝”,但这一情境正是该成语的典型写照。
  2. 《三国演义》
    诸葛亮北伐时,曾因粮草不济被迫退兵,司马懿评价其“粮尽而退”,体现了“弹尽粮绝”的困境。
  3. 明代《东周列国志》
    描写战争时常用“粮尽援绝”等类似表述,形容军队因补给中断而溃败。

近义词

  1. 山穷水尽:比喻陷入绝境,无路可走。
  2. 无米之炊:形容缺乏必要的条件,难以成事。
  3. 困兽犹斗:指在绝境中仍奋力挣扎。
  4. 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的困境。

反义词

  1. 兵精粮足:形容军队装备精良,补给充足。
  2. 源源不断:形容资源充足,供应不绝。
  3. 绰绰有余:指物资或能力非常充裕。
  4. 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足,物资充沛。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1. 小明的乐高积木用完了,他感觉像“弹尽粮绝”一样,没法继续搭城堡了。
  2. 游戏里我的子弹打光了,真是“弹尽粮绝”,只能躲起来等队友救援。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1. 考试时我的铅笔芯断了,橡皮也用完了,简直是“弹尽粮绝”。
  2. 野营时我们吃光了所有食物,差点“弹尽粮绝”,幸好找到了附近的村庄。

初中

  1. 这支球队替补席无人可用,主力球员体力透支,已是“弹尽粮绝”。
  2. 疫情期间,一些家庭因收入中断而“弹尽粮绝”,只能依靠社会救助。

高中及以上

  1. 创业公司若资金链断裂,很容易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
  2. 敌军被围困三个月,最终因“弹尽粮绝”而投降。

文学化表达

  1. 沙漠中的探险队水尽粮绝,烈日下每一步都像在走向生命的终点。
  2. 他的灵感如枯井般干涸,写作生涯仿佛“弹尽粮绝”。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非资源类场景
    ❌ “我今天作业太多,感觉弹尽粮绝了。”(应改为“筋疲力尽”)
    ❌ “手机没电了,真是弹尽粮绝。”(应改为“山穷水尽”)
  2. 混淆近义词
    ❌ “公司资金紧张,但还没到弹尽粮绝的地步。”(若仍有部分资源,宜用“捉襟见肘”)
  3. 过度夸张
    ❌ “零食吃完了,我们弹尽粮绝了!”(日常小事不宜用此成语)
  4. 忽略军事背景
    ❌ “他弹尽粮绝地完成了演讲。”(成语不适用于个人努力场景)

总结:“弹尽粮绝”多用于形容极端困境,尤其是资源枯竭的情况,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程度。

你可能感兴趣

闭壁清野

闭壁清野是一种军事策略,指在战时或遭遇敌情时关闭城门,清扫野外物资以示无粮可食,使敌人无法得到补给,达到削弱敌军的目的。其最早出自《孙子兵法》,并在历史上的多次战争中有过类似的军事行动。闭壁清野还包括近义词如围城固守、粮草断绝和固守待援等。使用时需区分其与非战争状态及与思考问题无关的错误用法,并全面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兵精粮足

兵精粮足的读音为bīng jīng liáng zú。这个成语描述的是士兵精壮、粮草充足的情况,形容军队强盛、物资储备丰富。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战争中兵精粮足往往意味着胜利。近义词包括“兵强马壮”,反义词有“兵疲马困”。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避免错误搭配和生搬硬套。只有兵精粮足,才能保证军队在战场上的胜利。

描写春雨的诗词和词语

描写春雨的诗词和词语(第1篇)关于描写春雨的诗词和词语,我深知中华古诗词的瑰丽多彩。下面将展示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以及相应的解释。一、古诗词1. 春雨》——唐代·杜甫春雨细如丝,楼阁浸轻纱。翠幕卷轻风,红花润水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描述了春雨如丝的情景,以及楼阁在雨中的景色。其中,“翠幕卷轻风”与“红花润水花”形象地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让花朵更加娇艳的情景。2.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另一首脍炙人口的描绘春雨的诗句,来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诗句以清新自然的手法,描绘了春雨在夜晚悄然而至,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的情景。3. 春雨寄

