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不休

成语“不做不休”详解

读音

不做不休:bù zuò bù xiū

含义

  • :否定词,表示“不要”或“不能”。
  • :行动、执行。
  • :停止、放弃。
    整体含义:指既然已经开始做某件事,就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历经艰辛后回国即位(即晋文公)。他的随从介子推曾割股啖君,但后来隐居山林。晋文公派人寻找,介子推不愿出山,最终被烧死。后人以此形容“不做不休”的决心。
  2.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表示“不做不休”的决心,最终大败秦军。
  3. 民间俗语
    古代工匠在建造房屋时,若中途停工会被认为不吉利,因此必须“不做不休”,坚持到完工。

近义词

  1. 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做了,就干脆做到底。
  2. 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
  3. 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不放弃。
  4. 破釜沉舟:下定决心,不留退路。

反义词

  1. 半途而废:做事中途放弃。
  2.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就停止。
  3. 虎头蛇尾:开头声势大,结尾草草收场。
  4. 知难而退:遇到困难就退缩。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我决定把作业写完,不做不休!
    • 他练琴很认真,不做不休,终于弹好了这首曲子。
  2. 小学高年级

    • 既然报名了比赛,就要不做不休,努力练习。
    • 她写小说时不做不休,直到深夜才停笔。
  3. 初中

    • 科学家研究新药时不做不休,最终取得了突破。
    • 登山队员不做不休,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4. 高中

    • 他创业时不做不休,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放弃。
    • 为了考上理想大学,她不做不休,每天学习到很晚。
  5. 成人/文学

    • 这场战役,将军不做不休,誓要歼灭敌军。
    • 艺术家对作品精益求精,不做不休,直到完美。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不做也行”
    ❌ “这件事不做不休,随便应付一下就行。”(正确应为“既然做了就要认真”)
  2. 误用为“一直休息”
    ❌ “他今天不做不休,睡了一整天。”(混淆“不休”与“休息”)
  3. 误用为“消极放弃”
    ❌ “他觉得太难了,干脆不做不休。”(正确应为“半途而废”)
  4. 误用为“重复做某事”
    ❌ “他不做不休地玩游戏。”(正确应为“沉迷游戏”)

总结:“不做不休”强调坚持到底的决心,不能用于表示放弃、懒惰或重复无意义的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

一不做,二不休是什么意思

一不做,二不休的读音一不做,二不休的读音为:yī bù zuò,èr bù xiū。一不做,二不休的含义一不做,二不休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旦决定做某事,就索性一口气做到底,不再犹豫。它强调了决断和果断的行动态度,也常用来形容人下定决心后,不再犹豫不决或半途而废。一不做,二不休的典故一不做,二不休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民间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人在做事时总是犹豫不决,常常因为犹豫而错失良机。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决定改变自己的态度。他告诉自己:“一旦决定做某事,就要果断行动,不再犹豫。”于是他下定决心后,无论是大是小的事情,都一气呵成地完成,不再半途而废。从此以后,他做事效率大大提高,也

半涂而废

半涂而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n tú ér fèi,意思是在做事过程中中途放弃,没有完成计划的任务或目标。出自《战国策·燕策》的典故。该成语可用于形容人的行为,表示其缺乏持久的决心和毅力。除了半涂而废,还有其他相近的成语如半途而返、浅尝辄止等。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其他相近词语或用于形容非人的行为。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需谨慎使用,以免带有贬义色彩。该成语提醒人们应该坚持到底,不放弃目标。

既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既”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详细的含义和用法。包括既的动词含义,如完成、完毕等;副词的用法,表示已经完成的动作或情况;以及与“且、又、也”等词的配合使用,表示同时存在的两种情况。此外,“既”还表示既然的意思。文章全面解析了“既”字的多种用法和含义。

车无退表是什么意思

车无退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ē wú tuì biǎo。它的含义是形容事情已经到了无法回头的地步,或表示决心坚定,不退缩的意志。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车,一旦启动就不能后退。它的近义词有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决不退缩等,反义词有半途而废、犹豫不决、退避三舍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情境,避免与贬义词搭配使用造成误解。例句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挑战或比赛时的坚定决心和勇气。

沉舟破釜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沉舟破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形容军队在战斗中决一死战,不留退路,现常用来形容人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去做某事。文章还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滥用。

断织之诫是什么意思

断织之诫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成语,读音为duàn zhī zhī jiè。该成语源于《后汉书·乐羊子传》中的故事,用来比喻母亲对子女的严厉教育,也形容对某事下定决心,不再继续的决心。其近义词包括决心断绝、半途而废等,反义词有半途而兴、锲而不舍等。断织之诫的错误用法是因其小失大或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这个成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

大头小尾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大头小尾”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物体或事情头部大而尾部小,引申为初始阶段投入大而后续进展小。文章指出大头小尾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可能与古代商业活动有关。其近义词包括虎头蛇尾、始末倒置、头重脚轻等。在使用大头小尾时需避免滥用场合、误解含义和搭配不当等错误用法。

既来之,则安之是什么意思

"既来之,则安之"是一个古汉语成语,读音为jì lái zhī zé ān zhī。它表示一种接受现实、不抱怨、不逃避的积极态度,意味着已经来到这里,就要安心地住下来并努力适应环境。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季氏》,体现了孔子对待国家和民众的智慧与态度。其近义词为处之泰然、安然处之等,反义词为忐忑不安、惴惴不安等。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鼓励人们积极面对新环境和新挑战,适应并安定下来。然而,错误用法可能会忽略其中的积极应对和适应的意味。

出死断亡是什么意思

出死断亡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ū sǐ duàn wáng。它指的是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能够果断采取行动,扭转不利局面,化险为夷。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们在危险环境中展现出的勇气和果断。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出死断亡的近义词包括绝处逢生、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和化险为夷等。反义词则是临危怯步、坐以待毙和畏首畏尾等。文章给出了多个出死断亡的例句。但在使用和引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用法不当、搭配不当和滥用成语等错误。只有在具体的语境和需要下适当使用,才能发挥其原有的意义和效果。

从一而终是什么意思

“从一而终”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始终如一,形容对于某种情感或信仰的忠诚和坚定。其典故源于古代婚姻观念和道德规范,强调婚姻中的忠诚和承诺。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忠贞不渝、始终不渝等,反义词有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等。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从一而终”常被用于描述人们在感情、婚姻、友谊、工作、政治等方面的忠诚和坚定态度。然而,该成语也可能被误用为形容人的固执或缺乏创新,需要注意具体语境的判断和运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