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权独揽
读音
dà quán dú lǎn
含义
- 大权:指重要的权力或决策权。
- 独:独自、单独。
- 揽:掌握、控制。
整体含义:指一个人独自掌握所有重要权力,不与他人分享或分权。通常带有贬义,形容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民主或集体决策。
典故
-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所有军政大权皆由自己掌控,最终导致权力高度集中,朝臣难以进谏,国家治理僵化。
- 《明史·严嵩传》:明朝权臣严嵩长期把持朝政,排斥异己,独揽大权,最终导致朝纲败坏,国家衰微。
- 《资治通鉴》:唐玄宗晚年宠信杨国忠,使其大权独揽,最终引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近义词
- 独断专行:形容一个人做事专断,不听他人意见。
- 一手遮天:比喻一个人权势极大,可以掩盖真相。
- 专权跋扈:指掌握大权后,行事傲慢,不顾他人感受。
- 乾纲独断:指皇帝或领导者独自决定国家大事。
反义词
- 分权制衡:指权力分散,互相制约,避免一人独大。
- 民主决策:通过集体讨论和投票决定重要事务。
- 群策群力:大家共同出谋划策,一起承担责任。
- 权力下放:将权力分散给下属或地方机构。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班长不能大权独揽,要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 老师告诉我们,玩游戏时要轮流当队长,不能一个人大权独揽。
-
小学高年级:
- 历史上很多皇帝因为大权独揽,导致国家衰败。
- 公司老板如果大权独揽,员工可能会失去积极性。
-
初中:
- 在团队合作中,领导者不能大权独揽,否则会影响团队凝聚力。
- 古代权臣大权独揽,往往会导致朝政腐败。
-
高中:
-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分权,避免高层管理者大权独揽。
- 某些国家的领导人因大权独揽,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
大学及以上:
- 在民主政治中,权力制衡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大权独揽的现象。
- 企业CEO若长期大权独揽,可能会阻碍创新和决策效率。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
- ❌ “这位领导大权独揽,公司发展得特别好。”(正确应为“这位领导决策果断”)
- ❌ “他大权独揽,带领团队取得了成功。”(正确应为“他统筹全局”)
-
混淆近义词:
- ❌ “他大权独揽,所以做事很民主。”(矛盾,应改为“他大权独揽,所以做事专断”)
- ❌ “这个组织大权独揽,大家都很满意。”(逻辑错误,应改为“这个组织权力集中”)
-
滥用场景:
- ❌ “老师大权独揽,决定班级活动。”(应改为“老师负责组织班级活动”)
- ❌ “父母大权独揽,安排孩子的生活。”(应改为“父母严格管理孩子的生活”)
总结:“大权独揽”通常用于批评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褒义或混淆其他词语。
你可能感兴趣
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是一个源于中国古代皇宫制度的成语,读音为chuí lián tīng zhèng。其含义指古代女皇或太后在幕后听取政事,参与决策。典故源于女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政治参与。垂帘听政的近义词包括幕后执政、女皇掌权等,反义词为男权统治。文章还提供了垂帘听政的错误用法示例,需注意其历史背景和特定含义,避免误用。该成语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女性垂帘听政的事例,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于九鼎的诗词
关于九鼎的诗词(第1篇)关于九鼎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九鼎之歌》作者:佚名(先秦时期)原文:九鼎之重,国之神器。铸于夏时,传世无穷。鼎中藏宝,天下归心。解析:此诗为古代歌颂九鼎的诗歌,描述了九鼎的重量和其作为国家的重要象征。九鼎是古代的传国重器,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权力的至高无上。二、汉乐府《鼎足篇》作者:未知(汉代)原文:鼎足立三台,神明扬其威。四海归一统,万国仰清辉。解析:此诗借九鼎的象征意义,歌颂了国家统一和皇权的威严。鼎足立三台,暗指九鼎的稳固地位和其作为国家统一的象征。三、杜甫《古柏行》作者:杜甫(唐代)原文:君看九峰连玉笋,屹立天外何巍巍。昔闻大禹铸鼎处,砥柱中流奠四方。古柏行宫今
持衡拥璇
“持衡拥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í héng yōng xuán,意为手持平衡的秤砣,怀抱美玉,形容人公正无私、拥有珍贵品质或才华。该成语强调了人的道德品质和才能的重要性,可用于形容在处理事务时保持公正和客观的人。其反义词为不公正、偏袒某一方或为私利违背公正的行为。持衡拥璇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义上理解其含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忽略成语实际含义仅从字面理解、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以及将“持衡”与“拥璇”分开使用等。
