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出震继离」详解
读音
chū zhèn jì lí
含义
「出震继离」由四个字组成:
- 出:出现、兴起。
- 震:八卦之一,象征雷,代表东方。
- 继:继承、延续。
- 离:八卦之一,象征火,代表南方。
整体含义:形容帝王登基或政权更迭,象征新君继位,天下归心。
典故
-
《周易·说卦传》:
-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
- 震代表东方,象征万物萌发;离代表南方,象征光明兴盛。帝王登基如太阳东升,继位后如日中天。
-
《汉书·王莽传》:
- 王莽篡汉时,曾引用「出震继离」象征自己顺应天命,继承汉室。
-
唐代李峤《贺新即位表》:
- 「陛下出震继离,承乾御极。」形容新君登基,天下归附。
近义词
- 登基即位:指君主正式继承皇位。
- 君临天下:形容帝王统治四方。
- 继往开来:继承前业,开辟未来。
- 受命于天:指帝王权力来自天命。
反义词
- 退位让贤:主动让出皇位。
- 篡位夺权:非法夺取皇位。
- 国破家亡:政权覆灭,无法延续。
- 名存实亡:虽有君主之名,却无实权。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新皇帝登基,就像「出震继离」,大家都来祝贺。
- 故事里的国王「出震继离」,国家变得更好了。
-
小学高年级:
- 古代新君「出震继离」,意味着天下有了新的统治者。
- 「出震继离」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新领导上任要努力治理国家。
-
初中:
- 唐太宗「出震继离」后,开创了贞观之治。
- 历史上许多皇帝登基时,都会用「出震继离」来形容自己的正统性。
-
高中:
- 「出震继离」不仅是帝王登基的象征,更体现了古代天命观。
- 在《周易》中,「出震继离」被用来比喻政权更迭的合法性。
-
大学及以上:
- 古代文献常用「出震继离」来论证新王朝的正当性。
- 从「出震继离」看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天命与正统观念。
错误用法
-
误用于普通人:
- ❌ 小明当上班长,真是「出震继离」。(错误:仅用于帝王或重大政权更迭)
- ❌ 公司新CEO上任,堪称「出震继离」。(错误:现代商业场景不适用)
-
误用于负面事件:
- ❌ 叛军首领「出震继离」,自立为王。(错误:成语不含贬义)
- ❌ 暴君「出震继离」,百姓苦不堪言。(错误:成语多用于正面描述)
-
误用于非政治场合:
- ❌ 春天来了,万物「出震继离」。(错误:与自然现象无关)
- ❌ 他的事业「出震继离」,蒸蒸日上。(错误:不适用于个人发展)
「出震继离」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其特定的历史和政治含义。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古代帝王的古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古代帝王的古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和手法描绘了古代帝王的生活、气魄和统治情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每篇古诗词均附有详细的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背景。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一窥古代帝王的风采和统治情况,以及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中国古代描写君主的诗词有哪些 从帝王诗作与臣子颂诗中探索权力与诗心的千年对话
权力与诗心的交响:历代"描写君主诗词"中的帝王镜像在中国诗歌的长河中,有一类特殊的作品始终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描写君主的诗词。这些作品或出自臣子之手,饱含忠君爱国之情;或源于帝王自身,流露治国平天下之志;亦或是后世文人的咏史怀古之作,借古讽今,寄托理想。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学标本。臣子笔下的颂圣之作,往往体现着儒家"尊君"的思想传统。唐代杜甫《北征》中"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对唐太宗功业的赞美,宋代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圣主如天万物春"对宋哲宗的称颂,都展现了文人士大夫对理想君主的期待。北宋柳永《破阵乐》"千步虹桥,参差雁齿
乘舆播越
乘舆播越是一个描述帝王或百姓因战乱、灾祸等原因被迫离开故土,流亡他地的成语。其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事件。该成语的拼音为chéng yú bō yuè,表示乘舆指帝王所乘坐的车辆,播越则表示流亡、迁移。文章详细阐述了乘舆播越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如迁徙流亡、颠沛流离、避难逃亡,以及反义词如安居乐业、安土重迁和固土守城等。同时,文章还给出了乘舆播越在不同历史背景和情境下的例句。在使用乘舆播越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场合、滥用形容词、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不了解背景等常见错误用法。该成语是一个严肃的成语,通常用于描述重大的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
历代诗人笔下的武则天形象 关于女皇的诗词评价与历史解读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与武则天相关的古诗词及其背后蕴含的情感和韵味。作者通过列举并解析几首描写武则天的古诗词,带领读者领略了这位传奇女性的风姿和魅力。文章介绍了不同朝代的诗人如何通过诗词表达对武则天的赞美、敬仰和理解,并深入分析了这些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情感背景。通过赏析这些古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态度,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武则天的非凡气质和卓越才能。总的来说,这是一篇对武则天的赞美之词,展现了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本文介绍了与武则天相关的古诗词,通过解析几首描写武则天的诗词,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深入了解了武则天的非凡气质和卓越才能。文章赞美了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
掌握"祀"字7大知识点 从拼音笔顺到祭祀文化全解析
祀的拼音sì祀的部首礻字旁。祀的含义是祭祀,如祀天、祀孔等,也有专指祭祀地神的词。文章还介绍了关于祭祀的风俗习惯和起源。根据提供的信息和文章内容写一段摘要,将符合您要求的内容融合在摘要里。\n祀字的拼音是sì,部首为礻字旁。祀的含义主要是祭祀,如祀天、祀孔等,也特指殷代的年。文章介绍了关于祭祀的风俗习惯和起源,包括祭祀天神、地神和宗庙等。此外,还涉及了祭祀的场所、行为以及相关术语,如祀堂、祀命等。摘要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文章内容,以便读者快速了解祀字的基本含义和相关知识。
秘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秘”的拼音、部首、笔顺及含义。其含义包括秘密、保守秘密、罕见、稀有等。同时,还描述了其作为形声字的结构,并从古代文献中了解其更多用法。此外,“秘”还有动词性质,如隐藏、保守秘密等。还有名词性质,如秘书的简称和秘鲁的简称。本文详细解析了“秘”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嫔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嫔”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详细解析了“嫔”作为皇帝妾、皇宫女官、宫廷女官、对亡妻的美称等含义,同时也说明了其作为动词的用法。此外,“嫔”还有众多、缤纷的含义。
掌握鹿的拼音lù写法笔顺及11个相关成语解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鹿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鹿是一种哺乳动物,反刍类,种类众多,特征为四肢细长、尾巴短,通常雄鹿有角,毛色多为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鹿的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此外,本文还介绍了鹿在文化和历史中的象征意义,如政权、爵位等,并探讨了鹿在一些成语和典故中的应用。最后,本文还提到了鹿作为姓氏的来源。
符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符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并详细解释了符在不同情境下的含义。符可作为兵符、记号、音律符号等,也可代表道士所画的图形或线条,声称能驱使鬼神。此外,符还可用作官府文书、票证、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等。本文还提及了符的动词含义,如符合、相同等。
帝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帝”字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详细的含义。它可指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也可指君主、皇帝以及帝国主义。此外,文章还提供了关于“帝”字的象形解释,以及其在古籍中的相关记载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