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翰成章

操翰成章:文思敏捷的成语解析

读音

cāo hàn chéng zhāng

含义

“操翰成章”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 :掌握、运用
  • :古代指毛笔,引申为文笔、写作
  • :完成、成就
  • :文章、篇章

整体含义是指拿起笔就能写出好文章,形容人文思敏捷,写作能力高超。这个成语常用来赞美那些才思敏捷、下笔成文的人。

典故

“操翰成章”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多个古代文献:

  1. 《晋书·陶潜传》记载:”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操翰成章。”这是对陶渊明文才的赞美,说他年轻时就能提笔成文。
  2. 《南史·刘孝绰传》:”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文,操翰成章。”描述了刘孝绰七岁就能写出好文章的才华。
  3. 《文选·陆机〈文赋〉》中也有类似表述:”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这里的”操觚”与”操翰”意思相近,都是指提笔写作。

这些典故都体现了古代对有文才之人的高度评价,认为能够”操翰成章”是一种难得的才能。

近义词

  1. 下笔成章:形容写作能力极强,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
  2.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3. 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文章。
  4. 七步成诗:源自曹植七步作诗的故事,比喻才思敏捷。
  5. 一挥而就: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非常快,一气呵成。

反义词

  1. 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无法再写出好文章。
  2. 搜索枯肠:形容写作时苦思冥想,才思不敏捷。
  3.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思考或写作。
  4. 文思枯竭:指创作灵感消失,写不出东西来。
  5. 笔涩墨滞:形容写作不流畅,思路阻塞。

例句

小学生适用例句

  1. 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真是厉害,每次作文课都能操翰成章,让老师赞不绝口。
  2. 老师说古代的大诗人李白能够操翰成章,写诗特别快。
  3. 我希望能像表哥那样操翰成章,不用为写作文发愁。
  4. 童话里的智慧老人总是操翰成章,能写出神奇的故事。
  5. 小明的日记写得又快又好,妈妈说他有操翰成章的本事。

初中生适用例句

  1. 在文学社里,社长总是能操翰成章,即兴创作出优美的诗歌。
  2. 古代科举考试中,那些能操翰成章的考生往往能取得好成绩。
  3.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看似简单,实则是操翰成章的典范之作。
  4. 我们语文老师年轻时就能操翰成章,现在已经是知名作家了。
  5. 写作文时若能操翰成章,考试时就能节省不少时间。

高中生适用例句

  1. 苏轼在文学创作上可谓操翰成章,留下了大量传世佳作。
  2. 真正的好作家并非都能操翰成章,更多是反复修改的成果。
  3. 在即兴演讲比赛中,冠军选手展示出了操翰成章的非凡才能。
  4. 古代文人的理想境界之一就是能够操翰成章,出口成章。
  5. 现代网络作家中,能操翰成章日更万字的并不少见。

大学生及以上适用例句

  1. 钱钟书先生学识渊博,在学术论文写作上也能操翰成章。
  2. 新闻记者需要具备操翰成章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完成报道。
  3. 真正操翰成章的大师,其作品往往看似随意却蕴含深意。
  4. 在文学创作中,操翰成章固然令人羡慕,但精雕细琢同样重要。
  5. 当代自媒体时代,能够操翰成章已成为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技能。

错误用法

  1. 用于非写作场景:错误示例:”他打篮球时能操翰成章,投篮特别准。”(应用”得心应手”等词)
  2. 形容写作速度慢:错误示例:”他花了三个月修改论文,真是操翰成章。”(这与成语本意相反)
  3. 用于贬义:错误示例:”他操翰成章地抄袭了一篇文章。”(成语本身是褒义)
  4. 形容非文字创作:错误示例:”这位画家操翰成章,很快完成了一幅油画。”(应使用”一挥而就”等词)
  5. 误解为”随便写写”:错误示例:”这份报告你操翰成章应付一下就行。”(忽略了成语中对文采的肯定)
  6. 用于口语表达:错误示例:”他说话操翰成章,很有说服力。”(应使用”口若悬河”等词)
  7. 形容写作质量差:错误示例:”这篇文章写得操翰成章,错误百出。”(完全违背成语原意)
操翰成章.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文的诗词