秉钧当轴
秉钧当轴是一个成语,发音为bǐng jūn dāng zhóu,意指掌握国家大权或处于重要地位。源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描述赵盾在晋国政治上的重要地位。该成语形容人具有极大的权力和影响力。近义词有掌权握势、权倾朝野等,反义词则有无权无势、势单力薄等。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滥用或误用。例如,用于形容政府高官、军队将领或公司高层等掌握重要权力的人物。秉钧当轴的人物在政治舞台或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需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该成语。
篡党夺权
本文介绍了“篡党夺权”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等内容。指出“篡党夺权”是形容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党的领导权或国家政权的贬义词。还提醒在日常工作和写作中应避免不当使用,强调法治、民主、公正等正面价值观。
大权旁落是什么意思
大权旁落是指重要权力被他人掌握或失去,不再由原本掌握者控制。该成语源于古代历史事件,如政治斗争、外敌入侵等。大权旁落的近义词包括权力失落、权力下放等,反义词为“大权独揽”。在政治、企业管理、社会生活等领域中,都有可能出现大权旁落的情境。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实际情况进行正确搭配,避免误用。
百年之柄
百年之柄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长期且重要的权力或地位。其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出现在《左传》等古籍中。这个成语强调权力的长久性和重要性,并暗示这种权力或地位对社会或某个领域的影响力。其近义词包括长期大权掌中之宝等,反义词为短暂掌权、无权无势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解释该成语的用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用法的例子。总之,“百年之柄”是一个形象描述长期掌握重要权力或地位的成语,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来选择。
尺寸之柄
本文介绍了“尺寸之柄”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微小或细小的权力或权利,来源可能与古代权力分配有关。尺寸之柄的近义词包括微权小柄、细枝末节和一隅之见等,反义词有大权独揽、举足轻重和权重位尊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尺寸之柄的错误用法的解析,强调了其正确的使用语境和与其他成语的区别。
原君 黄宗羲 读后感
《原君》读后感阅读黄宗羲的《原君》后,我深刻理解了这部著作对古代社会治理与道德责任的深入剖析。黄宗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笔触,让我领略了古代思想家的智慧与勇气。《原君》阐述了黄宗羲对于君主制度的观点,让我对权力与民意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他提出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理念,强调了民意的重要性,使我反思现实社会中权力与道德的平衡。书中还提到了君主的道德约束与责任。黄宗羲认为,一个优秀的君主除了拥有权力,还需具备道德约束,这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这一观点让我思考了现代社会中领导者的角色和责任,不仅要有权力,更要承担起为人民的福祉负责的责任。阅读《原君》也让我对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有了更深
慈禧 读后感
慈禧读后感阅读完关于慈禧的书籍,我深感震撼。这本书让我穿越到了清朝晚期,置身于那个充满权力斗争和政治风云的年代,了解了慈禧太后的一生。慈禧,这个名字背后隐藏着太多的故事和情感。书中详细描述了慈禧的生平,从她的少年时代起,直至成为权势滔天的太后。她在宫廷的政治斗争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手段,逐渐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我特别被慈禧的智慧所吸引。她能够洞察人心,善于运用权谋之术,与皇帝、大臣、外敌之间的博弈和互动都充满了智慧和策略。她不仅是一个深情的母亲,更是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她的智慧和勇气令人钦佩,但也暴露了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和悲哀。阅读这本书,我仿佛能够感受到慈禧身处于那个时代的沉重压力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