飞刍挽粮

飞刍挽粮是一个古代成语,读音为fēi chú wǎn liáng。该成语用于形容军队后勤补给的速度非常快,表示在战时或紧急情况下迅速运送草料和粮食的能力。飞刍挽粮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军队需要迅速将物资运往前线以保障供给。其近义词包括速战速决、急征急运等,反义词则是缓慢、拖沓不前等。在用法上,飞刍挽粮通常用于形容军队的后勤补给能力,不得随意用于其他场合。错误的用法如“飞刍挽粮式的生活”、“飞刍挽粮的旅游”等是不恰当的。

飞粮挽秣

飞粮挽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i liáng wǎn mò。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军队迅速运送粮食和草料的情景,体现了军队补给的速度和有序。典故源自古代军事行动,形容粮草供应对军队行进和作战的重要性。近义词包括“粮草如流”、“粮草充足”和“迅速补给”,反义词有“断粮绝草”、“补给缓慢”和“粮草匮乏”。文章中的例句展示了飞粮挽秣在军事行动中的重要作用。错误用法是将其用于其他无关场合或语境,或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

杼柚之空是什么意思

杼柚之空的读音杼柚之空的读音为zhù yòu zhī kōng。杼柚之空的含义“杼柚之空”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织布机上的梭子空了,即没有织布的线或布匹。比喻经济困难,缺乏物资或资源。杼柚之空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织布工艺。在古代,织布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织布时,需要用到梭子将线或布匹来回穿梭于经线之间。如果梭子空了,就意味着无法继续织布。因此,“杼柚之空”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经济困难,缺乏物资或资源的情况。杼柚之空的近义词匮乏之极:表示极度缺乏或短缺的状态。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或生活困窘,也常用来比喻困难到只能顾及眼前,没有余力应对其他问题。一贫如洗:形容非常贫穷,连一件

寡不敌众

“寡不敌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uǎ bù dí zhòng,意思是在数量或力量上少数抵挡不住多数,常用来描述劣势一方无法与优势方抗衡的情境。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和历史事件。近义词包括力不从心、势单力薄等,反义词有以众胜寡、势均力敌等。在足球比赛、商业竞争、战争、工作竞争等场合都可能出现寡不敌众的情况。使用时要根据具体语境正确运用,避免错误用法。

粮多草广是什么意思

粮多草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iáng duō cǎo guǎng。它用来形容粮食和草料丰富,资源充足,通常用来描述物资充裕的地方或时期。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形容军队得到丰富补给的地方。粮多草广也有近义词如资源丰富、物阜民宽、丰衣足食等,反义词则包括粮尽援绝、物资匮乏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粮多草广在各种语境下的应用。然而,在使用粮多草广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或滥用该成语。

再衰三涸是什么意思

再衰三涸的读音再衰三涸的读音为【zài shuāi sān hé】,其中“再”表示又一次,“衰”表示衰退,“三”表示三次,“涸”表示干涸。再衰三涸的含义再衰三涸指的是力量或势力已经衰退到极点,再经过三次的打击或消耗,就会彻底枯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种力量或势力已经极度虚弱,再经不起任何的损失或消耗。再衰三涸的典故该成语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十二年》,当时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晋国军队在连续遭受了三次打击后,已经疲惫不堪,力量大减,最终彻底失败。因此,再衰三涸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军队在连续遭受打击后,其力量已经极度虚弱,无法再经受任何损失或消耗。再衰三涸的近义词精疲力尽:形容非常

移有足无是什么意思

移有足无的读音移有足无的拼音是:yí yǒu zú wú。移有足无的含义“移有足无”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将有的东西移动到没有的地方。在比喻意义上,它用来形容把富余的、多余的物品或资源,转移到缺乏的、需要的地方,以解决困难或达到某种目的。移有足无的典故该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或出处,但可以想象其背后的情境:在古代,由于资源有限,人们常常需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援,将富余的资源分享给需要的人,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这种行为便可以被形容为“移有足无”。移有足无的近义词调剂余缺互帮互助济困扶危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移有足无的反义词损人利己自私自利互相掣肘互相排斥独善其身移有足无的例句在自然灾害发生后,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