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尺寸之柄」详解
读音
尺寸之柄:chǐ cùn zhī bǐng
含义
- 尺寸:指长度单位,比喻微小的、有限的。
- 柄:原指器物的把手,引申为权力、掌控。
- 整体含义:形容极小的权力或掌控范围,多用于指微不足道的职权或影响力。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子产曰:‘……尺寸之柄,不可假人。’”
此处指即使是微小的权力,也不能轻易交给他人,以免酿成大祸。 -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曰:‘……尺寸之柄,无所不取。’”
韩信感叹自己虽有才能,却始终未能掌握真正的权力。 - 《资治通鉴·唐纪》:
“(李林甫)虽无尺寸之柄,而能倾动朝野。”
形容李林甫虽无实权,却能通过权术影响朝政。
近义词
- 微末之权:指极小的权力。
- 蝇头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利益。
- 一隅之地:形容极小的地盘或势力范围。
- 杯水车薪:比喻力量微小,难以解决问题。
反义词
- 大权在握:指掌握重大权力。
- 权倾朝野:形容权力极大,能左右朝政。
- 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分量极重,影响力大。
- 呼风唤雨:形容能掌控局势,影响力极大。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他虽然只是小组长,但连尺寸之柄都没有,没人听他的。
- 老师让他管纪律,他却觉得自己只有尺寸之柄,管不住调皮的同学。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班长抱怨自己只有尺寸之柄,很多事情做不了主。
- 他虽然是班干部,但权力很小,只能算尺寸之柄。
-
初中(7-9年级):
- 在古代,小官往往只有尺寸之柄,难以施展抱负。
- 他虽然是个小领导,但尺寸之柄不足以改变公司现状。
-
高中(10-12年级):
- 在封建社会中,地方官员虽有尺寸之柄,但仍受制于中央。
- 他虽有尺寸之柄,却因缺乏支持而无法推动改革。
-
大学及以上:
- 在官僚体系中,基层官员往往只有尺寸之柄,难以真正影响决策。
- 他虽有尺寸之柄,却因缺乏资源而无法有效管理团队。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大权在握”:
- ❌ 错误例句:“他掌握着尺寸之柄,可以决定公司未来。”
- ✅ 正确用法:“他虽有尺寸之柄,但无法左右公司决策。”
-
误用为“无任何权力”:
- ❌ 错误例句:“他完全没有任何权力,连尺寸之柄都没有。”
- ✅ 正确用法:“他虽有一些尺寸之柄,但影响力有限。”
-
误用为“无关紧要”:
- ❌ 错误例句:“这件事只是尺寸之柄,不必在意。”
- ✅ 正确用法:“这件事虽涉及尺寸之柄,但仍需谨慎处理。”
-
误用为“微小利益”:
- ❌ 错误例句:“他贪图这点尺寸之柄,真是目光短浅。”
- ✅ 正确用法:“他虽只有尺寸之柄,但仍尽力履行职责。”
-
误用为“无关权力”:
- ❌ 错误例句:“这本书的内容只是尺寸之柄,不值得深究。”
- ✅ 正确用法:“这本书虽涉及尺寸之柄,但对理解历史有帮助。”
总结:
「尺寸之柄」强调微小的权力或掌控范围,多用于形容职权有限的情况。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大权在握”或“无任何权力”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尺寸之功是什么意思
“尺寸之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虽然功劳微小但通过努力和付出得来的成就。其最早源于战国时期,表示对每一份工作的珍惜和在细微之处见真功的精神。该成语的拼音为chǐ cùn zhī gōng。尺寸之功的近义词有微薄之力、涓埃之功、一得之功等。反义词包括一无所获、毫无寸功、无所建树等。文章详细解释了尺寸之功的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错误用法示例亦被指出,提醒读者注意语境和表达方式,避免使用不当造成歧义或误解。
尺寸千里
“尺寸千里”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细节上非常精细,虽然尺寸小但展现的景象或效果宏大。其典故与古代绘画艺术有关,画家在小幅画中展现千里景象的技巧被称为“尺寸千里”。该成语的近义词有精妙绝伦、细腻入微、巧夺天工等,反义词包括粗制滥造、粗枝大叶、一览无余等。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建筑、画作、雕塑、电影特效、工艺品等细节处理精细的情况。
尺寸之地是什么意思
“尺寸之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ǐ cùn zhī dì,指的是面积非常小的土地,用来形容土地面积有限或某人所拥有的空间或资源有限。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土地资源的珍贵和争夺。它的近义词有“方寸之地”、“一隅之地”、“弹丸之地”,反义词包括“广袤无垠”、“辽阔无垠”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使用此成语,避免误用在不合适的场合或语境中。
尺寸可取
本文介绍了成语“尺寸可取”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事物或人的规模、程度、能力等在合适的范围内,具有价值,值得肯定或采纳。文章详细阐述了其含义和用法,并指出了在实际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不差毫厘
不差毫厘是一个形容非常精确、没有丝毫偏差或误差的成语。其源于古代的测量技术,用以形容事物的精确度非常高。该成语还可引申为形容做事精细、准确,不出现任何差错。不差毫厘的近义词有毫不差池、丝毫不差等,反义词有大相径庭、差之千里等。文章提供了历史典故、例句及错误用法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夸张或不当使用。
不差毫发
“不差毫发”是一个成语,拼音为bù chà háo fā,形容非常精确、准确,没有丝毫的差错或偏差。其典故源于古代的计量单位,用来衡量事物的细微差别。近义词有“精确无误、分毫不差”等,反义词有“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等。在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该成语用来形容非常细致、精确的情况,如机器测量、任务完成、科学实验等。
百年之柄
百年之柄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长期且重要的权力或地位。其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出现在《左传》等古籍中。这个成语强调权力的长久性和重要性,并暗示这种权力或地位对社会或某个领域的影响力。其近义词包括长期大权掌中之宝等,反义词为短暂掌权、无权无势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解释该成语的用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用法的例子。总之,“百年之柄”是一个形象描述长期掌握重要权力或地位的成语,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来选择。
大权旁落是什么意思
大权旁落是指重要权力被他人掌握或失去,不再由原本掌握者控制。该成语源于古代历史事件,如政治斗争、外敌入侵等。大权旁落的近义词包括权力失落、权力下放等,反义词为“大权独揽”。在政治、企业管理、社会生活等领域中,都有可能出现大权旁落的情境。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实际情况进行正确搭配,避免误用。
一时之权是什么意思
一时之权的读音一时之权的读音是:yī shí zhī quán。一时之权的含义“一时之权”指在某个时期或某个特定情况下所拥有的权力和影响力。这个成语的含义强调了权力的时效性和相对性,即权力的大小和影响力的大小都是相对的,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一时之权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孟子·万章》中,描述了孔子对于权力的看法。孟子在书中提到“一时之权”,强调了权力的时效性和相对性,即权力的大小和影响力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这个成语的典故也常被用来强调权力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一时之权的近义词短暂权力临时权力阶段权力特定时期的影响力一时之权的反义词永久权力长期影响力稳定权力一时之权的例句以下是一
生杀予夺是什么意思
生杀予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ēng shā yǔ duó,表示某人或组织拥有决定他人生死和命运的极大权力。其典故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用来形容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或组织。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在政治、商业等领域中掌握着重要决策权的人。除了生杀予夺的出处、近义词和反义词汇外,文章还提到了在日常生活中错误使用该成语的情况,提醒读者应注意使用场合和语境,并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文章中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生杀予夺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