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权旁落

大权旁落

读音

dà quán páng luò

含义

  • 大权:指重要的权力或掌控全局的能力。
  • 旁落:指权力不再由原本的掌控者持有,而是落入他人之手。
    整体含义:原本掌握重要权力的人失去控制权,权力被他人夺取或分散。

典故

  1. 《史记·吕不韦列传》:秦始皇年幼时,丞相吕不韦掌握朝政大权,但随着秦始皇成年,吕不韦逐渐失势,最终被贬黜,权力重新回到皇帝手中。这一过程可视为“大权旁落”的典型例子。
  2. 《资治通鉴·唐纪》:唐玄宗晚年宠信杨国忠、李林甫等权臣,导致朝政混乱,最终爆发安史之乱,皇权旁落,国家陷入动荡。
  3. 《明史·宦官传》:明朝中后期,宦官如魏忠贤等人专权,皇帝大权旁落,朝政腐败,加速了明朝的衰亡。

近义词

  1. 大权独揽(指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与“大权旁落”形成对比)
  2. 权倾朝野(形容某人权力极大,甚至超过皇帝或君主)
  3. 独断专行(指一个人独自掌控权力,不容他人干涉)
  4. 一手遮天(形容权力极大,可以左右一切)

反义词

  1. 大权在握(指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 乾纲独断(指君主或领导者独自决断,掌控全局)
  3. 政由己出(指政策、决策完全由自己制定)
  4. 一言九鼎(形容说话极有分量,权力稳固)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班长不管班级事务,结果大权旁落,副班长开始指挥大家。(适用于小学生理解班级管理)
    • 爸爸出差后,妈妈接管了家里的大小事,爸爸笑着说:“这下大权旁落了!”(家庭场景)
  2. 小学高年级

    • 古代有些皇帝贪图享乐,导致大权旁落,国家陷入混乱。(历史故事)
    • 如果老师长期不在,班级纪律可能会大权旁落,变得松散。(校园生活)
  3. 初中

    • 明朝后期,宦官专权,皇帝大权旁落,朝政日益腐败。(历史事件)
    • 公司CEO被架空后,大权旁落,董事会开始主导决策。(商业管理)
  4. 高中

    • 在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通常不直接执政,大权旁落于首相或议会。(政治制度)
    • 如果企业创始人失去控股权,可能导致大权旁落,公司战略方向改变。(经济案例)
  5. 大学及以上

    • 在民主国家,权力分散于不同机构,避免大权旁落于某一集团。(政治学分析)
    • 历史上许多王朝的衰亡,往往始于皇帝大权旁落,权臣或外戚干政。(历史研究)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权力分散”

    • ❌ “现代企业管理讲究分权制衡,所以大权旁落是好事。”(错误,因为“大权旁落”带有贬义,指失控而非合理分权。)
    • ✅ 正确表达:“现代企业管理讲究分权制衡,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2. 误用于褒义语境

    • ❌ “公司CEO主动放权,大权旁落给各部门经理,提高了效率。”(错误,因为“大权旁落”通常指被动失去权力,而非主动授权。)
    • ✅ 正确表达:“公司CEO主动授权,各部门经理分担职责,提高了效率。”
  3. 混淆“大权旁落”与“权力更替”

    • ❌ “新总统上任后,旧政府的大权旁落了。”(错误,因为这是正常的权力交接,而非失控。)
    • ✅ 正确表达:“新总统上任后,旧政府的权力被依法移交。”
  4. 误用于个人能力不足的情况

    • ❌ “他因为能力不足,导致大权旁落。”(错误,因为“大权旁落”更强调权力被他人夺取,而非单纯能力问题。)
    • ✅ 正确表达:“他因为能力不足,逐渐失去了管理权。”
  5. 误用于非权力场景

    • ❌ “他的手机被孩子拿走玩,大权旁落了。”(错误,因为“大权旁落”适用于政治、管理等严肃场景,不适用于日常琐事。)
    • ✅ 正确表达:“他的手机被孩子拿走玩,控制权没了。”(口语化表达)

