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云入泥

出云入泥 (chū yún rù ní)

读音

出云入泥:chū yún rù ní

含义

  • :离开、脱离
  • :高空中的云彩,象征高洁、超脱
  • :进入、陷入
  • :地上的泥土,象征污浊、世俗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从高洁超脱的境界跌落到世俗污浊的境地,比喻境遇或品格的巨大落差。

典故

  1. 《庄子·让王》
    庄子曾以“云泥之别”比喻圣人与俗人的差距,后来演变为“出云入泥”,形容人从高尚堕入低俗。
  2. 《世说新语》
    东晋名士谢安早年隐居东山,后出仕为官,有人感叹他“出云入泥”,意指他由清高隐士变为世俗官员。
  3. 唐代诗人白居易《赠内》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出云入泥何足论,且尽生前酒一杯。”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近义词

  1.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声誉等急剧下降。
  2. 江河日下:比喻情况越来越糟。
  3. 堕入凡尘:指从超凡脱俗的状态跌入世俗。
  4. 明珠暗投:比喻有才能的人不被赏识或误入歧途。

反义词

  1. 青云直上:比喻仕途顺利,步步高升。
  2. 出泥不染:形容虽处污浊环境,仍能保持高洁品格。
  3. 飞黄腾达:形容官职、地位迅速上升。
  4. 超凡入圣:指超越凡俗,达到极高的境界。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以前是班长,现在却经常违反纪律,真是出云入泥。
    • 这只小鸟从高高的树上掉到泥坑里,就像出云入泥一样。
  2. 小学高年级

    • 那位明星因为丑闻,从万众瞩目变成人人唾弃,真是出云入泥。
    • 他原本成绩优秀,后来沉迷游戏,成绩一落千丈,简直是出云入泥。
  3. 初中

    • 历史上许多名臣因政治斗争出云入泥,令人唏嘘。
    • 她曾是校花,后来因不良行为被学校开除,真是出云入泥。
  4. 高中

    •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出云入泥。
    • 这位作家早期作品充满理想主义,后期却沦为商业写手,可谓出云入泥。
  5. 大学及以上

    • 在官场中,许多人因权力诱惑而出云入泥,丧失初心。
    • 他的学术生涯本可辉煌,却因抄袭丑闻出云入泥,令人惋惜。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由坏变好”

    • ❌ 他以前是个混混,现在成了企业家,真是出云入泥。(错误,应为“由好变坏”)
  2. 误用为“环境变化”

    • ❌ 这座城市从荒凉变得繁华,可谓出云入泥。(错误,应指人的境遇或品格变化)
  3. 误用为“普通高低对比”

    • ❌ 这两栋楼一高一矮,简直是出云入泥。(错误,应指动态的跌落过程)
  4. 误用为“天气变化”

    • ❌ 刚才还晴天,现在下雨了,真是出云入泥。(错误,与成语本义无关)

总结:“出云入泥”多用于形容人境遇或品格由高洁跌入低俗,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历代诗人如何用菖蒲诗词寄托高洁品格与端午情怀

描写菖蒲的诗词及其解析本文介绍了多首关于菖蒲的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菖蒲的独特气质与高洁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文章通过列举具体诗词,对其内容及所表达的意象进行解析,展现了菖蒲在古诗词中的魅力。希望通过这些诗词,读者能够进一步领略到菖蒲的美丽与诗意。

中国古典诗词中10首关于松树的咏物诗 解读松树象征的高士品格与隐逸精神

孤标傲世偕谁隐: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松树高士意象松树,这一四季常青的坚韧生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植物属性,成为文人墨客笔下崇高品格与隐逸精神的象征。而当松树与高士形象相结合,则更凸显出中国士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追求。历代诗人通过咏松言志,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唐代诗圣杜甫在《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中写道:"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花。"这两句以松树与普通树木对比,凸显其超凡脱俗的特质。杜甫一生坎坷,却始终保持着高尚的节操,此诗正是借松树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松树的"落落出群"与"青青不朽",恰是杜甫心目中士大夫应有的品格。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减字木兰花·以

关于兰的古诗词

关于兰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兰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原文及作者、朝代《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蕙兰堂》作者:苏辙朝代:宋原文:兰蕙本同根,花芳俱自若。《兰花》作者:郑板桥朝代:清原文:兰草飘香,疏篱护砌。莫道兰芳,此香清远。《兰若生幽园》作者:韩愈朝代:唐原文:兰若生幽园,馥郁香盈襟。君子独守此,矧无良人亲。二、诗词解析《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蕙兰堂》—— 苏辙(宋)这首诗中的“蕙”与“兰”相互辉映,赞美了花儿的自然之美,意指兰花和蕙草原本就有着深厚的亲缘关系,花儿的芳香都源自于其自身的特性。这首诗表现了兰花与生俱来的自然美。《兰花》—— 郑板桥(清)郑板桥以兰花的香气为引子,描绘了兰花生长在

出淤泥而不染

“出淤泥而不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污浊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纯洁和清白。其典故源于与莲花相关的故事,莲花生长在污泥中但花朵保持清洁,象征在困难环境中保持高尚品质的人。近义词包括清白无瑕、冰清玉洁和一尘不染等。反义词为同流合污和染指于尘。这个成语的错误用法是将其用于形容失去原则和立场的人或表示具体物质的清洁程度。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一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

冰清玉洁

冰清玉洁的读音为bīng qīng yù jié,形容人或事物纯洁无瑕、品质高尚。源自古代文学作品,用来形容人的品行如冰清澈、如玉洁净。其近义词包括清纯无暇、纯洁无瑕等,反义词为污浊不堪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避免不当使用,注意语义的准确性和语境的恰当性。

出污泥而不染

本文介绍了成语“出污泥而不染”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能够从污浊的环境中脱离出来,保持清白和高尚的品格。出处涉及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荷花形象,并强调清白和纯洁的品质。同时,文章也提到了与之相关的词语和用法注意事项。

不磷不缁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磷不缁”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指不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本质或志向,引申为保持本色,不受外界影响。文章通过多个例子展示了不磷不缁的精神,同时指出了误用该成语的情况。

北郭先生

北郭先生的读音为“běi guō xiān shēng”。其含义指代隐居在城北的先生,比喻那些淡泊名利、隐逸不仕的人。典故最早出自《左传》。此外,北郭先生也有近义词如隐士、逸士、隐者等,反义词如权贵、世故、俗人等。使用北郭先生需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匹配,避免误用。

不染一尘

“不染一尘”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rǎn yī chén,表示完全不受外界污染或影响,保持清白无暇的状态。其源于古代典故,形容人或事物的纯洁和清白。近义词包括清白无瑕、洁身自好等,反义词为沾染尘埃、污浊不堪等。使用时应特别注意语境和用法,避免误用。该成语用于形容人品的纯洁、环境的清洁以及事物的纯净。

冰魂雪魄

冰魂雪魄是一个形容词,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纯洁无瑕、清白高洁的品质。它源自古代文学作品中用冰和雪比喻人的品质高洁的表述,并逐渐形成成语。冰魂雪魄的近义词包括玉洁冰清、清澈透明、纯洁无暇等,反义词为污浊不堪、龌龊不堪、卑鄙龌龊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用于不恰当的事物或场合,避免与其他含义相近的词语混淆使用。例如,可以用“她拥有着冰魂雪魄般的品质”来形容一个人的纯洁无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