关于文的诗词(第1篇)关于“文”的诗词一、诗经《关雎》作者:佚名朝代:先秦原文:文王之德之纯兮,有文武之道焉。解析:这句诗体现了文王之道,指出了其品德纯正和有文武之道的特点。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而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文以秀才之诗,飞羽觞而醉月。作者:李白朝代:唐解析:此诗中,“大块假我以文章”一句中“文章”二字,即指文化、文明等,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赞美。三、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夫四海为家,叶落

出口成章

“出口成章”是一个形容人语言表达能力强、口才好的成语,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说话有条理、有文采,能言善辩。其典故与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伯禽请教如何说话有文采有关。此外,还有一些近义词如“妙语连珠”等,反义词如“语无伦次”等。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误用,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成语来表达意思。文章中还举了多个出口成章的例句以展示其用法。

登高能赋

登高能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ēng gāo néng fù。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具有才华,能够登高远望,用诗文表达情感和见解。其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登高创作习惯。近义词有才情出众、才华横溢等,反义词则为才疏学浅、无才无德。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用法,强调人在高处依然能够发挥文学创作的才华和能力。文章中提供了有关登高能赋的详细解释和例句。

笔大如椽

文章介绍了成语“笔大如椽”的读音、含义、出处、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文采高妙、笔力雄健,如同粗大的椽木一样有力,常用来形容某人的文章或作品气势磅礴、雄浑有力。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后被历代文人所沿用。文章还强调了该成语的正确使用方式,避免误用或滥用。

下笔成篇是什么意思

下笔成篇的读音下笔成篇的读音为:xià bǐ chéng piān,其中“下”字的拼音为xià,第四声;“笔”字的拼音为bǐ,第三声;“成”字的拼音为chéng,第二声;“篇”字的拼音为piān,第一声。下笔成篇的含义“下笔成篇”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文笔非常好,思维敏捷,写作时能够迅速地构思并写出完整的文章。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写作时,能够一气呵成地完成一篇文章,而且文章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流畅,不需要过多修改和润色。下笔成篇的典故“下笔成篇”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文人墨客。相传在古代,有一位才子才思敏捷,写文章时能够迅速地构思并写成完整的篇章。他的文笔优美,思维敏捷,

斗酒百篇

“斗酒百篇”是一个形容才思敏捷、文思如泉涌的成语,最早源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典故。它常被用来描绘文人在饮酒后能够迅速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的情景。近义词有“才思敏捷、笔走龙蛇、妙笔生花”等。反义词包括“笨拙迟钝、江郎才尽、才疏学浅”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用法,避免误解和滥用。

飞文染翰

飞文染翰是一个成语,意为挥笔作书,文思敏捷,才情出众。该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交流和创作,形容人思维敏捷,能够迅速书写出优秀的文章。其近义词包括才思敏捷、文思如泉、笔走龙蛇等。反义词有笨口拙舌、才疏学浅、思维迟缓等。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搭配,避免滥用或错误使用。

崇论宏议

崇论宏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óng lùn hóng yì,表示高明而宏大的议论或见解。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如《汉书·儒林传》。它形容人的议论或见解具有广大的视野和深远的影响力,涉及到古代圣贤或文化名人的高论。其近义词有“高谈阔论”、“精辟之论”、“卓越见解”等。反义词包括“浅尝辄止”、“空谈误国”、“泛泛之谈”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错误用法。例如,形容某些人的言论具有深度和广度时可以使用此成语。

嚼墨喷纸

“嚼墨喷纸”是一个形容写字、作画时笔墨流畅、一气呵成的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状态,被形象地描述为创作者如嚼食墨水般畅快淋漓,作品自然流淌。该成语强调了创作者才思敏捷、思维流畅。其近义词包括“挥洒自如”、“笔走龙蛇”、“行云流水”,反义词为“捉襟见肘”、“笔涩难书”等。使用时要避免滥用和误用,不能用来形容说话结巴或写字断断续续的情况。

立马万言

"立马万言"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才思敏捷,能够迅速写下大量文章或讲话。其典故源于古代一位才子被召见并当场完成万言文章的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文思如泉、笔走龙蛇等,反义词则是笨口拙舌、才疏学浅等。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适当性,避免滥用或与其他成语混淆。该成语用于形容口才或写作能力出众的人,注重实质内容和表达的清晰性。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