总结:“大权旁落”多用于描述权力失控的负面情况,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表达。

大权旁落.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九鼎的诗词

关于九鼎的诗词(第1篇)关于九鼎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九鼎之歌》作者:佚名(先秦时期)原文:九鼎之重,国之神器。铸于夏时,传世无穷。鼎中藏宝,天下归心。解析:此诗为古代歌颂九鼎的诗歌,描述了九鼎的重量和其作为国家的重要象征。九鼎是古代的传国重器,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权力的至高无上。二、汉乐府《鼎足篇》作者:未知(汉代)原文:鼎足立三台,神明扬其威。四海归一统,万国仰清辉。解析:此诗借九鼎的象征意义,歌颂了国家统一和皇权的威严。鼎足立三台,暗指九鼎的稳固地位和其作为国家统一的象征。三、杜甫《古柏行》作者:杜甫(唐代)原文:君看九峰连玉笋,屹立天外何巍巍。昔闻大禹铸鼎处,砥柱中流奠四方。古柏行宫今

大权独揽

本文介绍了成语“大权独揽”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与该成语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该成语表示一个人独自掌握并行使重要的权力,不让他人参与决策或管理。文章还探讨了“大权独揽”的正确和错误用法,并举例说明。希望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分茅裂土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分茅裂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字面意思为将祭神之茅与土地分割开来,象征权力和领土的分配。在古代,分茅裂土是帝王封土授职、分封土地给臣子的一种仪式。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和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独揽大权

独揽大权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在某个领域或组织中独自掌握重要的决策权,拥有绝对的控制和决策能力。该成语源于古代官场,表示拥有极大的权力和影响力。独揽大权常被视为一种不正当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一手遮天、独断专行等。反义词包括众志成城、分权制衡等。使用独揽大权时需避免错误用法,如滥用职权、权力滥用等,应采取分权制度、建立监督机制等措施来保证权力的平衡和公正。

持衡拥璇

“持衡拥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í héng yōng xuán,意为手持平衡的秤砣,怀抱美玉,形容人公正无私、拥有珍贵品质或才华。该成语强调了人的道德品质和才能的重要性,可用于形容在处理事务时保持公正和客观的人。其反义词为不公正、偏袒某一方或为私利违背公正的行为。持衡拥璇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义上理解其含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忽略成语实际含义仅从字面理解、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以及将“持衡”与“拥璇”分开使用等。

分茅胙土

本文介绍了成语“分茅胙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古代帝王封赏功臣的一种仪式,象征着权力和领土的授予,源于古代中国的封邦建国制度。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以充分表达其含义。

尺寸之柄

本文介绍了“尺寸之柄”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微小或细小的权力或权利,来源可能与古代权力分配有关。尺寸之柄的近义词包括微权小柄、细枝末节和一隅之见等,反义词有大权独揽、举足轻重和权重位尊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尺寸之柄的错误用法的解析,强调了其正确的使用语境和与其他成语的区别。

篡党夺权

本文介绍了“篡党夺权”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等内容。指出“篡党夺权”是形容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党的领导权或国家政权的贬义词。还提醒在日常工作和写作中应避免不当使用,强调法治、民主、公正等正面价值观。

分茅列土

本文介绍了古代成语“分茅列土”的读音、含义、典故和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帝王封赏功臣,赋予其土地和权力的尊贵待遇。典故源自古代中国的封土授民制度,常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和周朝。分茅列土的近义词有封疆列土等,反义词为剥夺权力或不给予奖赏。使用时要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普通土地分配或权力授予,以及随意搭配使用。该成语在句子中常用于形容古代帝王对功臣的最高奖赏。

和珅传 双面诡臣 读后感

和珅传 双面诡臣 读后感(第1篇)《和珅传·双面诡臣》读后感在我打开这本《和珅传·双面诡臣》的那一刻,我带着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复杂情感开始了阅读之旅。和珅,一个在清朝历史上留下深刻烙印的人物,他的名字既代表着权力的巅峰,也象征着复杂的性格和命运。初读时,我被书中对和珅的生动描绘所吸引。作者以流畅的笔触,详细地叙述了和珅的生平,从他的崛起、权势的巅峰到最后的落幕。书中不仅描绘了和珅的政治生涯,还深入地剖析了他的内心世界,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历史人物。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详细地叙述了和珅的一生,特别是在官场上的起伏和心路历程。在清朝盛世背景下,和珅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手段,一步步攀升至权力巅峰。他既是皇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