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文染翰:笔墨生花的艺术境界
读音
fēi wén rǎn hàn
含义
- 飞文:指文思敏捷,下笔如飞。”飞”形容速度之快,”文”指文章或文字。
- 染翰:用毛笔蘸墨书写。”染”指沾染墨色,”翰”原指羽毛,后引申为毛笔。
整体含义:形容文笔流畅,才思敏捷,书写或创作文章时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
典故
- 《晋书·陆机传》:
陆机文采斐然,时人称其”笔不停缀,飞文染翰”,赞其写作时笔墨挥洒自如。 - 唐代张怀瓘《书断》:
评价王羲之书法时提到”飞文染翰,势若惊鸿”,形容其书法笔势飘逸如飞。 - 宋代苏轼《答谢民师书》:
“顷岁染翰飞文,聊以自娱”,自谦中亦透露出对文思敏捷的追求。
近义词
- 下笔成章:形容写作速度快且文章优美。
- 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
- 挥翰成风:强调书写时的潇洒自如。
- 倚马可待:比喻才思敏捷,短时间内完成佳作。
反义词
- 江郎才尽:形容文思枯竭,无法创作。
- 搜索枯肠:指绞尽脑汁仍难以下笔。
- 滞涩不畅:文笔生硬,表达不流畅。
例句
小学阶段:
- 小明写作文时飞文染翰,老师夸他像个小作家。
- 故事会上,小红飞文染翰地讲完了自编的童话。
中学阶段:
- 他在考场飞文染翰,一篇议论文半小时完成。
- 这首诗是她飞文染翰之作,字里行间充满灵气。
高中及以上:
- 作家签售会上,他飞文染翰为读者题写赠言。
- 论文答辩前,她飞文染翰修改了最后的结论部分。
文学创作:
- 灵感迸发时,他总能在稿纸上飞文染翰,留下墨香四溢的文字。
- 这部小说的序言是作者飞文染翰写就,读来酣畅淋漓。
职场场景:
- 总监飞文染翰拟定了项目计划书,赢得客户赞赏。
- 她飞文染翰回复的邮件,既专业又富有文采。
错误用法
- 误用于口语表达:
✘ “他说话飞文染翰,很有道理。”(应改为”妙语连珠”) - 形容绘画动作:
✘ “画家飞文染翰,完成了一幅水墨画。”(仅限文字创作) - 指代阅读速度:
✘ “这本书我飞文染翰地读完了。”(应改为”一目十行”) - 贬义语境:
✘ “他飞文染翰地写了一堆废话。”(成语本身含褒义)
文化小贴士:
“飞文染翰”不仅是对写作能力的赞美,更蕴含中国文人对”笔墨精神”的追求——在疾书之中见章法,于迅捷之间显功底。如今,它既是传统文脉的延续,也可为现代人的高效创作提供诗意注解。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文的诗词
关于文的诗词(第1篇)关于“文”的诗词一、诗经《关雎》作者:佚名朝代:先秦原文:文王之德之纯兮,有文武之道焉。解析:这句诗体现了文王之道,指出了其品德纯正和有文武之道的特点。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而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文以秀才之诗,飞羽觞而醉月。作者:李白朝代:唐解析:此诗中,“大块假我以文章”一句中“文章”二字,即指文化、文明等,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赞美。三、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夫四海为家,叶落
笔饱墨酣
本文介绍了"笔饱墨酣"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书法或绘画作品笔触饱满、墨色浓淡适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源于古代书画艺术的鉴赏和创作实践,是评价优秀的书画作品的常用标准。同时,应注意避免滥用和误用该成语。
笔酣墨饱
“笔酣墨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写字或作画时笔墨运用熟练流畅,文章写得畅快淋漓。其读音是bǐ hān mò bǎo。“酣”表示畅快,“饱”表示充足。该成语源于古代书法家和画家的创作追求,具体典故和出处较多。近义词如“文思泉涌”、“挥洒自如”等,反义词如“矫揉造作”、“生搬硬套”。使用时应避免在非文学或艺术相关场合滥用,保持其原有的文学和艺术色彩。
对客挥毫
"对客挥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uì kè huī háo。该成语用于描述在客人面前展示书法或写作才华的场景,代表面对客人时能自信展示技艺并吸引其注意。其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品茗论道及创作活动。对客挥毫的近义词包括显露才华、展现技艺等,反义词为才疏学浅、毫无建树等。使用时应避免将其用于非书法领域或误解其语境。在日常语境中,对客挥毫常用于描述书法家的表演或创作场景,展示其自信和实力。
斗酒百篇
“斗酒百篇”是一个形容才思敏捷、文思如泉涌的成语,最早源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典故。它常被用来描绘文人在饮酒后能够迅速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的情景。近义词有“才思敏捷、笔走龙蛇、妙笔生花”等。反义词包括“笨拙迟钝、江郎才尽、才疏学浅”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用法,避免误解和滥用。
下笔千言是什么意思
下笔千言的读音下笔千言的拼音是:xià bǐ qiān yán。下笔千言的含义“下笔千言”是一个成语,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能力强,能够迅速地写出大量优秀的文字。具体来说,“千言”并不是真的指一千句话,而是一个形容数量多的词汇。整个成语的意思就是形容写作时文思如泉涌,一气呵成,语言丰富且表达清晰。下笔千言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在这部文学理论著作中,刘勰用“下笔千言”来形容那些才思敏捷、文采飞扬的作家。此外,历史上也有许多文人墨客因为写作速度极快、文章质量高而被赞誉“下笔千言”。下笔千言的近义词才思敏捷:形容人的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妙笔生花:形容人的文笔优美,能够写出优
笔翰如流
笔翰如流的读音为bǐ hàn rú liú,形容人的文笔流畅,才思敏捷。该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实践,常用来赞美文章写得流畅自然。其近义词有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挥洒自如、行云流水等。反义词包括笨嘴拙舌、咬文嚼字、拖泥带水以及江郎才尽等。使用笔翰如流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例句展示了笔翰如流在描述写作、演讲等方面的应用。错误的用法包括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此成语,将其与不相关的词语连用,或用于形容书法作品时单纯追求速度而不注重质量。
击钵催诗
击钵催诗是一个源于古代文人墨客雅集活动的成语,形容文思敏捷、才情横溢的情景。其含义是通过击打器皿催促创作诗歌。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文人间的创作交流,现在常用于形容才思敏捷、文思泉涌。其近义词有文思如泉、才思敏捷等,反义词有才疏学浅、笨鸟先飞等。使用时应注敲击钵催诗需要意在合适的场合,并避免与原意混淆。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不恰当或误解。
操翰成章
操翰成章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的人。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习惯,当他们提笔写作时,能够迅速构思出精美的文章。该成语常用来赞美作家或文人的才华和文采。其近义词包括才思敏捷、笔走龙蛇等,反义词为笨口拙舌、捉襟见肘等。在正确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该成语,可以表达对他人文采和才华的赞美之情。但需注意避免不当使用或错误情况,如用于形容没有真正才华或不善于写作的人,以及在写作或演讲中出现错别字或语法错误等情况。
染翰成章是什么意思
“染翰成章”是一个成语,形容书写时文笔流畅,一气呵成,形成优美的篇章。其源于古代书法家和文人墨客的创作过程。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文采斐然、笔走龙蛇、一气呵成等,反义词为支离破碎、笨拙生硬、断断续续等。在运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不可用于形容口头表达或表演等非书写领域的表现。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