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揽大权

独揽大权

读音

dú lǎn dà quán

含义

  • :单独,独自。
  • :把持,掌握。
  • 大权:重要的权力或决策权。

整体含义:指一个人独自掌控重大权力,通常带有贬义,形容专权、独断专行的行为。

典故

  1.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将权力高度集中于自己手中,可谓“独揽大权”。
  2. 《汉书·霍光传》:霍光辅佐汉昭帝、汉宣帝时,虽为臣子,但实际掌控朝政,甚至能废立皇帝,是典型的“独揽大权”。
  3. 《三国演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名义上是汉臣,实则独揽大权,控制朝廷。

近义词

  1. 大权独揽:与“独揽大权”意思相同,强调一个人掌控所有权力。
  2. 一手遮天:形容一个人权势极大,可以掩盖真相或左右局势。
  3. 专权跋扈:指独断专行,傲慢霸道地行使权力。
  4. 唯我独尊:形容极端自负,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权势。

反义词

  1. 分权制衡:权力分散,互相制约,避免一人专权。
  2. 民主决策:通过集体讨论和投票决定事务,而非一人独断。
  3. 权力下放:将权力分散给下属或地方,避免集中。
  4. 群策群力: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而非个人专断。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班长不能独揽大权,要听取同学们的意见。(适用于3-4年级)
    • 国王独揽大权,大臣们都不敢说话。(适用于3-4年级)
  2. 小学高年级

    • 公司老板独揽大权,导致员工没有发言权。(适用于5-6年级)
    • 古代有些皇帝独揽大权,不听大臣的建议。(适用于5-6年级)
  3. 初中

    • 历史上许多王朝的衰落,都是因为皇帝独揽大权,导致决策失误。(适用于7-9年级)
    • 如果领导独揽大权,团队就会失去创造力。(适用于7-9年级)
  4. 高中及以上

    • 在企业管理中,独揽大权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应适当分权。(适用于高中及以上)
    • 某些国家的领导人独揽大权,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适用于高中及以上)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褒义

    • ❌ “他独揽大权,带领公司走向辉煌。”(“独揽大权”通常含贬义,应改为“他掌控全局”)
  2. 混淆近义词

    • ❌ “他独揽大权,一手遮天。”(语义重复,可删去“一手遮天”)
  3. 对象错误

    • ❌ “老师独揽大权,决定班级活动。”(老师是管理者,用“负责”更合适)
  4. 语境不符

    • ❌ “他独揽大权,一个人完成了所有工作。”(应改为“他独自承担了所有工作”)

“独揽大权”通常用于描述权力过度集中的负面现象,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感情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

钺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探索古代兵器钺的10个关键知识点

本文介绍了汉字“钺”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钺是一种古代兵器,由青铜或铁制成,形状类似板斧但较大。文章还提供了关于钺的详细解析,包括不同的词语组合,如斧钺、伏钺、钺下、麾钺等。

三马同槽是什么意思

三马同槽是一个源自三国时期的成语,读音为sān mǎ tóng cáo。其原意是比喻三个实力强大的人或势力共同占据同一位置或控制局面。三马同槽的典故与曹操、司马懿和许褚有关,他们共同辅佐曹操掌握大权。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共治天下、同台竞技等,反义词则有一家独大、独揽大权等。使用三马同槽时需避免混淆概念、滥用场合和不恰当的语境。

秉钧当轴

秉钧当轴是一个成语,发音为bǐng jūn dāng zhóu,意指掌握国家大权或处于重要地位。源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描述赵盾在晋国政治上的重要地位。该成语形容人具有极大的权力和影响力。近义词有掌权握势、权倾朝野等,反义词则有无权无势、势单力薄等。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滥用或误用。例如,用于形容政府高官、军队将领或公司高层等掌握重要权力的人物。秉钧当轴的人物在政治舞台或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需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该成语。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是什么意思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的读音读音:wò tà zhī páng,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拼音注解:卧榻之旁,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够容忍别人打呼噜睡觉呢?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的含义“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自己的地盘、势力范围或利益范围,绝不允许他人插手或侵占。也可以引申为对某事物或某人的绝对掌控权不容他人染指。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于《资治通鉴》。据传,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对大臣们说:“我的床榻旁边,岂容他人鼾睡?”意指自己的皇位和权力不容他人染指。后来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一个表示绝对掌控和不容侵犯的成语。卧榻之

生杀予夺是什么意思

生杀予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ēng shā yǔ duó,表示某人或组织拥有决定他人生死和命运的极大权力。其典故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用来形容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或组织。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在政治、商业等领域中掌握着重要决策权的人。除了生杀予夺的出处、近义词和反义词汇外,文章还提到了在日常生活中错误使用该成语的情况,提醒读者应注意使用场合和语境,并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文章中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生杀予夺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权怎么读 quán的发音技巧与6种常见含义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汉字“权”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作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不同含义。包括权力、权利、权衡、权变、权且等方面的含义,并探讨了其在古籍中的用法和例证。此外,“权”还通“颧”,指颧骨。本文全面解析了“权”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大权独揽

本文介绍了成语“大权独揽”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与该成语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该成语表示一个人独自掌握并行使重要的权力,不让他人参与决策或管理。文章还探讨了“大权独揽”的正确和错误用法,并举例说明。希望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持衡拥璇

“持衡拥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í héng yōng xuán,意为手持平衡的秤砣,怀抱美玉,形容人公正无私、拥有珍贵品质或才华。该成语强调了人的道德品质和才能的重要性,可用于形容在处理事务时保持公正和客观的人。其反义词为不公正、偏袒某一方或为私利违背公正的行为。持衡拥璇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义上理解其含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忽略成语实际含义仅从字面理解、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以及将“持衡”与“拥璇”分开使用等。

一国三公是什么意思

一国三公的读音一国三公读音为:yī guó sān gōng。一国三公的含义一国三公,原意是指一个国家有三个公爵,现在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组织内部存在多个领导或权力中心,导致决策混乱、效率低下。这个成语强调了权力分散和决策混乱的负面影响。一国三公的典故一国三公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左传》。春秋时期,鲁国的三位大夫叔孙氏、孟孙氏、季孙氏分别掌握了国家的大权,被称为“一国三公”。这种权力分散的局面导致了鲁国的政治动荡和内部纷争,最终给国家带来了不利影响。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组织内部权力分散、决策混乱的局面。一国三公的近义词政出多门群龙无首三心二意纷争不休政令不一权分四路群雄逐鹿众说纷纭一国

一手遮天是什么意思

一手遮天的读音一手遮天的拼音是:yī shǒu zhē tiān。一手遮天的含义“一手遮天”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个势力非常强大,能够控制或掩盖真相,以至于其他人无法了解真相。这个成语强调了权力的滥用和独揽大权的情况。一手遮天的典故“一手遮天”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位权臣能够用一只手遮住天空,使阳光无法照射到地面,从而控制了整个国家。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拥有极大权力的人,他们能够控制一切,甚至掩盖真相。一手遮天的近义词独揽大权:指一个人或势力独自掌握大权,控制整个局面。专横跋扈:形容人专断蛮横,任意妄为,不受约束。独步天下:形容某人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具有超凡的实力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