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能赋

登高能赋

读音

dēng gāo néng fù

含义

  • 登高:登上高处,比喻地位或境界的提升。
  • 能赋:能够创作诗赋,形容文采出众。
  • 整体含义:指人登上高处时,能够即兴创作诗赋,形容才华横溢,文思敏捷。

典故

  1. 《汉书·艺文志》
    “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意指古代士人若能登高作赋,便具备担任大夫的才能。
  2. 《晋书·谢安传》
    谢安与友人登高望远,即兴赋诗,展现其卓越的文学才华。
  3. 唐代诗人王勃
    在《滕王阁序》中写下“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表达对文人雅士的期许。

近义词

  1. 才高八斗:形容才华极高。
  2. 文思敏捷:指写作思路快,反应迅速。
  3. 出口成章:形容说话或写作流畅,富有文采。
  4. 倚马可待:比喻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反义词

  1. 才疏学浅:形容学识浅薄,缺乏才华。
  2. 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无法创作。
  3. 胸无点墨:形容没有学问或文采。
  4. 拙于言辞:指不擅长表达或写作。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老师夸他“登高能赋”,因为他写的作文特别棒。
    • 小明在春游时写了一首诗,真是“登高能赋”啊!
  2. 小学高年级

    • 李白“登高能赋”,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
    • 这位作家才华横溢,堪称“登高能赋”。
  3. 初中

    • 古代文人雅士常以“登高能赋”来展现自己的才华。
    • 他在山顶即兴作诗,颇有“登高能赋”的风采。
  4. 高中

    • 苏轼登临赤壁,挥毫写下《赤壁赋》,正是“登高能赋”的典范。
    • 真正的文学家不仅学识渊博,更要具备“登高能赋”的能力。
  5. 大学及以上

    • 在文学创作中,“登高能赋”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
    • 谢灵运的山水诗,充分体现了“登高能赋”的艺术魅力。

错误用法

  1. 形容体力好

    • ❌ 错误例句:他爬山很快,真是“登高能赋”。(该成语与体力无关)
  2. 指代登山运动

    • ❌ 错误例句:周末我们去“登高能赋”,锻炼身体。(成语与运动无关)
  3. 形容记忆力强

    • ❌ 错误例句:他背书很快,简直是“登高能赋”。(成语强调创作而非记忆)
  4. 用于商业场合

    • ❌ 错误例句:这位销售经理“登高能赋”,业绩很好。(成语不适用于商业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

操翰成章

操翰成章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的人。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习惯,当他们提笔写作时,能够迅速构思出精美的文章。该成语常用来赞美作家或文人的才华和文采。其近义词包括才思敏捷、笔走龙蛇等,反义词为笨口拙舌、捉襟见肘等。在正确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该成语,可以表达对他人文采和才华的赞美之情。但需注意避免不当使用或错误情况,如用于形容没有真正才华或不善于写作的人,以及在写作或演讲中出现错别字或语法错误等情况。

出口成章

“出口成章”是一个形容人语言表达能力强、口才好的成语,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说话有条理、有文采,能言善辩。其典故与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伯禽请教如何说话有文采有关。此外,还有一些近义词如“妙语连珠”等,反义词如“语无伦次”等。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误用,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成语来表达意思。文章中还举了多个出口成章的例句以展示其用法。

出语成章

“出语成章”是一个形容人语言流畅、文思敏捷的成语。其源自古代才子的传说,表示说话或写文章时能够迅速形成条理清晰、文采飞扬的篇章。这个成语强调了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思维的敏捷性,常被用于赞美他人的口才或写作才华。其近义词有妙笔生花、辞清意畅等,反义词则包括语无伦次、辞不达意等。然而,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误用对象、不当搭配以及混淆概念等常见的错误用法。

才高七步

才高七步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情出众,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任务或创作作品。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其近义词包括才华横溢、聪明才智等,反义词为才疏学浅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不劳而获或只表面才华横溢的人。同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的适当性。该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在工作中展现出高效率、才华的人。

才短思涩

才短思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duǎn sī sè,表示人的才思贫乏,思路干涩不畅。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某些问题时感到才思枯竭,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短思涩的典故没有明确的出处,其近义词有才疏学浅、思维迟缓等。反义词包括才高八斗、思维敏捷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贬义性质,不能误用为褒义,也不能用于形容非人类事物,避免与近义词混淆使用。文章还提供了关于才短思涩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

冰雪聪明

冰雪聪明的读音为bīng xuě cōng míng,用来形容人的智慧和才智纯净、明亮、灵巧。这一形容词短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描述。冰雪聪明的近义词包括聪明伶俐、才思敏捷、头脑清晰、精明能干等,反义词为笨拙无知、愚昧无知、头脑简单。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确保在合适的语境下使用,并避免与其他形容词混淆。例如,女性主角凭借冰雪聪明的才智解决难题,团队中冰雪聪明的成员快速适应挑战等。

描写绿珠的诗词文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绿珠的诗词文的本文汇总了多篇关于绿珠的诗词文,包括杜牧、李清照、杨慎等著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展现了绿珠的美丽、柔情、才华和气度。文章还涉及其他文学作品中对绿珠形象的描绘和赞美,如小说或散文中的丰富情节和细腻笔触。这些诗词和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这位千古佳人,感受她的美丽、才华和坚韧。通过对绿珠的赞美与描绘,我们更加珍视美好的事物和人生经历。

苏东坡关于酒的诗词

苏东坡关于酒的诗词(第1篇)苏东坡与酒的诗词情缘一、引言苏东坡,字子瞻,号东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豪放不羁,诗酒为伴,留下了许多关于酒的诗词。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苏东坡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二、苏东坡关于酒的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东坡朝代:北宋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解析:此词以饮酒问月为主要内容,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酒的热爱。词中借酒抒怀,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与乐观。《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东坡朝代:北宋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对客挥毫

"对客挥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uì kè huī háo。该成语用于描述在客人面前展示书法或写作才华的场景,代表面对客人时能自信展示技艺并吸引其注意。其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品茗论道及创作活动。对客挥毫的近义词包括显露才华、展现技艺等,反义词为才疏学浅、毫无建树等。使用时应避免将其用于非书法领域或误解其语境。在日常语境中,对客挥毫常用于描述书法家的表演或创作场景,展示其自信和实力。

下笔千言是什么意思

下笔千言的读音下笔千言的拼音是:xià bǐ qiān yán。下笔千言的含义“下笔千言”是一个成语,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能力强,能够迅速地写出大量优秀的文字。具体来说,“千言”并不是真的指一千句话,而是一个形容数量多的词汇。整个成语的意思就是形容写作时文思如泉涌,一气呵成,语言丰富且表达清晰。下笔千言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在这部文学理论著作中,刘勰用“下笔千言”来形容那些才思敏捷、文采飞扬的作家。此外,历史上也有许多文人墨客因为写作速度极快、文章质量高而被赞誉“下笔千言”。下笔千言的近义词才思敏捷:形容人的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妙笔生花:形容人的文笔优美,能够写出优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