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薪而爨

成语“秤薪而爨”详解

读音

chēng xīn ér cuàn

含义

“秤薪而爨”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字面意思是“称量柴火后再烧火做饭”。其中:

  • :称量、计算。
  • :柴火。
  • (cuàn):烧火做饭。

整体含义是指做事过于计较细节,过分精打细算,反而影响效率或显得吝啬。

典故

  1.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富人,每次做饭都要称量柴火,生怕多用一点。邻居嘲笑他:“你这样斤斤计较,难道柴火会自己变多吗?”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讽刺过分吝啬或拘泥小节的人。
  2. 《晋书·王戎传》
    西晋名士王戎极其吝啬,家里种了李子树,卖李子前都要把果核钻破,防止别人拿去种植。后人用“秤薪而爨”形容他的吝啬性格。

近义词

  1. 锱铢必较——形容对极小的利益也要计较。
  2. 斤斤计较——过分在意琐碎的事情。
  3. 分斤掰两——形容过分算计,不肯吃亏。
  4. 精打细算——中性词,指合理节省,但有时也带贬义。

反义词

  1. 大手大脚——形容花钱或做事不计较,豪爽大方。
  2. 慷慨解囊——形容乐于助人,不计较钱财。
  3. 挥金如土——形容花钱极其豪爽,毫不吝啬。
  4. 不拘小节——形容做事不纠结于琐碎细节。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妈妈说我不能“秤薪而爨”,要学会分享零食。
    • 小明太抠门了,连一块橡皮都要“秤薪而爨”。
  2. 小学高年级

    • 他买铅笔都要算到分,真是“秤薪而爨”。
    • 爷爷虽然节俭,但不会“秤薪而爨”,该花的钱还是会花。
  3. 初中

    • 公司老板“秤薪而爨”,连打印纸都要限制张数。
    • 她连请客吃饭都要AA到小数点后两位,未免太“秤薪而爨”了。
  4. 高中及以上

    • 在商业谈判中,过于“秤薪而爨”可能会失去合作伙伴的信任。
    • 真正的理财不是“秤薪而爨”,而是合理规划收支。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节俭”

    • ❌ 他平时很节约,连水电费都“秤薪而爨”。(正确说法:精打细算)
    • ❌ 妈妈“秤薪而爨”,把剩菜都收起来。(正确说法:勤俭持家)
  2. 误用为“认真”

    • ❌ 他做事“秤薪而爨”,每个细节都不放过。(正确说法:一丝不苟)
    • ❌ 会计“秤薪而爨”,确保账目准确。(正确说法:严谨细致)
  3. 误用为“吝啬但不涉及计算”

    • ❌ 他“秤薪而爨”,连请客都不愿意。(正确说法:一毛不拔)
    • ❌ 老板“秤薪而爨”,年终奖都不发。(正确说法:锱铢必较)

“秤薪而爨”强调的不仅是吝啬,更是指过分计算细节的行为,使用时要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称柴而爨

“称柴而爨”是一个描述人们辛勤劳作的成语,读音为chēng chái ér cuàn。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为了生活而砍柴生火煮饭的情景。典故包括古代人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日常劳作以及一位勤劳农夫的故事。它的近义词有筚路蓝缕、辛勤劳动和劳心劳力等,反义词包括游手好闲、坐享其成和懒散度日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和错别字、读音错误。

出纳之吝是什么意思

“出纳之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ū nà zhī lìn,形容人言谈举止过于吝啬,不愿多说话或付出。该成语源自古代,用于形容那些在人际交往中过于节俭、缺乏交流的人。其近义词包括节俭寡言、沉默寡言等,反义词则为慷慨激昂、畅所欲言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语境,避免误用。文章提供了关于“出纳之吝”的详细介绍和例句。

称薪而爨

“称薪而爨”是一个古代成语,读音为chēng xīn ér cuàn,意为按照个人的贡献来分配报酬或利益,强调公平和公正。该成语源于古代分配柴火的故事,引申出按劳取酬的涵义。其近义词包括按劳取酬、论功行赏、功过分明等。反义词则为平均分配、任人唯亲、论资排辈等。在 company 管理、社会资源分配、政府政策制定等方面,应遵循“称薪而爨”的原则,确保公平和公正。但需注意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误解或误用。

鄙吝复萌

“鄙吝复萌”是指气量狭小、心胸狭窄的毛病再次发作,表示一个人在经历改变后,再次表现出心胸狭窄的特点。该成语来源于两个典故,分别描述了因小事变得心胸狭窄的人和失去宽容豁达态度的官员。其近义词包括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等,反义词为心胸开阔、大度宽容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鄙吝复萌的具体表现,错误用法示例则强调了不应过度标签化和误解该成语的含义。在人际交往中,应避免表现出鄙吝复萌的特点,注重培养气量和胸怀。

不拔一毛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拔一毛”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非常吝啬,连一根毛都不愿意拔出来。文章通过多个角度阐述了不拔一毛的概念,并配以例句说明。同时,强调了该成语的贬义色彩,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

搬斤播两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搬斤播两”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味着在细微末节上过分计较,不放过任何一点微小的得失。其典故来源于古代计量方式,形象描绘人们在计量时对微小差异的在意和计较。近义词包括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等,反义词则为大度包容、不拘小节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用法,并指出在运用时避免错误用法,如过于计较细节而忽略整体或影响团队协作。

秤斤注两

“秤斤注两”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èng jīn zhù liǎng,意为仔细地称量、计算,形容对事物精确的计量和计算。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计量文化,强调了精确计量的重要性。它的近义词包括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等,反义词则为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等。在工作中、日常生活和企业管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需注意,该成语不被用于形容说话啰嗦或过于详细,也不用于描述刻板或机械化的行为。

一文如命是什么意思

一文如命的读音拼音:yī wén rú mìng注音:一(yī)文(wén)如(rú)命(mìng)一文如命的含义“一文如命”是一个成语,形容人非常吝啬,对钱财的看重超过一切,甚至到了视钱如命的地步。这个成语强调了人对金钱的极度珍视和吝啬。一文如命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文人墨客。在古代社会,文人往往生活清贫,他们视钱财为身外之物,更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然而,也有一些人过于看重钱财,甚至到了“一文不舍”的地步。他们对于每一文钱都非常珍视,舍不得花费一分一毫。这种行为被形容为“一文如命”。据传,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在故事中,有一个非常吝啬的人,他连一根针、一个线头

持筹握算是什么意思

持筹握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í chóu wò suàn。该成语源于古代算术运算,形容人处理事情时深思熟虑、精打细算的态度,对事情的谋划和决策非常用心和熟练。持筹握算的典故源自于古代人们使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情境。它的近义词包括精打细算、深思熟虑、谋划周密等,反义词为草率从事、粗枝大叶等。该成语应谨慎用于轻松或随意的场合,且不可用于描述非人的事物或现象。在工作中,能够持筹握算地处理问题和做出决策的人,常受到赞赏。

出内之吝是什么意思

本文主要介绍了“出内之吝”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内心深处对于付出、奉献或分享有所保留、吝啬的心态。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并提供了例句来展示其应用。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以帮助读者正确使用和理解该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